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能給來訪者推薦書籍嗎?

時間 2021-05-07 05:39:45

1樓:丁梅英心理諮詢師

來訪沒有需要的時候,我一般不主動推薦,但來訪主動問起,我會評估她目前的狀態適合不適合自己看書,有沒有適合看的書,如果有,我會推薦。如果沒有,我會直接告訴他目前我沒有發現適合他看的書。

所以,推薦不推薦不是諮詢師的需要,是來訪的需要。來訪想要,有正好有對他有幫助的書,為什麼不推薦?

2樓:水瓶座流星

當然可以,而且我覺得這是非常大方的做法。我個人就覺得閱讀改變人生,讀到了不少醍醐灌頂的經典巨作,如果讀的進去的話,讀書的效果可能比諮詢還要好。問題就是現在沒有幾個人能讀的進去書了,否則相比心理諮詢,其實我還更推薦讀書。

3樓:南山的北面不是山

這個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總體而言,不建議諮詢師推薦心理諮詢專業裡面深難的書籍給來訪。

一是因為影響諮訪關係的建立。感覺有故意用深奧的理論書籍來塑造自己諮詢師權威的立場,不利於和來訪建立平等的諮訪關係。

二是由於諮詢師推卸責任的嫌疑。來訪來做諮詢,肯定是因為想得到諮詢師直接的幫助,可能是情緒上的發洩,也可能是現實問題的疏解,需要諮詢師根據來訪的具體情況做出反應。而諮詢師若是給來訪推薦諮詢類書籍,無疑於在說「你這問題就在書裡,你按照這個書裡說的去解決你的問題吧。

」三是可能會誤導來訪。各位諮詢師朋友,不知你們是否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看專業的心理諮詢的書籍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會不會覺得書中的案例特別極端,書裡的理論特別有悖常識或者風俗習慣?

但是等到深入學習過後,就會發現這理論是乙個體系,單獨的一點如果被應用到生活中,將會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就舉個簡單的例子,心理諮詢中,會強調人格結構,比如自我是否發展起來。假如來訪看了這樣的心理諮詢理論書,可能就會覺得自我就是自我為中心,這個要發展要強大的話,那就多多的以自我為中心,不管別人怎樣,自己舒服就對了。

結果可能就是導致來訪的人際關係變糟糕,傷害到親密關係,社會支援方面的資源減少了……

總之,心理諮詢師給來訪者推薦書籍,需要慎之又慎,不要為了推薦而推薦,也不要為了展示自己而推薦,要以來訪者的福祉為首要原則。

4樓:唯世心理

心理師是可以給來訪者推薦書籍的哦!

並且在一些情況下,心理師也是非常樂意為來訪者推薦書籍的,心理干預是乙個讓來訪者通過自己的內在力量進行改善的過程,而通過來訪者自行閱讀書籍的方式,可以讓來訪者有效的自省和學習,因此是乙個很不錯的方法。當然,書籍不可以隨意推薦,是在恰當的時候推薦恰到好處的書籍才能達到需要的效果的。

5樓:花開向陽

這個要問你自己,為什麼要推薦書籍給來訪者?推薦書籍對你有什麼好處?這裡面有怎樣的動力牽引?你們之間的移情情況。

可以問問你的督導師,或者個人體驗師。

6樓:洛伽心理

可以的!

實際上心理諮詢時間有限,一場談話很多時候談不完,如果訪客不具備高頻諮詢條件、又有很多需要探索的話題,這個時候當然可以推薦書看,不過推薦的書一般是與諮詢有關的。

推薦前,諮詢師要明白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其實,明白了為什麼推薦比推薦更重要。

03

7樓:依舊是周阜

身為來訪者,我提乙個另外的角度吧……

諮詢是互動,不是講課。同時,在這種互動中來訪者更大概率會獲得一些有價值的閃光點,而不是能對乙個領域有系統性、概括性的了解。

對於一次只有50min且一般來說不會有PPT梳理脈絡的諮詢而言,做到這件事是很難的,所以這個時候諮詢+看書,我認為是很好的可以讓來訪者收穫更多的方式~

防槓:我不認為來訪者有搞懂某個領域的責任,但是當來訪者有這個學習的想法的時候,可以鼓勵ta了解一下~

8樓:優優

作為來訪,我覺得可以。

但是希望諮詢師不要追問我看了沒有,看不看是我的自由。

我很樂意接受新鮮事物,但是我也有我選擇的權利。

9樓:胡朗月心理諮詢師

一般而言諮詢是每週一次,每次50分鐘,諮詢室裡的時間在真實生活中佔比確實很少,所以:

1、諮詢師在某些時刻要發揮的乙個功能是,幫助來訪者在真實生活中尋找到可以支援自己的資源,而不是全然是對諮詢師的依賴。比如說一本可能會有幫助的書,或者乙個好的生活中的客體。

2、有些時候為了強化諮詢的效果,讓其可以更廣地存在於來訪者的生活中,也會採取類似的方法。比如有些流派會以布置家庭作業的方式,就是為了讓諮詢室裡的東西也可以在諮詢室外持續起效

「心理諮詢師能給來訪者推薦書籍嗎」這個問題首要要考慮的,可能是「這個動作是誰發起的?」,是諮詢師主動提出要推薦書籍嗎?還是來訪者提出希望諮詢師推薦書籍呢?

