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如何解釋大學裡 不上自習的鄙視上自習的 的現象?

時間 2021-05-12 00:18:06

1樓:AomanHao

舉乙個極端的例子。

假設情況:考試前一周,你天天泡圖書館,舍友天天宿舍打遊戲。

在不確定監考嚴不嚴,能不能抄到答案的情況下,舍友是不安的,有可能有點焦慮,然並卵,舍友又不去複習。看到你飽腹詩書的歸來,會有點不爽,關係不好的會嘲諷一下,關係一般的會叫他一起打遊戲,遭拒絕可能會嘲諷一下,美名曰集體活動不參加(自己經歷)balabala,who care。考試重要。

關係好的,寒暄一下,聊聊天,沒有嘲諷。。

考試中,(1)監考很嚴,看不見手機,傳不了答案,舍友心急如焚或者心如死灰(就是渾身難受),心裡會不會後悔沒去稍微複習一下那不得而知,(LOL)。(2)監考很松,完美抄完,心情愉悅,小嘲諷一下,費那事,心裡美滋滋。

後記,本人座位號問題,抄的手段十分簡陋,最好是自己做,雖然目標有點功利。

2樓:屋簷下的過客

我剛上大學時也有這種想法,但後來知道他們大多數是開玩笑。其實他們看你學心裡是非常焦慮的。我就是寧可坐在圖書館哭,也不在寢室笑,就為給我們寢室的人營造一種焦慮感,以為我什麼都會了,讓他們著急,後悔不學習。

哈哈:-)(我其實不懂心理學)

3樓:

高中的時候宿舍個個都是學霸,我是打心眼裡羨慕他們,覺得他們有自己的追求而且能夠鍥而不捨的去堅持。當時,我們宿舍五個人,每天晚上都在熄燈以後打著小檯燈或者去廁所昏黃的燈光下看書。我也是深受他們的感染,儘管依舊不如他們刻苦,成績也還是一蹶不振,但是那種一起努力,攜手共進的學習氛圍我至今也忘不了。

大學宿舍完全不一樣,而且我們宿舍就是樓主說的那種,有點惡性競爭的意味。如果有人去上自習了,回來之後就會受到大家的冷嘲熱諷。甚至在你提出去上自習的時候,別人也會口吐毒箭,極力的渲染那種被孤立的氛圍。

可是不管別人怎麼說怎麼做,自己該幹嘛還是要幹嘛。尤其是考試前夕,即使那些對別人上自習說三道四的人也會走出宿舍去教室,除非自己想掛科。

我們在失去一些什麼的時候也在得到一些,最重要的是心裡的那架天平是如何衡量舍與得的分量的。

最後給那些有相同顧慮的童鞋一句話共勉: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要承受相同比例的痛苦。想過上等人的生活,就注定比普通人多承受一些苦難。

4樓:

同意@鄒舟的觀點,社會心理傾向於認同天才而非勤奮,並且那些天才(在這個問題中描述為「不上自習、不努力學習但考試成績很好的人」)的故事故事性更強,聽的人聽起來也更帶勁,講的人講起來也更帶勁。

5樓:

我覺得這只是表面現象,沒有上自習的表面是在鄙視上自習的人,其實內心裡也在暗暗地著急,自己也想去上自習,但是自己又懶,所以看到上自習的人回來,可能就小嘲幾句。其實他們是在羨慕嫉妒恨。

還有就是做自己的事,管別人怎麼說呢。

6樓:

社會心理學中把這類現象歸為自我妨礙、或自我設限

定義為」在表現情境中,個體為了迴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現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採取的任何能夠增大將失敗原因外化機會的行動和選擇。」

對於自我妨礙的動機,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解釋理論,一是一種自尊保護策略(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價值),二是一種自我呈現的印象管理策略(使他人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價值)。

度娘裡說得挺清楚的,不妨一看:http://

.另外想到的相關解釋是高自尊自我服務偏見之間的緊密聯絡。

自我服務偏見:http://

,人們常常把成功只歸結於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當自身目前未達到目標的情況下高自尊的人們選擇往往選擇暗自下苦工。

關於為什麼人們往往將自尊視為頭等大事,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是,在社會環境中,人們需要維持自己的自我價值、渴望被接受、渴望自我展示。這些驅動力也使得當自尊收到外部因素威脅時,啟用自我保護性的防禦機制。

(如果有興趣不妨讀《社會心理學》第八版— 戴維·邁爾斯 )

7樓:Frankie L

不敢承認自己在乎。

外人看起來優哉遊哉的,如果

a.成功了:哇,NB~輕輕鬆鬆反而能打敗那些埋頭苦幹的。所謂「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就是打醬油的都比你厲害」,反向推之,該打醬油的同志獲得的成就感也是爆棚的。

b.失敗了:正常,都沒努力嘛。九把刀曰過:我認真起來連我自己都會感到害怕啊!——這次不是哥/姐輸了,是咱懶得跟你比。

一邊騙別人,一邊騙自己,進可攻退可守,以取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

8樓:白髮書生

個人覺得是現在整個社會心理傾向於更認同天才而非勤奮。乙個人用乙份力收穫別人用三分力才得到的結果,這種行為遠比用三分力得到三分結果受到更高的社會讚許和自我肯定。歸根到底,是因為現在文化心理傾向更以作天才為榮,而非勤奮者。

如何從心理學角度解釋自殘行為?

凌王 我提出乙個觀點,抑鬱症的患者存在的很普遍的一種現象就是自我評價過低,更準確的說法是自我評價的偏離,因為抑鬱時期自我評價非常的低,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成,做不好,對倆人,對社會毫無價值,甚至覺得自己是社會的負擔和累贅,而亢奮期又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沒有問題,精力旺盛,可以做很多事,並且一定能做成。價...

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丁克行為?

夢裡江山家天下 社會心理學講,自尊和控制感是人的兩種基本社會性動機,在這個自由主義的時代,自由和享受高於一切,丁克為此提供了美好的願景,同時作為乙個西方的舶來詞顯得非常高大上。簡言之,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覺得丁克很酷 雖然自己沒有意識到 意味著西方和自由。 三梆子的表哥 丁克是一種家庭狀態,夫妻雙方的...

從心理學角度,如何解釋親密關係中 吸引 的感覺?

文章學長 喜歡乙個人你去送豆漿送油條是沒有用的,TA不會因為感動而愛上你!原因是TA對你沒有感覺!這種感覺就是吸引!吸引是一種情緒她和生氣開心是一樣!你去罵乙個人她會生氣,你誇獎乙個人他會開心,因為你刺激了他的情緒,那麼刺激吸引情緒產生的方法是展示價值!那麼為什麼很多人說他對我太好了我被感動了,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