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感到焦慮?

時間 2021-06-03 11:34:47

1樓:圓即無極

首先是有期待有想上進的心理

現在的時代變化太快了,上公升的渠道就那麼多,好的崗位各種牛人擠破頭,剩下的都是那些七零八碎。

每個大牛都在講順勢而為,每乙個小小的選擇和決定就可能踏錯時代的節奏。能有堅定無比的理想的人少之又少,然而這個理想能確保生存的又篩選掉絕大部分。

2樓:suuuuuu

以前看到的一句話:

「很多人焦慮的根本原因其實有三點:能力不足,夢想又多,即貪心;願意付出,又不肯拼,即妄念;反覆糾結,過於矯情,即軟弱。」

這是我高一摘抄的,現在大一了,此刻我正在為後天的期末考試焦慮,平時沒有好好學習,此刻也靜不下心來複習,突然翻出了這句話,分享的同時也激勵一下自己。

3樓:否極泰來

我覺得焦慮的人是因為膽小,或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害怕失敗,才會整天擔心這擔心那的,我就是這樣,甚至出現強迫思維,使焦慮變成了一種習慣任何事情都能讓我焦慮,非常痛苦,不知道如何走出來。

4樓:鹽選推薦

怕出錯、怕失敗、怕不可控,總是擔憂那「最糟糕的可能性」,便會產生焦慮。這反映人在面對未知、模糊的情況時的一種心理狀況。

擔心自己「想得不夠周全」?別讓「擔心」控制了你的人生

「我總是覺得事情很多、壓力很大,有時候即使下班了,腦袋好像也沒有下班一樣,總是在想明天什麼事該怎麼辦、老闆交代什麼事我還沒做到、明天去上班還有一大堆事情要做……我就會一直擔心,甚至會擔心到睡不著覺……」

「最近,我爸的身體出了些狀況。帶他去看醫生,醫生說可能要做進一步的檢查才會知道是什麼問題,所以安排了一堆檢查。檢查要兩周後做,看報告還要再等兩周。

我真的很擔心爸爸是不是得了什麼很嚴重的疾病。最近,我常常半夜睡不著覺,醒來就是想這件事……我覺得好像他還沒垮,我卻先垮了……」

「我最近要參加乙個很重要的考試,之前失敗過一次……現在要準備時,我會一直想著『如果又失敗了怎麼辦』,於是越來越不想學習,感覺自己很擔心。每次學習時都在想:『如果自己考不過怎麼辦?

別人會怎麼笑我?』那種一直擔心自己可能會失敗的感覺停不下來,真的好痛苦……」

你是否時常感覺自己的腦袋停不下來?常常擔心很多事情,甚至災難化思考?覺得「擔心」好像已經變成了自己根深蒂固的習慣?

或許,你曾夢想自己擁有一種可以「控制一切」的超能力,希望事情都可以按照你嚮往的方向走,那麼,你就可以不再擔心、不再焦慮。

這種「很怕出錯」、害怕「失敗」、害怕「不可控」的對未來的負面想法,常常讓我們把眼光只放在那「最糟糕的可能性」上,而讓我們過度憂慮、惶惶不安,反而很多事情因而沒辦法做。甚至有時候,即使發生了一些好事或做成功了一些事,我們仍然會「提醒」自己,應該要去擔心些什麼沒完成的,或是沒注意的事情,讓自己一直都處在憂慮之中,很難享受快樂或平靜的時光。

當然,這可能也是一種文化習慣。未雨綢繆、樂極生悲、得意忘形……華人文化時常在灌輸關於「謹慎」的重要性。事實上,提前預想到一些可能性而做預防,的確是需要的。

但如果太過頭,甚至連一些不可知的、不可控的負面可能都希望自己能夠控制、避免,那很容易就掉進「焦慮的迴圈」中。

為什麼我會這麼「焦慮」呢?為什麼焦慮總讓我「擔心東擔心西」呢?

為什麼會焦慮呢?

