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晰的解釋榮格的集體潛意識?

時間 2021-05-05 15:14:44

1樓:

集體無意識是榮格分析心理學之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設。它是所有非後天獲得而靠著遺傳得到的「普遍性精神機能」,包括各種聯想、意象、生理性機能等。換言之,是指在人類先天的神經系統凡是涉及機能基礎上的本能反應或者「意識」。

其中有人類出現以來的過去各種經驗積澱的影響。榮格是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的得意門生,他在許多方面修正、豐富和發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論,開創了分析心理學和神話-原型批評,並因此和弗洛伊德最終分道揚鑣。而集體無意識的概念在這整個過程之中無疑扮演了乙個最重要的角色。

榮格和弗洛伊德理論分歧的焦點主要集中於兩個方面:一是關於性的理論即「裡比多」理論,二是對於無意識的結構即內容的理解。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主要是受到壓抑、被遺忘的心理內容的集合場所,因而具有後天的和個人的特徵。

關於第乙個問題,榮格認為,「裡比多」並非以性慾為主的心理能量,而是一種「普通的生命力,性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關於第二個問題,榮格批評弗洛伊德雖然看到了無意識往往具有古老的普遍性質和形式,卻仍然把它歸結為一種完全個人的特性。

榮格認為,無意識不僅僅包括個人無意識,而且包括集體無意識。在《集體無意識的概念》一文開篇,榮格就對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進行了概念上的區分:「集體無意識是精神的一部分,它與個人無意識截然不同,因為它的存在不像後者那樣可以歸結為個人的經驗,因此不能被個人所獲得。

構成個人無意識的主要是一些我們曾經意識到,但是以後由於遺忘或者壓抑而從意識之中消失了的內容,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從來就沒有出現在意識之中,因此也就從未為個人所獲得過,它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遺傳。」也就是說,集體無意識是比個人無意識更深層次的無意識,是無意識的深層結構,它是先天具有的,而不是後天獲得的,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個別發生的。由於它具備了所有地方和所有個人都有的大體相似的內容和行為方式,組成了一種超個性的共同心理基礎,因此,它普遍的存在於我們每個人身上。

弗洛伊德曾經用海島來比喻意識的結構,高出水面的部分代表意識,水面以下由於潮汐運動而顯露出來的部分代表無意識。如果我們仍然借用海島比喻的話可以說,水面以下由於潮汐運動而顯露出來的部分代表的只是個人無意識,而所有的孤立的海島的共同基礎——隱藏在深海之下的海床,則是集體無意識。

「原型」是集體無意識的內容,是零碎而不完整,模糊而不統一的原始意象。原型與人類特定的存在模式和典型情景息息相關,是人類遠古社會活動的遺跡,也是重複了億萬次的那些典型經驗通過積澱和濃縮而形成的。

儘管這個概念經常被簡單理解為原始意象,包括榮格本人也經常如此。但是,原始意象的概念並不和原型的概念完全等同,原始意象介於原型和意象等感性材料之間,它是對意象的一定程度上的規範和抽象;而原型,如前所述,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心理模式。二者之間既是一種現在與潛在的關係,也是一種實體與功能之間的關係。

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榮格本人也曾經反覆表示,他的集體無意識理論絕對不是奠基於表象能夠遺傳這一假設之上的。事實上,榮格有時候之所以混用原型和原始意象的概念,是因為原型的概念不僅僅具有認識論的意義,而且同時涉及直覺、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動。也就是說,他實際上是要為包括無意識在內的人的感性生活爭得地位。

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不是侷限於心理學領域,其實其假設感染了諸如哲學、人類學和美學等其他領域,並直接引發了文學批評之中的神話-原型批評流派。

2樓:進步

首先一般認為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那麼人格就是人自身對這一總和的認識,人格層次或者人格結構,就是人對所有社會關係的認識的結構化劃分,集體潛意識就是人對社會關係的認識中那些是由社會行為和社會習慣所決定的那一部分。

榮格這些人都是迷霧中的先驅,他們提出的概念有鮮明的歷史痕跡,就像出土文物一樣。

3樓:洪權

還是看了下面幾位的榮格名詞解釋。

榮格,還是處於哲學轉心理學過程的人物。這些名詞當參考可以,不必較真。跟實際情況多有出入。

比如,【榮格】人格結構由三個層次組成:意識(自我)、個人潛意識(情結)和集體潛意識(原型)。】

這個概念中,有多處錯誤。

1.人格概念錯誤。人格是綜合概念。

是通過乙個人行為習慣,思維習慣,反應模式等等的表達,讓他人感受到了一種固定的風格。跟氣質,人格都是如此。並不是乙個人有乙個內在的人格這樣的晶核。

隨著環境的不同,家裡公司裡的反應模式也不同。家裡溫和的人,到了公司會嚴厲。人格難道就變了嗎?