其次,「背後的動力是什麼?」此時此刻這個知乎的問題,是來訪者希望諮詢師推薦,但是又有所顧慮,所以到網上來提問?還是說諮詢師被來訪者要求推薦,但自己不知道如何應對,所以到網路上提問?

或者是乙個非諮詢師非來訪者的人,突然想到這個問題,覺得好奇又好玩,所以提出了這個問題?

也許你已經發現,不同的情形,背後的動力可能截然不同,題主希望聽到的答案也是不同的。就像@ 劉昭心理諮詢師提到的一樣,動力學的諮詢裡,任何發生都有意義。所以比起直接回答問題,動力學更關注、也更願意探索乙個問題、乙個行為背後的情緒和那些想法。

(我在為什麼部分精分動力流派的諮詢師不願意道歉?

的回答裡有做更多的解釋。)

1、如果是諮詢師主動推薦書籍,有可能源於諮詢師對自身無力感的防禦。當諮詢師覺得自己幫不了來訪者又很難忍受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的時候,就有可能會不斷地找一些方法,給建議,或者推薦書籍,以顯示「那我現在至少還可以推薦一本書/找到乙個方法/給對方一點什麼東西」;

有可能是來訪者對諮訪關係中的親密的防禦,通過要求推薦一本書籍來顯示諮詢的無用,否認諮詢師對自己的影響,畢竟在某些時刻,承認某個人對自己重要也就意味著對方擁有了傷害自己的可能,這會讓人感到很脆弱。「你看看,你幫不了我,你還沒有一本書對我有幫助」;

②當然也有可能是@ 劉昭心理諮詢師說的,對諮詢的不滿,但有時候有些來訪者沒辦法直接表達這些不滿,可能會用某些其他的方式來表達。「你的諮詢對我沒有幫助,所以還是給我推薦一本書吧」;

③第三點是更有可能的,來訪者可能會期待/要求諮詢師給予自己一些什麼(作為過渡性客體存在),以在諮詢師沒能陪伴在自己身邊的時候,也能替代性地感受到諮詢師和自己在一起

10樓:小可愛

我的諮詢師推薦我的是武志紅的書,我目前看了武志紅老師的為何越愛越孤獨和為何家會傷人。其中為何家會傷人給我的感觸頗深。 因學習成績不能滿足父母的要求而苦苦掙扎,以至於學生輕生;因為父母高頻的逼婚而離家出走,寧願呆在陌生城市。

家本來是乙個溫馨的避風港,但是為什麼會深深地傷害我們?難道我們就不能讓家變得更美好嗎? 這本書讓我更明白自己和家人的感受,更讓我和過去的不愉快釋懷。

如果有興趣的話真心推薦你看看。

11樓:心理諮詢師wang

會推薦。

對不同的來訪者推薦的書會不同。比如對抑鬱症或抑鬱情緒的同學,我會推薦他看有關抑鬱症的一些書籍。我這裡記不住,書名印象中是一本國外的,一本國內的都是講抑鬱症患者,自己如何度過抑鬱的經歷的書。

對於對自己成長有興趣,渴望更了解自己人格和內心的同學,我會推薦他《少有人走過的路》。

12樓:陳旭龍

當然可以的。

在心理諮詢結束後,我經常給求助者推薦書去讀。

改變是個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的過程。改變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寫日記、讀書、運動、給生命中重要的人傾訴、旅遊、心理諮詢等等。沒有研究表明,那種方式更好一些。

個人認為,讀書的改變認知比較經濟實惠的方式。尤其是文字會激發人的想象力,能增強人的執行力,帶來跟徹底的改變。

13樓:李洲心理諮詢宜昌

可以推薦,不過一般情況不推薦。

從精神動力學的角度來說,諮詢師給來訪者推薦書籍,其實是在防禦諮詢師內心的焦慮。

來訪者要求諮詢師推薦書籍,是對心理諮詢的阻抗,這個阻抗是需要被處理的。

在推薦書籍之前,先要評估一下背後的動力是什麼?

