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 符合邏輯 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時間 2021-05-31 11:44:01

1樓:英氣逼人

我不是邏輯相關專業的,也沒有高深的理論知識,但看著題主的問題,我想試著從乙個外行的角度來談談我對邏輯的看法。

我對題主問題的理解是:由A大於B且B大於C可推導出A大於C,也就是說A大於C是A大於B且B大於C的推導結論,那麼在A大於B且B大於C得出A大於C的過程中,必然存在一定推導邏輯關係,使得上述結論成立。而題主疑惑的就是中間的這個推導邏輯關係是如何成立的,對嗎?

題主的問題是由數學而來,那麼就讓我從數學入手。數學完全是一門人造的、純理論性質的抽象學科。其內部所有的理論、邏輯全部都是由人來定義的,而不是依託於外界事實。

我認為數學是邏輯,更是哲學,是人們為解決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而創造出的一種工具,是理解並解決問題的手段、方法,而與外界無關。因而,數學是一門完全封閉的學科,組成數學的一切基礎包括邏輯都是人來定義的。也就是說對於數學而言,是人先定義了邏輯,然後才有了結論。

而不是因為結論,而去尋找邏輯。

就像數學中對平行線的定義:「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這是人為規定的,不需要被證明的,只有符合這樣邏輯的直線才能被叫做平行線,而不是讓你看到兩條相交的直線時要去懷疑為什麼相交的直線不能成為平行線,因為它根本不符合定義,並不需要被證明。

以上是針對數學,數學是由邏輯推導結論;而對於現實世界,則恰好相反。在現實中是由結論、現象去總結邏輯,然後把新的邏輯新增到數學中,以擴充套件數學這一工具。雖然數學的邏輯是人發明創造的,但世界的執行邏輯卻是完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人創造了數學,創造了其中的邏輯法則,是為了更好的去理解並解釋世界的執行邏輯。但很顯然,目前人類所知十分有限,所能理解的邏輯也僅限於數學。

就如我們的祖先,為了計算日期、野果數量,因而發明了自然數、加減法運算,但當時的人類是無法理解分數、乘除法運算的;隨著人類的進步,自然數已經處理不了很多問題了,於是我們發明了分數、小數、乘除法運算;再後來,為了處理更複雜的問題,我們發明了負數,次方、開方運算;再後來,虛數、複數出現了,之前的運算法則也要適應並修改。所以,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們為了解釋新的現象,還會再去發明新的陣列、新的運算邏輯以理解和解釋事實,並將打破原有的邏輯、法則。

也就是說,對於現實世界而言,我們目前所知道的邏輯很可能都存在著缺陷和錯誤,因為我們所知甚少,總結的經驗也極為有限,因而我們的邏輯規則在使用時也有很多的條件限制,就如題主的例題,限制條件就是只能在實數範圍內,離開了這乙個範圍,這樣的邏輯不一定能成立。

由於目前認知的侷限,我們無法獲知全部的變數,我們所知曉的各種邏輯也是建立在我們這個殘缺的、侷限的認知水平之上的,因而,這樣的邏輯只能是相對正確。就像處在乙個黑屋子中,我知道在這個房間之上還有乙個房間,甚至我還能想象的到上面房間之上仍有房間,然而,在進入上面的房間之前,我永遠都無法得知裡面有什麼。而現在,我甚至不能知道如何上去,因為,我連自身所處的房間都還沒有看透。

立足當前,我們還有太多的現象看不透,因此我們已知的邏輯之所以正確,只是因為我們目前還沒有發現能改變這種邏輯的變數而已。

對於數學而言,因為數學是人造的,其中邏輯是完全的已知,所以通過合理的限制條件可以達到絕對的邏輯正確。然而對於現實世界,則充滿未知,即便加上再多的前提條件也不能保證命題的絕對正確。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當我們談論「符合邏輯」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我們談論的是我們已知的邏輯規則,都是源於目前人的經驗、認知所得出的結論,或者說是「常識」,然而它並不是絕對正確的或者說毫無限制條件的。因為人類認知水平的提高正是建立在這一次又一次打破常識的過程中的。

