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of Duty》為何翻譯成《使命召喚》?

時間 2021-05-06 09:49:23

1樓:Solomon

Duty 職責責任,也可以譯成使命,意義差別不大

Call 呼喚

Call of Duty 職責的呼喚,潤色一下就是使命召喚,相當正統的翻譯了。真感覺沒什麼難理解的。。。

2樓:裴蕾

我想請問一下難道這不是稍加美化後的直譯麼?或者說,就是直譯!而且非常準確到位!

這可有什麼問的?完美的符合信雅達的翻譯!還不如問一下為什麼super mario bros為什麼叫超級馬里奧兄弟。

3樓:

Commandos: Behind Enemy Lines 盟軍敢死隊:深入敵後

Commandos:Beyond the call of duty 盟軍敢死隊:使命召喚

估計後來翻譯Call of duty的偷了個懶

4樓:ALfred

這裡call 作為名詞, 作為什麼什麼的召喚,呼喚duty也是作為名次,表責任也可以做使命

of作為介詞,表從屬關係,你的鞋子最常用是,your shoes 如果用of來表達就是 the shoes of you !

最後 call of duty 使命的召喚寫英語語法大概初中老師都會講,問這個問題的要麼沒上初中,要麼沒聽英語課

5樓:深海鮁魚

我先不說這幾個翻譯的好不好啊,我就對你後面說音譯可以減少誤解挺崩潰的!如果乙個人能通過音譯知道發克入愛考歐服丟替對應的英文是什麼單詞然後知道單詞代表什麼意思,那麼請問,翻譯的意義是什麼?直接用英文名不就好了麼?

6樓:Jackal

call of duty本來就是使命召喚的意思啊音譯能減少對真實含義的誤解

嘶~士多啤梨,除了香港同胞能一眼認出來這是什麼,其他地區的人都得想一想或者查一查吧

這東西的另外乙個名字叫,士多啤梨

士多啤梨就是你所謂的音譯(strawberry)

7樓:張阿良

《刺客信條》有一點民間傳播+育碧欽定,早期就引入國內,直接蓋章叫這個名字,也很貼切,且直譯。

《Far Cry》這個名字我印象裡是網際網路+遊戲紙媒雜誌共同約定成俗翻譯成《孤島驚魂》,後來育碧也預設了,雖然不是直譯,但是和遊戲內容貼切,中文化後就叫這個。

像《生化危機》這種,早期2和3都曾引進,咱們官方就叫這個。卡普空當時英文名叫biohazard,也是直譯,且貼合早期遊戲病毒傳播導致喪屍的內容,和《使命召喚》翻譯方式類似。台版惡靈古堡這種譯名,純粹是讓resident evil這英文名害得。

再比如hitman2,早期有芝麻開門版,中文化名叫《終極刺客2:沉默殺手》,有些過度發揮但也不算跑題。

gta這種,就完全是盜版搞出來的俠盜獵車,傳唱至今,一說就懂,屬於約定成俗,不然直譯應該是偷車賊~

綜合來說,使命召喚這種有年頭的遊戲,幾乎都有當時盜版商和紙媒的影響力,導致大家約定成俗了它的譯名,就沒法改了

8樓:浮幽櫻花

call of duty就是使命的召喚這意思,把的省略進行潤色就成了使命召喚

Arma武裝突襲實際上是縮寫,遊戲英文全名為Armed Assault,封面縮寫為ARMA

far cry遠哭就有意思了,因為一代遠哭故事背景發生在一座孤島上,所以國內稱作孤島驚魂,但是後來因為背景場地一點點跳出「孤島」這個範圍,被玩家用直譯來戲稱該系列作品——遠哭。

說到音譯,音譯是有一定限制的,我們用遠哭來打個比方,far cry,空耳音譯乏克軟,我們在用詞語潤色一下就可能變成了法克軟,我覺得我要被知乎禁言了。

由此可見,實際上音譯不能應用於所有的情況,而有些時候,意譯是真的美觀大方,還是用遊戲舉例The Elder Scrolls,其中elder有年紀很大的,長輩的意思,scrolls有滾動(第三人稱動詞),滾動條,卷軸的意思,你是想叫它老頭滾動條還是年紀大的卷軸?

