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惡念,善心不純,很痛苦,該怎麼辦?

時間 2021-06-09 15:27:54

1樓:自在之路

感恩題主開題!

您說的 "很痛苦"

應該是掉悔的結果

佛教徒把掉悔當作是一種惡法

悔該做的沒做

悔不該做的做了

佛教徒不掉悔

而是懺悔 (知錯改過)

諸法因緣生!

諸法因緣滅!

世上所有的因緣都是有因有緣的

您若觀察宇宙萬事萬物都是有因有緣的

因緣聚合就生就展現就變異

因緣消散就滅就凋零

一切已成的事實不會是佛教徒煩惱的原因 (既成事實無法改變)

佛教徒應只在當下及未來的因緣的改善做努力

了解了這世間的因緣法則

您就不會去排斥抗拒 (或想要懲罰誰)

因為排斥抗拒其實是在懲罰自己

佛教徒發覺自己 "心中有惡念善心不純" 時

不是該掉悔而是不被牽著走

任何腦中釋放的訊息都是有因有緣的

(或著是以往的知識經驗或許是身心上的需求)

腦中釋放的訊息

應該是好的拿來用不好的放一邊讓它去莫管它

被不正確的訊息牽著走是不值得的

如何能不被牽著走?

能中性的覺知觀察就可訓練自己漸漸不被牽著走

佛教徒尊重世間所有的事實 (尊重不代表同意)

不會因各種因緣而產生憂悲惱苦

就算能力還不夠落入憂悲惱苦時當自己覺知就會立即回到正途

所以練習尊重世間所有的事實是重點之一:

1. 自己不如法檢討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放下問題

2. 別人不如法這是別人的因緣若有緣能幫得上的就給些助緣若幫不上硬幫很可能是孽緣

若能如此自己起碼不會落入掉悔

不落入掉悔在佛教徒來說是防守端

積極的佛教徒是時時練習覺知觀察五蘊 (修習四念處)

(但防守端的知見一定要先建立沒不落入掉悔的能力您一起修很可能又被拉回原來的掉悔)

理上了解很快

事上修成急不得

如上所說

佛教徒不被已發生的因緣牽著走

佛教徒做自己能力因緣可及的善因緣來改善當下及未來的因緣

如何能做到佛教徒該做的呢?

趣向如實!

若能正確的修習四念處 (覺知觀察五蘊) 就能趣向如實

當自己有覺知觀察五蘊能力時

沒煩惱時練習覺知觀察五蘊

有煩惱時練習覺知觀察苦集滅道

能由 (四念處的)身念處開始練習的人

久了會親身體驗體會初禪二禪

能達到二禪的狀態會讓自己較能親身體驗體會 "覺" "如實" "不加油添醋" 的方向

若能再深入覺觀苦集滅道就更能趣向如實

一旦能因覺觀四聖諦而生慧

經驗久了就可能達到三禪 (正念正智)

(末學所提的禪不是四禪八定而是佛說的四禪)

學佛貴在單純莫汙染

馬祖道一禪師:

道不用修,但莫汙染。何為汙染?但有生死心,造作

趣向,皆是汙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

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道不用修,但莫汙染。

許多人以為自己在修行卻是一直"頭上安頭"

用別的妄來壓住自己原來的妄

真正的練習是能夠有中性的覺知觀察能力

當乙個人有中性的覺知觀察能力之後就沒在汙染

1. 持續中性自己就沒在汙染

2. 腦部的覺知觀察敏銳之後自己就會改進

因為自己能覺知觀察到做錯時其實是在懲罰自己就如切菜不小心切到手指下回自己會小心的

練習中性的覺知觀察能力的確很慢需要很長期的練習

不寄望不期待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長時間後您會突然發覺自己真的越來越不汙染了

末學所學四念處

以如實觀因緣觀處事做人及學習工作

能有如實觀就能讓人趣向如實

有因緣觀做任何事了知因果在因緣的捉拿上會更熟巧

不需要求一步就完美

我們由於一直都在中性的覺知觀察

所以腦部的運作會自然的讓我們因為思維而知道何種因緣導致何種果 (而因果迴圈)

能中性的覺知觀察

自己正在輪迴中時自己最清楚 (當然失念時就是不覺回到念住所緣就可能又回到覺的狀態)

有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每天把自己該做的工作做好就好

不覺時較容易讓自己又回到不中性的處理事情

不完美時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讓下乙個因緣能更好就好

(佛教認為掉悔是惡法

所以若做錯時努力改進改善向前進就好)

