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產生無力感該怎麼辦

時間 2021-05-08 01:20:47

1樓:幷州達人

就個人學習經歷來說,數學學習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比拼智商和理解,這種比拼會持續到本科初期。

第二階段,比拼知識積累,這種比拼會從本科初期到絕大部分人的一生。

第三階段,比拼智商和理解,只有極少數最頂尖的天才才能達到這一步。

第一階段會持續到本科初期是因為篩選,能熬過本科初期卻依舊能堅持學數學的,數學理解力肯定都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你會發現繼續學下去的人智商都不差,容易造成差距的就是背景,很多東西你在備戰高考時,人家說不定就已經理解了,掌握了。人家理解學習比你快並不是因為比你聰明,而是比你熟練。你現在就像乙個學徒木匠和老練木匠比賽拼家具。

老練木匠仰仗經驗幾分鐘拼好了。你可能需要花好幾個小時先研究結構,然後再拼裝,中間還會不斷犯錯,又要拆了重灌。所以你會感到氣餒。

但是其實你只要熬過這個階段,熟悉了這些家具,你也可以像老練木匠一樣幾分鐘就能拼好。

另外,你可能自小擅長數學,自尊心不允許你不靠自己解決問題,而參考別人。

但是那些證明,都是歷史上那些聰明絕頂的數學家可能花了很長時間才整理總結出來的,或者他們證明時已經比你學了更長時間,學了不同領域,用更深層次的理解才能寫出來的,他們都花了那麼長時間,累積那麼多知識才能寫出來的證明,你短時間寫不出來,參照一下不是什麼丟人的事。你現在已經到了第二階段,比拼的不再是智商,而是知識積累。看別人的證明,理解別人證明時的思路,思考這個證明思路的更廣泛應用範圍,是這個時候的你該做的事之一。

用好前人已經創造出來的工具,才能以後自己開發出更好的工具。如果不能善用前人創造好的工具,什麼都非要自己開發,你可能窮盡一生也達不到前人的高度。

2樓:龍靜顏

第一點,數學本來就不是萬能的。有無數個可能的宇宙能夠被構造出來,但是我們能觀察到的只有這乙個。

第二點,數學課本上的證明,很多都凝結了幾十年幾百年數學家的汗水和腦漿,你比不過的。要接受自己的有限,這不可恥。

第三點,當數學家不易,但是做數學工作者也沒有那麼難啦。想想看羅必塔,他能夠流芳百世,不就是因為他寫了第一本微積分教科書嗎?當然他還有錢,可以買定理。你也可以往這兩方面努力。

3樓:士多啤梨炸香蕉

沒什麼,挺好的,一些學理工科的學生都會認識到自所學的學科一定是要學數學才能深入下去的。並不僅僅是數學專業。

數學本身就是人類智慧型的根基,是最深奧又最基礎的東西。我覺得你首先以完成本科學業為目標,然後找準自己的定位看看是不是適合搞純數(99%的數學系學生都不適合)。

完了就找乙個方向轉行吧。

4樓:龍龍

產生無力感應該就是感覺困難做不了。首先有乙個好的心態,不要動不動就焦灼、暴躁,一定要能靜下心來。然後仔細分析感覺困難的地方,如果是新學的知識,一定要紮實掌握基本原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一開始就做一些起點比較高的題很容易打擊信心,不利於接下來的學習。

如果是以前知識的綜合,那麼要分析在哪個地方卡住了,這一點涉及以前學的哪一點知識,回頭再看看。這種綜合題都是由每乙個學過的知識理論彙總的,哪一點掌握的不好就會卡住,也可以去類似的比較簡單的題目中尋找靈感。

最後,一定要有乙個平和的心態,不能動不動就想放棄,這樣是不可能做好任何事的。

5樓: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個問題你算是問——錯人了。從小到大數學一直是我的噩夢,高中以前我的數學還行,但是到了高中那數學就成了我一輩子的痛╯﹏╰,我發誓一定要遠離數學,所以我選了文科,但文科數學也好難呀(▽),後來到了大學,我從市場營銷轉到新聞學,就是為了不學高數……所以你這個問題我真沒法回答,抱歉<(_ _)>

6樓:冥想的豌豆

評估自己的極限,做得了就靜心繼續做…

做不了就考慮轉行!畢竟數學專業轉大部分都行!有的需要考研,有的需要考證,有的需要實習…自己決定

7樓:雞翅

如果是對乙個具體問題無力不要怕,數學就是一種思想的抽象,不要被公式和符號迷惑,嘗試理解背後的思想,並把抽象的過程和物理現象結合這樣可以更快速的進入角色。

如果你是從事數學的研究人員,因為對繁雜的數學證明和整個知識體系的迷茫,上面回覆可以忽略。知識本就浩瀚,一步一步來,大家共勉。

8樓:six18

我也是,我都經常抗拒學習數學。因為人一旦每天習慣做哪些事,就很難去改變做新的事物。

為什麼無力?是因為你的期望值太高了,總想著一學就能懂,一看就會做。學東西是需要時間沉澱的,有時候乙個小知識點可能需要幾天幾個星期才能理解,這都是正常的。

有些知識都是前人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發現的,豈是你一下就能懂的?