2023年8月5日

2樓:鐘小道

1 邏輯的我理解的核心是有效的推理形式,其本身不保證對錯。

例如 「蘋果是水果,水果是動物,所以蘋果是動物」,這句話符合「邏輯」,但並不正確。2

3樓:

誒……這樣說吧……很多時候我們對於邏輯形式語義沒有明確區分。

A屬於B,B屬於C,那麼A屬於C

A大於B,B大於C,那麼A大於C

A是B的原因,B是C的原因,那麼A是C的原因

第一條顯然是錯的,舉個例子。 。

你說的東西要麼是具有 transitivity 的集合( 即 ,注意,不是具有 tansitivity 的關係),要不然是在說包含關係。

拋開這個不談,顯然這裡有兩個東西。乙個是作為所有思維的構成性規範,另乙個是特定的思維的構成性規範。

這裡的 1 和 2 都是在談論序關係的傳遞性。無論你是將 1 理解成集合在包含關係下構成的偏序結構,還是傳遞集,我們都已經有了某種偏序的模型。

這也就意味著,喵,我們不是在談論最普遍意義上的邏輯,甚至我們不是在談論最普遍意義上的二元關係,因為並不是所有二元關係都是傳遞的(比如說父子關係,你爹的爹不是你爹)——我們談論的僅僅是乙個一小部分二元關係。

這個時候,我們用乙個(比如說傳遞性對應的一階翻譯)或者多個(比如說禁反性、傳遞性、反對稱性分別對應的一階翻譯)或者乙個(將前面若干個條件合取起來,只要是有窮的這依然是乙個公式)刻畫出來的東西,並不是邏輯。或者說,並不是最普遍意義上的作為所有思維的構成性規範的邏輯,而僅僅是一種語義,或者說,一種形式化的語義。當然你也可以將其稱為邏輯,那麼它就是某種代數結構對應的邏輯,即,思考這類代數結構的構成性規範。

比如說,如果你不認同某個東西具有傳遞性,那麼你在思考那個東西的時候你就根本沒有在思考偏序。

至於因果性,正常(別他媽問我什麼是正常)情況下的因果關係建基於時序的基礎上,很有可能這種傳遞性是從時間結構的傳遞性繼承過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基於標準時間結構的因果性的傳遞性會造成某些悖論,因此可能被認為不具有傳遞性,當然也有可能放棄的是別的性質了。以上。

當我們在談論心靈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王思淼 建議多看看佛教哲學理論。六祖慧能的詩詞是可以解釋這句 讓心靈得以平靜 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乙個人的修為達到無我境,開具慧眼,看待任何事情都能心如明鏡,那麼他的心靈一定是歸於平靜的。 心靈?那裡大概住著最美好最完美的自己吧,還有乙個很美麗的夢想。有一天老師說,...

當我們在談論XX是否執行緒安全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執行緒安全當然在不同的場景下有不同的定義。當我們在談論 某一組 API 是執行緒安全的 時,我們實際上是在談論 某一組 API 在多執行緒環境下,使用者不必顯式地使用底層的同步機制 鎖 條件變數等等 satanson 不用上知乎,只要參考任何一本作業系統教材書,看看程序管理,程序間通訊的內容章節,翻...

當我們在談論工作時究竟在談論什麼

老包 準確地說,打工是在出賣自己的某些東西,如,勞動力,時間,腦力,創意 自己創業也是打工,甚至比打工要出賣的更多,如,健康,對家人的陪伴,甚至自尊 但是之所以很多人一門心思創業,原因是自己出賣了一些自己的東西以後,出賣得好,家人就不需要再出賣了。高收入的工作一定好,這是可以確定的,但是如果你是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