9樓:星星家的胖狐狸

音譯一般很少用,只有三種情況下比較常見,乙個是姓名、地名之類的,乙個是漢語中沒有特別符合該詞語境的,比如漢語中的「酷」,最後一種是某一種新的概念,事物,多見於學術上,沒有慣用詞,用音譯簡單不易產生混淆,比如「圖騰」。說白了就是沒必要翻譯,或者不知道該怎麼翻譯。

而某些英語單詞,尤其是生物上,也是鬧著玩的,就是該物種的叫聲...和咱們漢語中「布穀鳥」的命名方式類似,而各國語言中這種命名方式出現的詞真的很多。

給你看乙個詞,wakawaka,大部分人應該還記得這首歌,然後我們音譯,哇卡哇卡,然後你告訴我,你想怎麼減少誤解?反正就是不懂對吧。

然後咱們說說你列舉的這幾個遊戲名,call of duty,幾乎就是直譯...沒啥語境渲染成分。

arma,遊戲全稱是,ArmA: Armed Assault,也幾乎就是直譯...你非要音譯成阿媽...這遊戲就賣不出去了。

far cry,原本是乙個短語,用來描述級遠的距離,直譯就是「遙遠到哭出來」。所以,咱國內玩家稱其為「遠哭」沒啥不對的。只是因為作品第一代中,故事發生在乙個遠離人煙的荒島上,因此「文藝範」的民間漢化組將其直接命名為「孤島驚魂」。

後續的作品又出於一代的影響,很難改乙個稱呼,因此孤島驚魂就成為了很多沒有孤島劇情遊戲的名字了。

其實吧,說重點。題主您老人家就老老實實看漢字就行,別注意那些洋碼子。二營長也看不懂洋碼子,不照樣也能用義大利炮打鬼子麼。

10樓:Menelaus RT

Call of Duty:

Call有召喚的意思,可以自己查英漢字典。Duty的意思是責任,引申為使命並不為過。Call of Duty即為使命的召喚,逐字翻譯沒問題。

ArmA:

ArmA第一代的副標題Armed Assault,直譯即為武裝突襲,主標題也是副標題的縮寫取自Armed的前三個字母以及Assualt首字母。後續系列沿用了ArmA的名稱,中文名繼承武裝突襲

順手釣一下說ARMA都是大寫的無知者和說副標題是Combat Operations的潛在槓精

Far Cry:

這是娛樂翻譯史的典型案例

遊戲是由乙個叫Crytek的德國公司製作的,這個公司最早,也是最知名的遊戲叫《Crysis》。讀音同英文單詞Crisis,意為「危機」。單獨翻譯成《危機》容易與幾款已有的知名遊戲《生化危機》《恐龍危機》混淆,因為Crysis的故事發生在一座島嶼上,故採用了《孤島危機》的名稱。

因為這公司名包含了Cry,《孤島危機》也有Cry,而Far Cry也包含了Cry,而恰恰Far Cry一代又是個在孤島上的故事,為了表明這是一家公司的產品,是的,「孤島」就被保留下來了。那麼Far Cry就應該叫做《遠方孤島》啊?這就得歸功於民間漢化組的腦洞了。

11樓:箐陽

half life翻譯成半條命,比半衰期好聽。need for speed 翻譯成極品飛車 ,Diablo 翻譯成大菠蘿多好聽。

12樓:Nick Huang

講個小故事,最早Call of Duty由育碧中國引進,當時本地化翻譯是「使命的召喚」其實就是直譯,而且非常的貼合英文原意和Logo,「的」其實對應的就是logs上的 of,後來是市場當時把「的」去掉了,就變成了「使命召喚」了,至於台版翻譯「決勝時刻」應該是信雅達翻譯吧,畢竟第一部的故事都是二戰重要戰役和轉折點的戰役.

13樓:

來自於duty call啊

我想象中的場景呢是這樣子的!

老西部警署的警長在和警員插科打諢,突然聽到下屬通知有抓捕任務。

Sheriff: Sorry boys, it』s duty call.