9樓:麥思加冰

第乙個問題,數學把「良好」的問題集合組織得解決得很漂亮,這是解決無規律問題的基礎,裡面也有各種基本方法,不信你翻翻後來那些專題書,數學在不斷地去掉好條件,弱化已有條件,讓它能解決的問題更多一些,一步一步地,別想太多了,不是時候,會干擾你打基礎。

第二個問題,我和你有差不多的強迫症,看完前面要求自己能大致推出後面,不然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一樣。這個問題我也沒解決好,大概和中學數學太簡單養成習慣有關。你大致想一下也行,限定時間,沒必要太費勁,趕快過,有想法記下來扔那拉倒。

子曰:吾終日所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君子生非異,善假於物也。

當然,必要地啃些適合的問題,檢驗不足,暴露一下自己的問題進行改善也是需要的。把自己變成一張白紙!你以前的知識中有些阻礙了你現在的學習。

鍛鍊好身體,腦力勞動這活不好幹。

10樓:塵星樓

其實我現在答這個有點不合適,但是看到你說從引理獨自證明其他定理,所以就跳出來說兩句。

首先你的這個獨自證明是出於什麼目的和想法,如果是覺得這樣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識,那麼這個方法不好(個人觀點很不好)因為你這樣是高中的學習思路,大學特別是以後的科研絕不是獨自把一本書證明了或者會做幾個課後習題這個想法。至於是什麼這個你要自己慢慢體會。如果是出於對這個定理的神奇和好奇感,那麼完全可以不看引理,自己證明來體驗這個過程,可是你也許又說不看引理更難,那麼你看引理只是想獲得一些前人的思路,畢竟這是知識的傳播過程。

當你看了這個hint就要嘗試自己證,給自己定個大概的時間,如果這個時間沒有證出來那麼就看看別人怎麼證,這沒什麼丟人的,因為你一開始就是享受思考的過程有結果說明你思考的完善了,沒有結果說明你思考有漏洞,看別人怎麼證可以補全漏洞,完善自己不是更好。還有你要學會判斷不同的證明會對反應出對定理的理解程度,這個則需要不斷的學習研究中去體會。

第二點你說對自己能力有限的無奈感。我只想說同學啊,你可曾聽過吾生有涯而知無涯。這個世界上哪個人敢說自己能力無限?

你只是遇到了一些坎而已。如果你看一些歷史你會發現一些寫在書本上幾行的定理很可能是前輩們思考了幾年甚至幾十年才得出的結論。

第三要重新認知你所學的東西。感受其中的美(至少我這麼想,你也有自己的理解)。還有你知道真實數學是什麼樣子的嗎?去發現吧

11樓:葉心致

這或許是大多數人在學習新東西道路上必經之路,本人數學系本科大二,在乙個月之前,也曾想著以後向數學某乙個方向努力,經過許多的思考,最終我選擇了中學數學教育這條路,選擇科研這條路是漫長的,或許會失去很多,有人說,做科研就是365天裡364天你都很鬱悶,有一天你做出來了,那一天非常舒適,然後繼續364天的鬱悶,就我校(211院校)數學系學生而言,研究生走科研這條路的學生比例是很低的,大部分人能堅持學完本科數學課程已是不易了,對於您提出的問題,我想做科研的人一定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強大的意志力。

12樓:賞個菠蘿油

我覺得數學如果從工具角度來說是十分有用的,但它本身已經足夠優美了。我記得以前大一的時候上圖論,每講乙個定理老師就會說這定理真美,台下的我們一頭霧水哪美了…但隨著年月的積累到我們大三下上微分幾何的時候碰到定理時同學之間都會不約而同地誇讚這定理真美。所以其實你現在不用特別糾結,踏實學好每一門課就可以,畢竟確實每門都挺艱難的...

而且這本來也是乙個自動篩選的過程,如果你將來覺得乏了沒興趣了大可以轉行也不需有什麼負罪糾結感,現實中本身就是這樣最後乙個年級其實也沒幾個人是單做數學這塊的。

13樓:Johnzy7

其實大多數人都有這個經歷吧。。也許有人沒有。。?也許有人從沒有過這種想法。

但終究我也意識到。。單純靠自己想把所有知識技能都搞定肯定是不現實的。。所以總得為自己找乙個出口。。 不同人的有不同的答案吧。。

怎麼緩解抑鬱產生的無價值感和無力感?

我乖乖看醫生,每天都吃藥。腦子時常是放空狀態。我感情淡漠,不會躁狂,心境平和。我不開心,但也不難過。偶爾會突發驚恐,只要睡覺就好了。一切都還可以接受。不久之後,我覺得自己有價值,也有力量堅持下去。但是我還是會在許多個瞬間,想吞下櫃子裡所有的藥片。這兩者相對而立,卻並不衝突。這才是我內心最大的,最無法...

採取什麼措施,可以避免跑步過程中產生的小腹左側或右側疼痛?

李旭 這個應該是岔氣了,我的經驗是深呼吸,跑的時候呼吸控制好,盡可能的深呼吸慢跑。感到岔氣開始疼痛時候就減速,堅持下去,速度的上限就提高了,岔氣也好很多。 城年 八成可能是岔氣了。1 之前體質差,身體受不了這種 突然 的訓練。2 運動前不要吃東西,訓練前和訓練過程中盡量杜絕流質食物和水。3 必須關注...

如何克服自己因為政治產生的無力感和痛苦感?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你覺得你能力不夠的時候,就慢慢地優秀自己充實自己。等到你有一些力量了,慢慢地改變周遭。高中的時候政治老師常說 量變引起質變 這話在許多哲學問題裡都可以當作是萬精油。你所說的 無力感和痛苦感 是對自己要求太高了。你還窮著呢,別急著兼濟天下,先好好獨善其身,與此同時,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