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嬰兒的這種好奇心?

時間 2021-05-12 10:27:58

1樓:希保貝

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我會讓他嘗試一下,這樣他才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碰!舉個例子:我娃剛學吃飯時,特別喜歡丟東西,啥東西都往地上丟,我真的會讓丟,而且還是瓷碗,當然掉下去會碎的,碎了沒關係,只是告訴她:

寶貝我們不能亂丟東西,你看,東西掉下去是會碎的,這樣我們就沒碗吃飯了,丟了幾個碗過後,後面再也不亂丟了。他喜歡去廚房搗亂,弄廚房的鹽,我也會給他嚐嚐,原來鹽是這個味道,是鹹的,只要在安全範圍內,觸覺味覺都會讓她試試

2樓:鮑秀蘭診室

9-10月齡的嬰兒對新奇的東西很感興趣。當新奇的事物出現時,他會做出重複的動作去認識它,如用手摸摸、用嘴啃啃,而對已經存在的、時間比較長的東西產生習慣反應,不再去注意它。即使很漂亮的玩具,已經玩過多次,就不愛玩了。

你給他,他就會扔掉。相反,他對一根小塑料繩很感興趣,反覆玩弄,拉一拉,咬一咬,玩得很起勁。由於嬰兒喜歡新奇的東西,好奇心驅使著他,什麼都想摸摸、動動。

看別人吃飯,要搶勺,抓碗;看見別人寫字,也要拿筆;凡是他夠得到的東西就會去拿和扔掉。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去阻止他,因為嬰兒就是通過這些活動去認識更多的事物.逐漸了解到「動作」和「結果」的聯絡,從而發展認知能力。

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嬰兒的這種好奇心呢?首先,要保護和鼓勵這種好奇心。遇到上述情況時不要這也「不能動」、那也「不能拿」,使得好奇心被一連串的「別動」所壓抑。

正確的做法是,凡是沒有危險的東西都可以讓嬰兒摸摸、玩玩,也允許他把抽屜裡的東西扔到地上。我們可以準備一抽框的生活上常用的小東西,讓他自由地玩或扔,以滿足他的好奇心和探索願望,有利於培養嬰兒的初步思維活動。但對有危險的動作或東西,應用語言和表情加以制止,告訴他不要動,甚至讓他自己體會一下,如熱水很燙手,輕輕摸一摸,以後就不敢再動有危險的東西了。

家長應該怎樣對待有生理缺陷的孩子?

MERMAID 有生理缺陷的孩子真的是莫名的悲劇,即便在孩子小時候沒有表達能力的時候,周圍的人都會對對他們報以同情把玩的眼光,即便沒有明目張膽歧視或者欺辱,但是微表情動作所代表的惡意揣測和接觸都在孩子稚嫩的心靈上深深淺淺的割了一刀又一刀 眼神 表情 神態 種種無聲的暗示都會殺死乙個人朝氣蓬勃向美向善...

家長應該怎樣對待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侵犯行為?

達文西 個人覺得,都應該先從家長教育方式和家庭環境中找原因。說乙個我家的情況 我兒子2歲半,8個月斷奶以後一直由爺爺奶奶帶著。大概從兩歲左右開始出現攻擊性行為,比如 抓奶奶的頭髮,打爺爺臉和手,包括爸爸媽媽也會有這種行為。這種行為一般都發生在他的行為和願望被強行終止的時候。情緒失控,模仿著我們教訓他...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

春天 有時間的話,多陪孩子看書,講故事,最好讓孩子自己講述故事,這樣日積月累,就會識字 理解書中內容,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見識各色的人 景 物,表達能力會進步很大。 四維蟲子 家長能想到要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乙個字,好,兩個字,很好。我確實沒有認真思考過怎麼培養自己的理解能力,但還是想囉嗦一下。個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