這就是環境不同,反應模式不同。因此,人格不是乙個固定東西。而是綜合的觀感。

因此,榮格的人格結構就不太準備了。

2.意識是自我,這個也是需要說明的。榮格當時的意識和現在的意識概念又不同。可以參考教科書。榮格的意識,指靈魂。現代教科書的意識指認知過程中的意識瞬間。

3.個人潛意識不對。乙個人的意識是主體,什麼是潛意識,這個詞也要吐槽。

應該叫習慣。記憶庫。這個要從情緒的流動說起。

情緒是觸發的,觸發的瞬間,情緒會出現。但是,情緒只會維持很短時間,然後就過去。情緒可以看做電流流過時的那種不舒服。

昨天的難受心情,今天為什麼還有?這個不是什麼隱藏的意識,而是記憶。情緒是不可能過夜的。

留下的是記憶。所以,潛意識的概念整體就是乙個烏龍。

4.集體意識。這個更是乙個大錯誤。我們意識清醒時,會有很多自然而然的習慣。拿筷子的手,走路的姿勢。這些都是什麼原型,遺傳或祖先的積累嗎?不是。都是習慣。

是行為習慣,思維習慣,身體的連貫動作由行為記憶,思維記憶完成。如同程式。不需要思考,按照原先的記憶執行。

而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清楚的知道。並且可以隨時修正。因此,意識只有乙個,集體意識只是習慣而已。

比如,中中國人有家族觀念,這是因為看到的,聽到的,都是這樣的例子。耳濡目染。習慣。

遺傳,也可以看做一種習慣。畢竟記憶的另乙個作用就是程式。

4樓:廣州整合

「集體潛意識」是人格結構最底層的無意識,包括祖先在內的世世代代的活動方式和經驗庫存在人腦中的遺傳痕跡。集體無意識和個人無意識的區別在於:它不是被遺忘的部分,而是我們一直都意識不到的東西。

榮格曾用島打了個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島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識;由於潮來潮去而顯露出來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個人無意識;而島的最底層是作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們的集體潛意識。 如圖:

5樓:公益瑜伽人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一直以來特別突出心理結構的整體性,他提出了「集體潛意識」等概念,認為人格結構由三個層次組成:意識(自我)、個人潛意識(情結)和集體潛意識(原型)。

「集體潛意識」是人格結構最底層的無意識,包括祖先在內的世世代代的活動方式和經驗庫存在人腦中的遺傳痕跡。榮格曾用島打了個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島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識;由於潮來潮去而顯露出來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個人無意識;而島的最底層是作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們的集體潛意識。

「集體潛意識」是榮格理論中最神秘的概念,理解集體潛意識就理解了榮格理論的最核心部分。集體潛意識反映了人類在以往的歷史演化程序中程序中的集體經驗,或者用榮格本人的話來說,它是"一種不可計數的千百年來人類祖先經驗的成績,一種每以實際僅僅增加極小極少變化和差異的史前社會生活經驗的回聲",不僅全部人類歷史的各個片斷能在集體潛意識中找到,而且進化為人類的靈長類動物或動物祖先的蹤跡也能在集體潛意識中發現。既然集體潛意識產生於全人類具有的、或一直都具有的共同經驗,那麼集體潛意識的內容對於一切人類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

榮格說,它是「從任何一種有關於個人的東西中分離出來的,是全人類普遍所具有的,因此它的內容到處都能找到」。原型(Archetype和Prototype)是集體潛意識中形象的總匯。他是一種本原的模型,其他各種存在都根據這種原型而成形。

他深深的埋在心靈之中,因此當他們不能在意識中表現時,就會在夢、幻想、幻覺和神經症中以原型和象徵的形式表現出來。榮格亦將他們稱呼為顯性、無意識意象、虛構或原始印象,以及一些其它的名字,但原型似乎最被接受。所謂的原型,是借由特定的方法去體驗事情的天生傾向。

真我(也譯為自性,self)它是集體潛意識的核心,其作用是協調人格的各組成部分,使之達到整合、統一,即自我實現。榮格認為這是人性所要達到的最高目標。

世界是我們潛意識或人文集體潛意識的表現嗎?

這麼理解,也對也不對。個人我更傾向於你的世界就是你的,你看你感受的世界和乙個神經病所感受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對吧。而且也無法互動。一人乙個世界,大家都在乙個龐大的群裡。如果非要把這個群稱為世界也行,至於人文潛意識。你想多了 老楊 我想先聊聊問題的前半部分。如果世界是我們的潛意識的表現,那麼我們應該怎麼...

榮格的「集體無意識」是否真的存在?

蘭州大海心理工作室 集體潛意識亦稱 種族潛意識 榮格分析心理學的核心和主導概念。指心靈結構最底層的潛意識部分,是生物進化和文化歷史發展過程所獲得的心理上的沉澱物,是包括祖先在內的世世代代的活動方式和經驗庫存在人腦結構中的遺傳痕跡。它同個體潛意識的區別有二 1 它不是個體後天習得的,而是由種族先天遺傳...

如何克服潛意識的緊張和焦慮?

pAsS 我以前也是潛意識裡就會有焦慮和不安,過段時間這些症狀又自行消失了,後來有某個節點發現排遣不開久久消散不去就發現自己焦慮症和抑鬱症了,所以有這些情緒的時候學著接受它,運動畫畫之類的去排遣但是不要去抗拒它,學會與它們共處. 曉析心理 1 明確自己為什麼而焦慮 我們通常能夠籠統的知道自己為什麼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