如果這個動力有利於諮詢關係的進步,可以推薦書籍,如果阻礙了諮詢關係的進展,需要在諮詢過程中指出來,讓來訪者覺察到,他這個行為背後的意義。

14樓:杜文德

心理諮詢師是可以給來訪者推薦書的。

心理諮詢師推薦的書,肯定了解這書。心理諮詢師也相信這書。對來訪者有幫助才推薦

要是諮詢師推薦的書,建議可以看看。

15樓:恩先生的乾坤口袋

推不推薦書籍還是看情況的。

曾有有乙個諮詢師給來訪者推薦了書,來訪者是乙個人際很差的人,無法拒絕別人的要求,然後這個來訪者一面不情願,一面面帶笑容地買了書,看了書,甚至還做了筆記反饋給諮詢師。

這位來訪者不一定從看書的過程中獲得了收穫,反倒從看書的過程中感受到脅迫,備受煎熬,他無法拒絕別人哪怕一點點的請求或要求,而且這個人還是對他非常重要的諮詢師。

如果這是乙個沒有足夠敏感和有覺察能力的諮詢師,一定會表揚來訪者,鼓勵來訪者,甚至覺得自己諮詢很有效果,來訪者非常有主動性自己去做了很多事情。但失去覺察只會讓來訪者痛苦,諮詢師滿足自戀,問題持續迴圈。

如果諮詢師足夠敏銳,看到了來訪者的不情願,鼓勵來訪者思考和表達,來訪者或許能夠逐漸從脅迫中出來,至少能夠表達「我不要」「我不願意看這本書」,又或者只是說「我看完了這本書,但是看書的過程讓我很難受」都是非常重要的了。

但是不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相似的情況,也有很多人能夠從看書中獲益,甚至有的高學歷來訪者看書看得非常細緻和透徹,幫助到來訪者更好更快地進步。所以推薦不推薦書還是看來訪者是誰,來訪者怎麼了。

非這事情對不對,而是這人合不合適。

16樓:劉昭心理諮詢師

在精神動力學的諮詢中,任何一件事、哪怕非常細微的小事都是有意義的。

比如說,當來訪者希望諮詢師給自己推薦一些書。

一是對諮詢的不滿

因為當一段諮詢沒有起到作用,來訪者就會很失望。失望之餘的要求,更像是一種「來到來了,至少我還能得到點什麼,不至於空手而歸」的心態。所以此時的「希望推薦」,背後隱含的是對諮詢的失望。

另一種則是對諮詢師的不滿。因為書是自己就能看的,根本不需要諮詢師。當來訪者通過看書就能解決問題時,他是不需要諮詢的。所以書在此刻是一種取代,取代諮詢師的位置、取代諮詢師的作用。

二是對諮詢的留戀與不捨

這種心境常常發生在諮詢的最後,接近結束的時刻。當來訪者不想離開、卻迫於設定必須離開時,他就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在這個要求中,書同樣是一種替代,但它在此刻的替代卻是留戀與不捨,就好像諮詢師「替換」成了書,陪在自己的身邊,從而在時空中延展了這段關係。

這種感覺放在其他的關係中有時也同樣適用,比如我們常常會買一些可能根本用不上的東西,但它是乙個特殊的人推薦的,於是就有了特殊的意義,單單被放置在那裡就已經有存在的價值了。

所以,諮詢師能給來訪者推薦書籍麼?

如果這種要求,提出在「諮詢關係正在繼續」的過程中,就需要分析他的動力,理解其含義。

但如果這種要求是在諮詢關係面臨結束時,那是沒問題的,因為這個舉動本身就基於理解的基礎之上。。

心理諮詢師會向來訪者撒謊嗎

倪振源 成熟的諮詢師是不會的,撒謊代表有些感覺諮詢師hold不住,有些真相面對不了,這是缺乏力量 缺乏穩定性的表現。撒謊的諮詢師勝任力有問題。 這個問題下面各種大佬的回答都很有趣,基本都是從諮詢倫理等角度回答的。我從催眠師的技術層面來回答一下。在艾瑞克森催眠的理論體系中,有一種技術叫 我的朋友喬治 ...

來訪者勾引心理諮詢師會怎樣?

遊寧國二級心理諮 每個來訪者都會勾引諮詢師,不然諮詢就沒有意義了。來訪者需要勾引諮詢師成為他們的理想化客體,諮詢師才知道來訪者需要的稀缺資源是什麼以及來訪者是怎樣應對自己稀缺的這個部分的。只不過諮詢師的辯識能力和來訪者的偽裝能力就共同決定了諮詢的進展。但這也不重要,重要的來訪者打算一直靠理想化客體生...

心理諮詢師可以向來訪者表達憤怒嗎?

茶花路莫里亞蒂 我不確定我的諮詢師是不是生氣了,就在剛剛結束的一次諮詢裡。我嘆了口氣,她問我為什麼嘆氣。我說 我總是說很多很多,自己總結分析定性抽象概括,是因為你總是不說話看著我。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其實心裡是有些擔憂和失望的,我總怕你接不住我的話,所以我自己把它總結了。她那時候很詫異 我接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