焦慮,雖然總讓我們感覺不舒服,卻是種提醒我們有「危機可能出現」的感受,可以說是一種警報系統。所以,當焦慮出現的時候,如果想降低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我們就必須「做些什麼」。

所以,焦慮並非都是不好的。有時候,焦慮可能會逼得我們準備得更充分、更積極地面對考驗、解決危機或難題。但有時候,焦慮也會逼得我們做出一些其實對事情本身沒有幫助,反而更困擾自己的行為——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

焦慮,怎麼迫使我們出現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呢?在前文談到伴侶因不安而出現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時,我曾簡單說明了這一部分。強迫行為的四個階段模式,也就是強迫行為怎麼在當下暫時解除我們的焦慮,並且使我們上癮:

壓力感受(產生焦慮)→ 強迫思考 → 強迫行為 → 暫時緩解

例如,當媽媽因為太擔心孩子的安危(壓力感受),此壓力感受出現的焦慮,讓媽媽腦中不停地擔心孩子可能出現的各種危險(強迫思考),然後決定要掌握孩子的每一刻行蹤(強迫行為)。

又如,伴侶之間,一方對另一方很沒安全感(壓力感受),沒安全感造成了焦慮。於是,就在腦中一直想著他會不會做對不起我的事情(強迫思考),於是隨時奪命連環 call、「查崗」、問個不停(強迫行為)。

焦慮,成為上癮行為

5樓:治郁家 Healer

1、看到焦慮背後情緒資訊

進化心理學認為,我們之所以會焦慮,這是我們祖先也就是我們基因自動遺留下來給我們的禮物。焦慮的情緒背後釋放的真實資訊是生活可能存在變動,我們對環境的一種不安感,所以我們會產生焦慮。

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從我們文化角度上來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其實就是告訴我們焦慮是我們人類想要生存更好情緒之一,當我們焦慮的時候,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我們焦慮背後真實需求是什麼。

比如伴隨人工智慧社會的到來,很多人焦慮,是擔心自己的職業存在危機。那麼我們就要思考機器不能做什麼,我們怎樣和機械人共同生活在乙個環境中,怎麼利用機器更好的獲取高階質量生活,當我們把焦慮轉換與審視我們內心需求的時候,我們的焦慮就可以有乙個路徑可以疏通,我們內心就會變得更為安定。

3、過度的焦慮是沒必要

過度的焦慮其實反應是我們過度的擔憂,這種是沒必要,一旦我們有過度的憂心其實主要是由於我們的資訊差。雖然我們生活在網際網路社會,但是每個人的資訊並不一定完全匹配。

所以我們要想恢復內心平靜,擁有適度的焦慮,我們就必須加強學習,消除內心焦慮因子,我們就能把焦慮帶給我們價值最大化。

6樓:缺席

我們感到焦慮,不是充滿希望,就是過於無聊。

成家立業、子女教育、生老病死,接踵而至充滿了我們整個人生。即使生活越過越好,但在每個階段,焦慮卻不曾有所減少。

希望讓我們渴望發生的事情成為可能發生的事情,而無所事事之時,人又很難平靜下來,所以我們感到焦慮,通常不是充滿希望,就是過於無聊。

我們都知道,食色是我們生存的基本要求,「食」個體生存必不可少,「色」種族生存必可不少,占有它們是生存的具體表現形式。

個體能力雖然有所差異,但是個體追求食色的本性卻大同小異。因此每個個體為了保證生存和舒適的生存,總會渴望得到更多。

乙個人的自身越是匱乏,這種渴望越是強烈,以至於會影響智力的正常發揮,不能充分使用合理手段實現自己渴望擁有的東西。

正因為沒有認識到能力與慾望不匹配,讓我們錯誤的以為之前渴望發生的事情成為可能發生的。

而這種希望一旦建立,沒有太大的打擊是很難消失於我們的頭腦之中。

值得慶幸的是,生活不會任由我們偏離正常的軌道太遠,偶爾顯現的蛛絲馬跡會讓我們意識到希望破滅的可能,這種不明顯的矛盾使得我們坐立難安,焦慮不斷。

由此可知,人是不可能沒有希望的,而年輕時候缺乏的東西又太多,使得能力與慾望總是不平衡,因此處於青年時期和中年時期人的焦慮更勝於童年時期和老年時期。

另一方面,人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如果精神上不能夠自給自足,是很難平靜下來的。

