一心出家,但內省後發覺是為了逃避,現在很彷徨。請問有什麼指點?

時間 2021-05-06 20:59:51

1樓:康冕峰

我不想列舉任何有關佛法的具體內容在此回答。因為你目前遇到的問題和出世間法的關係不太大。

你所謂的規劃,不過是大腦裡朦朧的想法而已,跟本不是符合SMART原則的計畫。

改善的契機就是找一本李笑來的書《和時間做朋友》認真讀一讀。學會統計自己的時間,在有了切實的記錄資料後在有針對性的調整。從學會指定任務計畫和任務管理開始生活。

至於為何會有逃避的心態,在上面的書單裡有白紙黑字的回答。最快捷的改變從誦經開始吧,然後配合每晚堅持聽自我催眠教程。比如廖閱鵬和黃新催眠音訊。美麗自信的部分。

2樓:嚮往光明

還是想清楚了,真放的下了,再作此打算。

需要解決家庭問題,在家學佛念佛,一定能解決的。目前我知道的效果明顯的修行功課是六部曲。

3樓:百里一心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信佛修行,其實還挺難的。對普通人來說,得聞佛法,生起正見,慢慢學習努力,總得有個過程。

想修行是好事,但既然意識到是逃避,就勇敢面對。人都沒做好,學什麼佛呢?

總而言之,以你的心為準,先好好體驗人生吧,何必勉強自己呢。

我一直覺得身心合一,是修心裡很重要的一步,正視自己的情緒和心念,是修心的開始。「行」要在「心」後面。心是善意的,行才是善舉。勉強自己的心,只是壓制,不是化解,學也學不好。

而且,學佛修行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也能學佛啊。起心動念,一言一行,一飯一飲都可以是修行,所以關鍵還是看你的心。心不到位,在寺院也沒的修。

佛法不離世間,學佛也不是讓你逃避。聽聽你的心,到底想要什麼。祝好~

4樓:白寶蓮童子

沒什麼指點,心念會變的,道心暫時不足,遇到因緣馬上就能轉變,我們會卡在自己的心念下,轉不過彎,問題就在這。

什麼時候能通過修行,慢慢的看透自我,看透假象時,自然就少了分別所帶來的恐懼與擔心,解決方法就在是這個。

5樓:成住壞空

如果已經出家了,就轉換一下自己的想法,從逃避轉為了解了世間的苦,公升起菩提心繼續修行。利他弘揚佛法。如果還沒出家,這種想法發現了沒什麼,繼續修學四無量心,出家非但不能逃避,而且要面對新的環境,新的關係,新的困難,沒有勇猛無畏是不行的。

6樓:燕兒在林梢

做人的道理還沒有完全明白。有些人比較幸運從小生活在三觀正的家庭,有些人是在社會上自己慢慢摸索的,還有很多人是一輩子都沒能學習領悟的。所以能遇到儒釋道的聖賢教育是非常難得的。

多聽佛理,先把人做好,持戒修善,這是基礎,讀經是為了明理,先把大道理聽明白了,這樣你以後的身語意的造作才不容易出錯。這樣你就有底氣積極面對生活了。

7樓:奕煊

現在這個社會如果想修行修煉自己會有很多方式,出家在寺院可以,結婚通過跟伴侶相處也是一種修行方式,在社會上通過正當手段來賺錢也行……只要是正路,幹啥都不會出太大錯誤,問題是看你更希望走哪條路。

我也一直是一心出家,後面去找已出家了的朋友聊了聊,包括也遇到開素食館做事業經營出了問題欠債去出家的,也有因為得重病出家的,各種各樣原因吧,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出家的理由。但不代表出家之後就不用面對現實問題,至少現在,在下是認為,出家是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或叫修行方式吧。

選擇權在你手,路要自己走,最後因果自己承擔,有了決心有勇氣,走什麼路都是光明大道。

8樓:行者的菩提

出家幹啥自己想清楚沒有,逃避?混吃等死?出家沒那麼簡單,反而更加累,起碼我經歷過在寺廟住了三四個月完全跟出家師傅一樣的作息跟活動,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做和尚更難。

9樓:阿殊迦

在家有在家的麻煩,出家有出家的麻煩。

家庭工作壓力巨大,造業嚴重,屬於喧囂的寂寞。然而五欲熾盛,物質追求應能部分得到滿足。

出家沒有收入,克制慾望,承受貧窮是必然的事。社會地位暫時下滑,政z壓力也會很大。也不是找個寂靜地等著養老,有很大的課業修學壓力。

逃避的心態是不穩固的,如果情形改善,或許容易後悔。做人如果反覆不穩重,什麼事情都很難成功。

決定的原則是,即便沒有任何好處,但因為它值得投入一生,從而認定這條路義無反顧。不妨觀察半年,等到自身境遇好轉,同時保持聞思,再做決定。

10樓:釋尊子

不知道你想出什麼家,在佛言佛,佛說我滅度後,正法餘有五百年。迄今,佛法已經滅去兩千多年了,這就是現實現狀,即使我們不願意承認也是這麼回事,正法已經滅了,這是佛說的,不是我說的。當然,經本還在,這就是佛教真經《阿含經》。

