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為什麼不被大眾當成科學

時間 2021-05-31 16:41:13

1樓:深圳老土

大眾的理解也不能說完全錯,起碼心理學的某些領域和科學是有點距離的。按威爾伯四象限的分類,心理學屬於左手象限(「我」和「我們」),科學屬於右上象限(「它」),本來就不在同乙個領域,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價值,本來就沒必要非得攪合在一起,科學再發達,對人腦的構造了解再清楚,生理指標再清晰,也不可能知道人腦到底在想什麼事情。而且不單心理學,其他社會科學都有同樣的問題,嚴格意義上,都不能叫科學,科學應該單指數理科學才對。

黃裕生對這個問題有過清晰的論述,如下面這些:「數理科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給出概念或符號,並確立概念間或符號間的演算關係。數理科學給出的任何結論不僅要求得到邏輯(理論)上的證明,而且要求得到可通過概念被完全描述的經驗,因而也即是可重複的經驗的證實。

人文科學,比如哲學、歷史學、藝術等,雖然必須借助於概念體系或符號系統,但是,它們並不停留或滿足於概念體系給出的意義,相反,它們真正要追求的恰恰是概念體系或符號系統之外的意義。簡單說,它們要達到的是「言外之意」。就如如果詩僅僅是由一些有嚴格意義的語詞的組合,那麼,壓根兒就不會有詩這種藝術存在。

以科學取代人文-信仰,把道德-信仰問題交付給科學解決,不僅將瓦解、否定道德本身,而且將把人類的生活禁錮在功能性世界而封閉了向絕對的自在者領域開放的可能性,由此將不可避免地使人類的存在片面化、虛無化。」

當然,由於科學對人類的巨大貢獻,大眾幾乎把科學當成了真理,或者說只有科學才是真理,這就造成心理學等社會科學處於尷尬的地位,都得把自己套上科學的外衣才能讓大眾相信,但這樣做實際上無異於緣木求魚。其實對於大眾來說,只要真實有效,自然就能取得他們的信任,而不會管是否有科學這個外衣,當然,這肯定需要乙個過程。

2樓:心理諮詢師wang

首先你這個問法就有問題,大眾從來都不願意接受科學,大眾只是使用科學和接受科學的科普。比如說,文學,歷史,傳媒,政治,中醫,時尚,還有法律。所有這些學科都有大量的科學研究部分,但是大眾所接受的,就是那些易於傳播的東西。

所以一門學科是不是科學?是不是在使用科學的方法,自有其專業內部的評判和標準,大眾是不是接受並不是其主要的標準。

至於說心理學市場化的亂象,也不是心理學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發展共同的問題,這個現象都有乙個主題相關,就是人是可以被消費的。所以你會發現來自各個學科的很多知識都會被編輯成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被消費,例如時尚的知識,關於女性的知識,中醫知識和心理學的知識。而且如果你把眼光放得更寬廣一些的話,也不是只有心理學這個領域,各種偽大師橫行,其他領域早就橫行過好幾番了。

至於你說的心理學,科學研究內部的侷限性的話,這個問題批評起來容易,但改變卻很難。因為你不能用一句:這些人做了很多資料調查實驗研究,但沒有什麼價值,批判完了就完了。

你要用科學的方法去對抗科學的方法。也就是說如果你認為調查實驗的結果沒有價值,那你就要使用你認為有價值的方法得出業界都認為貢獻很大的結果。如果你沒有做出來,或者目前還沒有人做出來,那麼,專業內部也只能認為,調查和實驗是最有效的方法。

科學研究內部不是以否定的方式,確立你的地位的。不然大家就拼命挑別人的毛病好了,挑毛病是非常容易的,關鍵是你要拿出來,你認為可行的東西,讓大家看一看,到底是可行不可行。

至於你說的內省和生理指標觀察,這一直也是心理學在使用的科學方法。比如質性研究,訪談研究,敘事研究,這其實都可以說成是內省的研究方法,包括一些問卷調查,也可以說是特殊形式的內省研究。但是內省研究有乙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他的穩定性不夠,而且比較耗費時間。

