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京劇興旺的年代裡,觀眾對京劇的感受力那麼好?

時間 2021-05-31 14:54:02

1樓:譚劍

京劇動作節奏感強,唱腔有韻味,原生的唱跳一體,還能表達故事情節,資訊要素多得不要不要的。

只不過現在的資訊記錄和傳播手段太多了,看戲還需要理解和想象,文臣什麼臉、武將什麼臉,穿的什麼衣,走的什麼步,哪有直觀直接看電影電視好,馬是真的,槍是真的,山是真的。

那時候懂戲看戲就跟現在看好萊塢大片一樣。武生連翻18個跟頭跟反浩克裝甲的打樁拳一樣,炫。

2樓:

京劇之類的興起根本原因是當時沒有其他的娛樂專案,有個劇看就不錯了,有個唱腔聽就去美吧。你問問那些老人,很多看似喜歡的,其實根本不知道人家在唱什麼,只是他們小時後也湊熱鬧,現在了有個回憶。

何況更早年代的時候,文化水平更低,除了宮裡的以外平民百姓看這種東西真的就是湊熱鬧圖新鮮,終於不用晚上沒事幹只能在被窩裡玩了。

3樓:孫鐸

每乙個人的審美,都是帶著時代的印記的,這就好比乙個小孩子,從出生起就給他吃公尺,他就認為公尺的最好吃的東西,給他吃麵,他就覺得面是最好吃的東西。在那個時代,京劇是主流藝術形式,說白了,就是當時精神食糧中的主食,觀眾沒有其它更多的選擇和對比,自然而然在京劇的藝術土壤上萌生了附合京劇藝術形式的審美,因此在他們骨子裡自然而然的認為,女子必須水袖遮面才叫優雅,必須蘭花指鳳頭拳才叫颯爽,而在現代,京劇已經從精神食糧的主食退居成了點心零食,觀眾的審美基礎發生轉移,帶著由港台天王和超女快男建立起來的審美目光去審視傳統戲曲,自然是難以接軌,所以說,不是當年那個時代的觀眾成就了京劇,而是京劇培養了那個時代的觀眾。

4樓:

門檻這個東西和教育程度未必總是相關的。

清朝的時候,京劇就是大多數人的生活。日常生活中,說到忠孝,大多數人想的就是楊四郎、就是穆桂英,日常生活就是戲劇。在某種程度上,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被禮樂(那時候是京劇)塑造出來的。

看京劇看的就是自己日常所思所想,完全沒有隔閡,哪有什麼門檻在裡面。

現在之所以有門檻,是因為京劇已經不是你的生活了,它變成了另外一種和你十分遙遠的生活。你的生活已經變成民謠和搖滾樂了(在最好的情況下),當然覺得有門檻。

但這不意味著沒有高低,我覺得古人的整體品位就是高。被歌劇塑造的人生和被流行樂塑造的人生是可以分出高下的。但也沒必要回去,知道有高下之分就可以了,安于自己的分限就挺好的。

5樓:

因為在當時那是最好的娛樂專案

沒有流行歌曲、電影電視、網路遊戲,沒得挑

所以那時候觀眾對京劇的感受力,就跟現在對流行歌曲的感受力一樣

6樓:巴鉑

京劇是我大清貴冑們喜歡的,貴冑們有點文化但不足以欣賞崑曲,退而求其次只能看皮黃。大多數普通百姓的文化水也是欣賞不來皮黃的。

7樓:田海龍

西方有個著名的「一萬小時天才論」,大意是在乙個領域訓練超過一萬個小時就能成為改領域的超高手。各行各業莫不如是,聽戲也就是這麼個事,老話「生書熟戲」就是這麼個道理了,典型的例子就是樣板戲估計還有一大票人津津樂道,但這票人不見得喜歡其他傳統戲,甚至根本聽不懂。

現在多數觀眾沒怎麼聽過戲,一聽戲就是鴨子聽雷一般,就是這個道理了。

為什麼現在京劇的新流派就沒有產生了呢?

星期五 以前流派是觀眾賦予的,現在呢,誰還敢出頭創新乙個新流派,磚家團隊都不同意。現在就是觀眾認可你是乙個新流派了,演員都不敢說自己是乙個新流派,郭德綱咋挨懟的你們又不是不知道,要不是郭德綱腰桿子硬。唉。 紹簠 流派形成的標準主要有1 獨特鮮明的藝術特色。2 一定數量的代表劇目。3 一定數量的徒弟 ...

知乎裡對當代京劇演員的評價為什麼很低?

白薯 我突然有個疑問。為什麼樣板戲以後,是不是乙個像樣的講述中國故事的新戲都沒有?京劇演員都去幹什麼了?是,小六子是欺師滅祖,但是他問的京戲只能唱王侯將相才子佳人,就真沒人反思嗎? 朱順德 知乎回答當然要打折來看。打完折就不低了,有的甚至是高了。唱念做不論,至少當代演員的打肯定是超過前人的。畢竟吃得...

為什麼新一期的王牌對王牌裡 觀眾對Lucas惡意這麼多?

路人乙隻,從來沒混過飯圈,除了臉熟一些熱播韓劇裡的演員外,對南韓明星沒什麼了解,所以之前完全不知道這個人。看了跑男認識他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get不到他的顏。本來挺喜歡跑男的,一直在追,雖然新一季跑男大換血,不過也沒有因此對他有什麼敵視的想法。但是後來看了他的表現之後,就一直覺得有點尬。但是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