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去做心理諮詢嗎?

時間 2021-06-03 18:13:11

1樓:梁僑輝

執業心理諮詢師,利益申報。

對此我的看法肯定是不認同這個說法的(得了精神病才能去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面對的本身也不是嚴重心理疾患的病人,而是普通人,或者說承受著心理痛苦的普通人。

實話說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有那麼一點荒誕感。敢去做心理諮詢嗎?莫非諮詢師是會吃人的?

我本身在從事著心理諮詢,我也有在進行我個人的心理諮詢(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實際上感覺挺好的,不可怕。

希望大家也能放心坦然地去諮詢。

2樓:姚繼勇

語言暗示是讓人琢磨就能明白的想法不是心理戰,讓人琢磨不能明白的想法不是暗示。催眠屬於語言暗示,催眠是心理學鼓吹讀心的常用手法。

例如;心理學經常用催眠方法鼓吹心理溝通,乙個女孩在央視【挑戰不可能】節目上,催眠了幾個動物客事實,揭穿了心理學催眠術的神秘面紗。君非我、焉知我之心?已經烙在百姓心中,各地建立自我愚弄的心理工作室只能放棄。

3樓:心之愛心理諮詢

北京心之愛心理諮詢師,孫恩:

如題主所言,確實很多人在患有抑鬱的體驗中,像是身處「孤島」。但這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單純的說抑鬱者是「假裝堅強」並不貼切,因為這個「假裝堅強」的過程中,很可能包含著抑鬱者對生活的積極的努力,是這份努力無效之後,才使得這些努力看起來像是「假裝」。應該說,即使努力無效,但這仍然是積極心態的一種體現,積極心態本身是值得認可的。只是這種努力或許是缺少方向方法。

第二,在生活中確實容易出現「沒什麼過不去的」、「你就是矯情」這類對話。因為當抑鬱者訴說自己無助感、乏力感、自卑等等感,別人都會下意識的不接受/防禦這些不舒服的感受,以保護自己的能力感、自信不受損傷,這樣的防禦在某種程度上是必要的。但對抑鬱者而言,他的無力感無能感就沒有得到理解和接納。

心理諮詢與普通聊天的不同在於,諮詢師不僅與來訪者共同面對感受這些無助無力感,而且還陪伴來訪者一起梳理,生活中哪些因素導致了自己的無能感無力感。

第三,當今多元文化快節奏的社會,很多事情都在發生改變,無論是工作環境,還是情感關係,人們想獲得乙份穩定的自我認同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容易了,因此抑鬱的高發是存在年代背景的。個體的抑鬱,可能是對當今社會環境的一種困惑,尤其是父母老師傳授的經驗知識,也許並不足以幫助自己在這個時代,完成成家立業等人生任務。

對於抑鬱患者,當然應該積極求助,對心理諮詢從業人員來說,也應該不斷提高反思,在這個過程中,每乙個人的努力都有可能幫其他人看見曙光。因此,在更寬的角度上來說,抗抑鬱是每個人都有責任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責任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適應這個時代,也實現自我。

4樓:放飛希望

我已經在我們縣(安徽省潁上縣)一中,為高中學生做過十年的心理諮詢工作,並出版了兩本共50餘萬字的心理諮詢案例書:《危險的情感遊戲》,《那段苦澀的同性戀》。

5樓:救贖路的讀道者

題目和內容沒啥聯絡

對於題目來說,我已經做了兩年的個人分析了

對於下面的內容闡述,我覺得心理諮詢普及率越來越高,心理諮詢這個行業也在越來越好。

6樓:藍山

作為商業機構號,我並不排斥營銷目的的傳播和科普。但我不喜歡這種自問自答的行為。

你們很可能並沒有在用心的產出內容、傳遞知識。只是在完成KPI,這很不好。

可以學學 @支付寶 是怎麼做的!

你會做心理諮詢嗎?

Hey Penelope 要看情況吧 如果這個困擾已經影響到我的工作 生活和身體了,那麼一定要去做心理諮詢,但是如果只是短期的情緒問題的話,我會先選擇自我療癒,這也是一種向內的自我探索的機會 乙個人要真正的照顧好自己的身心,了解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所以問題不大的時候我可能會選擇先分析自己產生壞情緒...

我有必要去做心理諮詢之類的嗎?

心殼 聽起來你有兩部分,一部分感覺自己情緒不太好,自己有時候很懂自己有時候完全不懂,有些情況下還會反應過度,感覺自己可能需要心理諮詢 另一部分的自己還在刻意迴避著 可能有點心理問題 我自己調節也不錯,整體情緒也還好,拒絕著心理諮詢。不知道想到心理諮詢,你是什麼樣的感覺?對你來說,做心理諮詢又意味著什...

什麼時候會想到去做心理諮詢

CJK 可能到現在還有不少的人覺得,心理諮詢不僅是聊聊天?乙個小時就要好幾百還不能只去一次那不就是坑錢嗎?表面上看來,這個評價沒毛病。但是,只要你去做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諮詢再來看個評價,內心一定會翻白眼。因為我就是這樣。為什麼心理諮詢那麼貴,我還是選擇去了,因為當憑我自己,我真的搞不定啊!而 成效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