比如很少有人能夠享受寧靜的週末時光,一有機會就是飯局和K歌,雖然無論什麼方式都是放鬆,但足以可見無聊正在等待無所事事的人。

這種短暫的無聊我們到可以輕易排解,可是一旦有了持續的無聊,那就成了精神上的痛苦。

本來閒暇是精神上的放鬆,現在卻成了它的負擔,真是得不償失,所以我們很怕停歇下來,對於年老之人來說尤其如此。

然而無聊產生的焦慮更甚於由希望而產生的焦慮,因為後者可能在盲目的行動之中得到緩解,本質是物質上的匱乏;但前者卻不得不時刻出現在意識中,就好像魔鬼一直纏身,本質上是精神上的匱乏。

即使如此,物質上的匱乏比精神上的匱乏更容易滿足。在人生這條路上,希望和無聊總是存在,天平傾向那邊,焦慮就由那邊產生。

7樓:稀里糊塗塗糊裡稀

焦慮是人活下來的小雷達,你想想兩個原始人乙個從不焦慮,看到遠處有點什麼,他就想去看看,為啥因為不焦慮就不恐懼,結果那邊是個野獸,一口給他吃了。另乙個對這些不確定都會焦慮,怕被吃了,找了棵樹爬上去,活了!活了,基因留下來了,所以焦慮不是壞事,過度焦慮或者不焦慮才恐怖!

8樓:biu鄭能量

很喜歡王小波說的一句話

「人類的一切痛苦本質上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焦慮也是同個道理吧因為對當下的事感到不可控害怕結果難承受害怕自己做不到

9樓:玖橙

人在本能地察覺到自身存在會受到威脅時會焦慮。

為什麼要說本能?因為這種焦慮機制,其實是一種從上古時代就流淌在血液中的防禦機制,本來是用以應對危險,用以在危機四伏的荒野中成功生存下來的,但這種機制,其實在現代社會中有時候往往會弊大於利,特別是當人們無法正確對待這種焦慮,甚至是為其所主導與控制的時候。

10樓:小半

有時候人會遇到自己覺得完不成的任務,但是卻又不能推掉,這時候就會產生焦慮感和緊張感,不過其實這些感覺也會讓你慢慢的嘗試著去做,甚至有時候效果還很好。

11樓:晴天不下雨

我覺得是沒有安全感。當周圍環境無法使人安心,壓力焦慮是常有的。但是現在又是講究高效率快節奏的社會,工作朝不保夕,各種意外風險,安全感缺失是普遍的問題,所以現在才那麼多焦慮症之類的吧。

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開導自己,放鬆自己。

12樓:however

焦慮在生物學上可能是由於人在緊張狀態下腎上腺素公升高,導致其呼吸加快,心跳加快,毛孔出汗,從而導致人的大腦思緒混亂,從而產生焦慮這種感受

13樓:草木皆

掌控慾強的人,當發覺一些事情自己掌控不了的時候就會焦慮。

要麼看淡,不去掌控,知道自己掌控不了,接受這個事實。

要麼努力,努力到自己掌控得了。

焦慮是個好東西,看你怎麼對待了。

14樓:自由人

進化心理學認為,適度焦慮有利於人們的安全,當下適度焦慮也是有益的,可以讓人進步,促使我們不斷成長。但過度焦慮就要需求心理諮詢了。

人,為什麼會焦慮?

已重置 人,為什麼會焦慮?是因為,我們一直在用不正確的思維方式。長期性 習慣性的焦慮 恐懼等等負面情緒,是因為我們在用錯誤的思維方式,一直以來,這種錯誤的思維方式始終主導著你,事實上,我們已經習慣了被主導,並且還信以為真。在 情緒自救 書中講到,令人感動焦慮 壓力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事物所持有...

人為什麼會感到累

北念 累,身心俱疲,身體上熬夜,睡不好,缺乏運動。主要還是心,俗話說人活心態,心裡負面的東西存太多,有想要的東西沒得到,渴望的美好沒有,當下還有想堅持又想放棄的東西自己拖著自己,處於中間態,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麼辦,不上不下,誰都會累。沒精神,做事沒狀態,整天和網路為伍,聊一些無關緊要打發時間的句子,...

人為什麼會感到精神疲倦 心累?

卡波 雖然不知道題主最近遇到了什麼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在一般人看來就是 想太多 或者 太閒了 這裡排除了心理疾病的因素。其實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時候感受到壓力,導致各種情緒的波動,起伏很大,或是暴躁易怒,或是無力低落。精神上的疲憊感,我是這麼理解的。一件你能辦成的事,在你拼勁全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