學習工作與人生都很像

都是日積月累後自己越來越成熟

若練習了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就時時自己在見證自己的人生的 (犯錯) 發展與成熟

世尊所教導的四念處禪修是練習覺觀自己五蘊的好方法

這方法沒時間的人用少許時間練習

有時間的人用較多許時間練習

重點都一樣

訓練自己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沒有壓力只有放鬆

放鬆時才易念住所緣

所以若每天只有幾個十五分鐘

就只練習幾個十五分鐘

但練習時要放鬆心情輕鬆愉悅的練習念住所緣

不給自己任何壓力是必要的

練習時就只是念住所緣

有人打斷時因緣不具足

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

愉快的處理打斷的因緣

處理完還有時間就再念住沒時間也欣然接受

禪修時用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的心態

不在禪修時 (如工作中) 也可提醒自己時時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

微笑放鬆輕鬆愉悅的過日子

隨時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然後放下問題

盡力做事但不強求完美還有的瑕疵留給將來再有機會運作時把握因緣努力

(我們隨時都可能犯錯犯錯後要盡力改進然後就放下而不是掉悔)

所以平時就算還沒太多時間練習

時時覺知觀察自己的心態

並提醒自己時時微笑放鬆輕鬆愉悅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

讓自己練習覺觀也會拓展自己的心態及心量

我們生理的需求或過去的知識經驗

都常會由腦中釋放

腦中釋放了訊息

我們該選擇被其牽著走呢?

還是好的拿來用沒用的放一邊呢?

要能不被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

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是必要的

剛開始時其實可能還感覺不到少少的練習會有何幫助

別氣餒只要能在沒壓力的狀況讓自己時時覺知自己目前的心態

(就算壓力來了自己一覺知就回到不加油添醋的狀態 -- 微笑放鬆輕鬆愉悅)

久了會發覺自己漸習慣於 "中性"

就很自然的漸自知如何能趣向如實

所以學習生活工作等

其實就是實修

當只是靜坐經行時非常好 (在練習覺知觀察的能力)

但真正的在工作中生活應對中時時練習覺觀

才更易發掘到自己的我執法執

能發覺到才是修行的可能開始

所以有空時常練習讓自己漸有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就是重點

有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做任何事都只會盡力而不執著

"用而不執" 是學佛人該學習的

學習了佛法 "用而不執"

無"法執"

對自己的身心 "用而不執"

無"我執"

任何抱怨掉悔不甘願等

都是在被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 (不中性)

所以練習四念處禪修的短程目的:

當眼見耳聽意念 ... 時

別將自己的偏見成見 (及以上的汙染) 加入(道不用修,但莫汙染)

而一再的被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

(就算能力還不夠汙染自腦中釋放了也不需被牽著走讓它去莫管它就好)

如何才能有在日常生活中具備覺觀能力而不被內外境牽著走呢?

這兩篇可參考:

一篇敘述四念處修行的次第 (第5帖) (介紹實修的方法及正見的觀念)

一篇敘述 "不做自己想法或思維的奴隸" (正見的觀念)

祝早日成就!

感恩!祝福!

總會經常想念去世的父親,心中很痛苦,怎麼辦?

Miss 不幸的總是各有各的不幸,但是好像有好相似。一年多了,廢了一年多了,提筆忘字,24個小時,想你兩個小時,想其它兩個小時,好像留給學習的只有兩個小時。為啥還要學呢,不學對不起你啊。那就好好學吧。 莫然 同樣的病我的父親今年也去世了,父親是我生命裡的光,很多困難時我精神的支柱 他走了我的生命也暗...

分手了很痛苦,該怎麼忘記前男友?

婕拉Carol 瀉藥。我覺得他的行為很好笑,把渣說的理所當然,還一副為了你考慮的樣子。你不是應該整裝前行嗎?一直往後看是看不見前面的路的,整理好自己,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出來了,根本不需要別人教你怎麼走。祝幸福! 木十一 這個問題也是我想知道的,不過我覺得最好是自己調整,找點劇看看,分散下注意力,盡量...

深陷虛無主義的我很痛苦很無奈很糾結該怎麼辦?

這題我得匿名回答一下。對於答主這類人,其實我的態度是,閒的蛋疼。有點類似之前看到的嬉皮士,人類物質基礎達到一定水平以後,部分人追求精神滿足,但是由於自身原因 比如知識,經濟等 無法滿足自己的精神追求,退其次的感覺一切都是虛無,修飾自己求而不得的尷尬。精神本來就是很虛的概念,想要追求精神滿足本身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