14樓:艾因

call of duty 使命呼叫/使命召喚need for spend 需要速度/極品飛車far cry 遠方哭泣/孤島驚魂

minecraft 我的工藝/我的世界

devil may cry 惡魔可能哭泣/鬼泣a plague tale:innocence 瘟疫故事:純真/瘟疫傳說:無罪

15樓:卡茲·明

AMRA 可以延伸出武裝力量,潤色一下,填個動詞=武裝突襲FAR CRY 指遠方的哭泣,但是由於直譯使玩家無法很好理解遊戲內容,因此介於一代和三代發生在海島上,而且面對恐怖的惡勢力,(還有類似於希望郡的求救(打個比方))

同時揭示內容:主角因為使命,責任或當地勢力的抓捕被留在這裡拯救當地人。由於設定了「拯救」的主要目標,因此驚魂更能體現被救人的境況

可能有誤,如果有不對之處,請指出

16樓:

聯想到某些人把柱間叫做「雜湊辣媽」,把扉間叫做「托比辣媽」,把斑叫做「馬達拉」。

按照這規律,COD大概率會被翻譯成「考噢福丟忒」

17樓:朝夕之傷

call of duty不就是直譯嗎,只能說直譯不止一種,還可以翻譯成責任召喚,使命呼叫等等,使命召喚最好聽。至於far cry直譯是遠哭5,太難聽了,然後遠哭=在遙遠的地方哭=在孤島上哭=孤島驚魂。

18樓:王絮飛

你要是問孤島驚魂或者孤島危機還有點意義,因為這倆都不是直譯,這倆是第一部的時候在島上,然後找不到好的翻譯,於是就搞成了孤島

19樓:鐵壺喝水

好聽加對稱啊。

別忘了還有個《medal of honor》呢啊,老對手,加以對應,同樣的of結構,乙個叫使命召喚乙個叫榮譽勳章,我個人感覺把對手戲,翻譯,氣勢,遊戲內容全都融合在一起了。非常好。

20樓:我不愛學習

彩虹六號:圍攻 rainbow six:siege怕是最直譯的了。

然而精髓尚存!

沒錯我就是r6玩家!

大錘審問!

電車 女鬼

21樓:x謝謝

來,孩子們,跟我讀

call~call~call!

召喚of~of~of!

介詞duty~duty~duty!

使命召喚介詞使命

使命召喚

22樓:再造共和嚶

本土化而已,找個好聽上口的名字更容易被人接受,更容易提起興趣。

音譯可以減少對真實內容的誤解?我看並不是這樣,乙個遊戲你只看名字你就知道具體是哪個型別的遊戲,有什麼內容了?要知道,可口可樂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可不叫可口可樂,叫蝌蝌啃蠟,這可是標準的音譯,就問你叫這個名字你敢買嗎,買了你敢喝嗎,所以,音譯並不能對真實內容起到解讀的效果。

23樓:無茶君

「信」「達」「雅」是由中國清末新興啟蒙思想家嚴復提出的,他在《天演論》中的「譯例言」講到:「譯事三難:信、達、雅。

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

「信」指意義不悖原文,即是譯文要準確,不偏離,不遺漏,也不要隨意增減意思;

「達」指不拘泥於原文形式,譯文通順明白;

「雅」則指譯文時選用的詞語要得體,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簡明優雅。

多讀書,別鑽到遊戲世界裡出不來,人會變傻的。

Martingale為何被翻譯成鞅?

高讚套在馬身上的帶子的理解是對的。倍賭策略那個解釋,本質上用的還是鞅的數學定義的本意。至於這個跟鞅的數學定義有什麼關係.不應該先改寫一下數學定義.寫出來就發現,很形象啊,在條件期望意義下,用Xn看Xn 1及將來,像馬的韁繩一層套一層,前面的時刻可以駕馭後面的時刻,但後面的時刻可以比前面的時刻多出更多...

但丁的《神曲》為何翻譯成 神曲 ?

Ciao貝拉 Commedia有戲劇 曲 之意,不是悲劇就可以。那個時代很多劇有唱段,歌劇,就像中國的詩歌與宋詞,加上曲調就可以唱。翻譯成神曲很貼切,因為義大利原文中的每一章節用的是Canto,就是歌曲的意思。 MM君 最近在考外國文學,順便一答,內容來自老師的PPT和自己的理解 1.在但丁的時代,...

英語protein為何翻譯成蛋白質。?

在18世紀,安東尼奧 弗朗索瓦 Antoine Fourcroy 和其他一些研究者發現蛋白質是一類獨特的生物分子,他們發現用酸處理一些分子能夠使其凝結或絮凝。當時他們注意到的例子有來自蛋清 血液 血清白蛋白 纖維素和小麥麵筋裡的蛋白質。荷蘭化學家格利特 馬爾德 Gerhardus Johan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