至於生理觀察的話,這個存在的問題應該說更大,乙個是生理觀察需要耗費的資金更大,再乙個你可以看一下醫院的各種指標,其實也不是那麼穩定和準確的,那對心理學來講就更加不可能做到醫學的水準了。所以科學方法的使用還不能僅僅看乙個學科內部,還要看整個社會發展的科技水平,和其他學科的發展水平。比如哲學,數學統計方法,生物儀器的發展,這些都會對心理學科學方法的使用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當這些方面停滯不前的時候,心理學的科學方法的使用也將會停滯不前。還有就是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個就更加的直白了,如果說我們倒退30年前的話,大學都沒有錢,那你根本就不可能搞什麼生物觀察,但是現在大學都變得有錢了,就可以進行各種生物儀器的購買,甚至是養動物,這都是非常非常耗錢的。那個時候能做的就是在圖書館開啟別人的雜誌,進行摘錄和引用,開展這樣的研究,當然是很初級的了。

3樓:傷心豬大腸

1.因為心理學學科普力度並不像生物學一樣普及2.人們對心理學的了解還處於前科學階段

3.人們對心理問題的認識非常淺薄,不像生理問題是你強烈的難受迫使你去醫院,所以你不認為這是問題

4.這本身也是乙個前衛的專業,不可能使所有人都了解5.因為心理學本身有催眠等方法,你使用的微表情手法也在平常人眼裡也有神化的成分

6.很多偽心理學充斥著人們的生活,所以心理學在生活中的科學化規範化,任重而道遠

4樓:重谷一

我小本科弟弟,我感覺普心裡的很多東西要理解的話其實需要對自己原有的認知框架進行重構,如果不是沒有必要的話,很容易出現看著看著覺得「這在說啥鬼話?」的心態,然後就不想再了解了,這種情況限制了它的普及吧應該

5樓:心理程式

我模擬一下,心理學和物理學是對應的學科,它們之間有相似之處,也有截然相反的地方。

心理學相當於天文學,生理學相當於物理學。和物理學一樣,生理學可以做實驗,但有倫理限制。而心理學最相當於物理學上的天文學,用實驗法不合適(學院派的實驗指狹義的實驗,即實驗室實驗!

)。天文學用觀察,那心理學也適合用觀察。早期的天文觀察就是用肉眼,那麼心理學現在就處於這個階段,暫時心理學上的觀察就是內省和臨床。天文學後來用天文望遠鏡觀察,那心理學以後也會用儀器觀察。

沒有哪個學科能像天文學一樣和心理學最對應了,乙個是外部自然世界,乙個是人類精神世界。

把心理學當成一種玄學,而不當成科學是一種什麼心理?

獨依為二 第乙個問題 答 因為未知。大家最懼怕的覺得最神秘的東西,永遠是未知。心理學的普及度有了,但是實際上這是個什麼東西,大家其實並不清楚。再加上,這年頭有一些偽心理學書籍和一些莫名其妙的電視劇集設定,讓大家越發覺得心理學是一門神秘到不行的東西,這種感覺一加大的盲目,相信心理學的東西不論真假。二就...

心理學是不是偽科學?

小鳥海棠 準確講他是在發展的學科,他有很多的學派。但也在生理解剖層面上來。但對於絕大部分流派,他是完全沒有解剖基礎的。絕大部分學科的書的你是看的越多,概念就越清晰。但我翻過幾本書,我發現連一些基本概念都很模糊。比如人格分型概念,完全就是不清不楚的,邊界非常不清晰。你如果想用嚴謹的精神去學,我告訴你真...

心理學是實驗科學嗎

橙風鈴 我覺得題主的這個辯題過於的絕對,個人更傾向於是二者的結合。有一些實驗是完全可以用正常人作為被試,即使受到干擾也是正常的控制變數內。但是有些實驗涉及到倫理道德是被限制了的,只能去用動物做研究,並且最後也要人道主義處理。這都是公認的規矩。並且說實話,心理學現在在國內的普及程度並不高,更多人還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