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進攻勇猛和善於運用裝甲部隊,巴頓的知名度為什麼比瓦圖京要高

時間 2021-05-12 10:27:58

1樓:

我覺得翻譯要負一定責任,人名的不統一翻譯對於了解此人的戰史真的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就拿瓦圖京來說,我身邊一些朋友到現在都認為「瓦圖京」「瓦杜丁」「瓦杜京」不是乙個人……

諸如此類還有安齊熱,洪齊熱,亨齊格,亨茨格,其實是乙個人,可各種千奇百怪的譯法很容易把人繞暈。

再有如歐內斯特金,「金恩」會被認為是兩個人,更離譜的是居然有人真的分不清金和金梅爾,金凱德……

2樓:lee wenyang

因為瓦杜丁能力並不算非常突出。

他主要的缺點在於他是參謀出身,關注細節而忽略大局,被任命為部隊主官之後就不適應,自己把參謀長的工作幹了。

3樓:月上中天

因為冷戰美國贏了

這就給我們提個醒,如果我們最後被美國和平演變了我們的英雄也將無人知曉

我們的祖先也會無人傳唱

我們的歷史也只能在圖書館的角落裡吃灰

4樓:水霧轟然

每乙個國家在戰爭中都需要塑造英雄的形象來振奮和凝聚士氣,英雄必須具有高識別度的特質和代表性,這個英雄一旦被選定,宣傳資源就會大大的向他傾斜,形成聚光燈效應。美國的巴頓,蘇聯的朱可夫,德國的隆美爾,英國的蒙哥馬利等等,本國與其同質化的其他傑出人物,相對就不那麼引人注目了。

5樓:江誠

托爾布欣死得比瓦圖京晚、戰功也不差(連著暴打霍利特,第二次雅西弄出個蘇聯最強交換比,最後扛住德軍裝甲部隊的連續進攻後一陣操作打進維也納)、而且還寫了回憶錄,但是說到蘇德南線很少有人能想起來這個在南線當了兩年方面軍司令的人

所以不得不感嘆,乙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P. S. 不算隆美爾,德軍的裝甲集群/裝甲集團軍司令加起來也沒有古德里安乙個人出名,說不定還沒保盧斯出名,所以乙個人的出名與否其實很不講道理

6樓:悠然的萌新

論戰績的話。

德軍內部博克、莫德爾、克萊斯特、霍特等人的戰績都比古德里安好。

可為什麼古德里安能夠進德國二戰三大名將之列?

還不是李德哈特和古德里安達成了PY教育,在書裡狂吹古德里安。

你把古德里安換成瓦圖京。

我保證瓦圖京比古德里安更出名,最起碼有英年早逝、戰功卓著這兩點可以宣傳

7樓:小蝦漢斯

瓦圖京有四個吃虧點,沒傳記、國別代表性不強、戰績歷程與朱可夫重合、以及很多人說的早死沒有著作傳世。

這就說到乙個國別代表性的問題,國內出版的《二戰將帥系列》對於收錄的將領採取國別配額,也就是每個國家每個軍種一般不超過3-4個人,對於方面軍以上級別將領很多的蘇軍來說競爭就很激烈了。巴頓最佔便宜的一點是,因為他在美國的名氣大,無論怎麼篩選,美國部分基本上都一定會有他,同理還有蒙蒂、隆美爾等人。相比之下,瓦圖京在蘇聯的代表性肯定是比不過大本營雙傑(朱華),甚至比起方面軍級別的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也略遜一籌,國內「排名」可能要到5位以後,這使得他這兩個版本的傳記都沒有入選。

PLA版《二戰將帥系列》我印象中蘇軍甚至只出版過兩個人的傳記,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一大原因很可能是朱可夫的經歷太豐富,出了他就沒必要再出很多其他人了,瓦圖京乃至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都吃虧在這點,很多著名戰役以及相當長的一段戰爭經歷(典型如沃羅涅日-烏1期間和草原-烏2期間)都是在大本營代表朱可夫的監督下進行的,等於是要出他們的書的話,不少地方等於把《朱可夫》傳裡面已經寫過的部分重寫一遍。

華西列夫斯基反而經歷與朱可夫有相當大的互補性,作為大本營代表監督的大多是馬利諾夫斯基、托爾布欣、巴格拉公尺揚、切爾尼亞霍夫斯基這些人,還有打克里公尺亞、東普魯士、關東軍等很多戰役朱可夫沒有,所以華在蘇聯僅有2個名額的情況下也得以入選了。

此外,同是方面軍司令員級別的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在西方明顯名聲更大,甚至有蘇版三大名將之說(加上朱可夫),這個的確就要說到早死的問題了。羅斯基和科涅夫確實都在戰後出版了回憶錄,使得專門研究這倆人的戰史變得更容易,自然擴大了知名度。

8樓:「已登出」

就功利化的角度來講,瓦圖京唯一的敗筆是戰死的,而且這個戰死是他的失誤,而蘇聯紅軍著名將帥如雲,這些人大部分都活到了戰後,老實說,不仔細了解他,還真可能因為這個敗筆忽視他。

同樣是「進攻萬花筒」同樣喜歡持球單打,同樣效率不高,為什麼安東尼與科比的差距這麼大?

今晚打老虎 科比巔峰屬於攻防一體的巨星雖然末期老了但是防守經驗和態度都在而瓜哥得分能力雖然強但是防守差強人意 30多以後雖然得分能力還在可是防守能力下滑很大去年在紅隊之所以打了十場就被拋棄就是因為他的防守能力太差對於現在籃球要求的無限換防瓜哥屬實差點意思而且紅隊追求極致的三分籃下打法也是瓜哥最不喜歡...

同樣是精銳部隊,同樣是山地阻擊戰,同樣面對數倍敵人,為什麼三所裡的38軍和孟良崮的74師命運完全不同?

螺絲刀 志願軍在第二次戰役裡並沒有成功形成合圍,38軍成功穿插抵達阻擊位置,但42 50 66軍均被美軍所阻並未抵達合圍位置。最後結果就是美軍打了兩天發現有困難就扔下輜重繞道走了,畢竟逃命第一。孟良崮則是鐵了心想要吃掉74師。 lu ran 上面的答案基本在抒情而忽略不可比的現實。三所裡按照記載,不...

同樣是和平歲月,同樣是世襲,日本幕府時期的武士能保持他們的生命力,而為什麼八旗卻是一代不如一代呢?

蘇黎世 想的太多,沒有戰火的試煉,即使是日本幕府的將領也是逐漸有平庸的趨勢.例子很簡單,德川家康開創了江戶幕府不過短短十幾年,新一代的武士將領們的戰爭技能就有所下滑.在 大阪夏之陣 面對當時的真田信繁是怎麼被教做人的?真田信繁由於他活躍的時候已經是戰國時代末期了,所以他經歷的戰陣並不算多,第一次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