推薦給你,有心上人就成家立業,居塵修煉。這是最好的途徑了。

我是過來人,也曾經去出家,為了信仰為了真理為了精進修行,結果又跑回來,死心塌地自學正經正法。為什麼?因為出家難,難修正法。

因為末法時期不學正法了,把正法說成是小乘法而棄如敝履。本來出家是專修真經正法,是專業,在家是業餘。但是如果專修附佛外道偽佛經的話,就如南轅北轍,車越好馬越快,背道而馳,距離佛教真諦,乃至究竟解脫也是越來越遠。

佛住摩竭提國那羅聚落時,舍利弗亦在摩竭提國那羅聚落。有外道出家名閻浮車,是舍利弗舊善知識,來詣舍利弗,問訊共相慰勞已,退坐一面問言:賢聖法律中有何難事?

舍利弗告閻浮車:唯出家難。(問)云何出家難?

答言:愛樂者難。(問)云何愛樂難?

答言:樂常修善法難。復問:

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常修,善法增長耶?答言:有,謂八正道,謂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閻浮車言:此則善道,此則善向,修習多修習,於諸善法常修習增長,出家常修習此道,不久疾得盡諸有漏。

閻浮車問舍利弗:云何名善說法者,為世間正向,云何名為世間善逝?

舍利弗言:若說法調伏欲貪,調伏瞋恚,調伏愚痴,是名世間說法者,若向調伏欲貪、瞋恚、愚痴,是名正向,若貪欲、瞋恚、愚痴已盡無餘斷知,是名善斷。

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能起善斷?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義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謂涅槃者,雲何為涅槃?舍利弗言:

涅槃者,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痴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是名涅槃。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涅槃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舍利弗言:

為斷貪欲、瞋恚、愚痴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斷貪欲、瞋恚、愚痴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謂有漏盡,云何名為有漏盡?舍利弗言:

有漏者,三有漏,謂欲有漏、有有漏、無明有漏,此三有漏欲盡無餘,名有漏盡。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漏盡耶?

舍利弗答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阿羅漢者,云何名阿羅漢?舍利弗言:

貪欲、瞋恚、愚痴已斷無餘,是名阿羅漢。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阿羅漢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阿羅漢者,云何名阿羅漢者?舍利弗言:

貪欲、瞋恚、愚痴永盡無餘,是名阿羅漢者。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阿羅漢者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無明者,雲何為無明者,雲何為有明?舍利弗言:

所謂無明者,於前際無知,後際無知,前後中際無知,佛法僧寶無知,苦集滅道無知,善不善、無記無知,內無知、外無知,若於彼彼事無知暗障是名無明。

閻浮車語舍利弗:此是大暗積聚,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無明耶?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有,雲何為有?舍利弗言:

有謂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此有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有身,云何有身?舍利弗言:

有身者,五受陰,云何五受陰,謂色受想行識受陰。復問:有道有向斷此有身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苦者,雲何為苦?舍利弗言:

苦者,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所求不得苦,略說五受陰苦,是名為苦。復問:有道有向斷此苦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阿含經)

只狼裡假如一心復活後沒死會怎樣

鐵麥子 能,事實上一心在垂死之時內府還大為忌憚,不僅是一心那深不可測的劍術,更是一心對於葦名眾的信心,以及內府對於一心長久以來的恐懼與壓力。當確定一心死亡後,內府勢力才全面展開進攻 全盛一心帶著不死之力歸來,不說戰場形式的支援,就這一事實就給全葦名打了一支強心針 但一心一定會與狼決鬥,因為他本人一定...

如果讓你成為武俠世界絕世高手,但一心只想搞錢致富,會是怎樣的故事?

一心搞錢致富的人,就算是絕世高手,功力也會退步的。武俠世界次序是 武功 權力地位 金錢。前者可以自然地換取後者。我是乙個武俠世界的絕世高手,有一天我的乙個根標槍買了十一萬第納爾,於是我買了一堆的帝國匕首和木錘,在主城瘋狂打鐵,點了打鐵天賦,成了乙個打鐵佬,這是為了在我三十歲以前能娶到一位貴族小姐,然...

本人男生,長得醜,但心地善良,對女生也能夠一心一意地付出,那我能找到女朋友嗎?

醜可以整整,不是必須醜的。馬雲黃渤常被用來舉例子,但是馬雲五官還可以,就是下巴短,短到一看就不是個正常人 而黃渤,五官非常優異,就是黑和中年人不如年輕人好看。馬雲本身也不醜,但是下巴實在沒法改變。而像黃渤那樣的,你可以防曬啊。你有很多種方法改變自己的醜的。我對這方面了解不多,你自己去試嘛!馬雲是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