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系讀書的感受如何?

時間 2021-05-07 05:39:45

1樓:

扒著這個小圈子的門邊就能聽見裡面嘁嘁喳喳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本科就開始了

這套篩選機制剩下的都是聰明人

國外乙個鳥樣

有錢真好,沒錢慌

好話說盡嘛

事情怎麼做,要的是讀書人的體面

2樓:

說點現實點的東西吧。

如果真的很熱愛,並且家庭情況還可以,不需要自己掙很多很多錢才可以滿足家庭需要(即負債低)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一下。

當然,歷史是乙個冷門專業,最好看學校好不好。如果是C9的歷史學評級A及以上的學校,可以考慮。如果不是,那麼以後無論是深造還是保研的路,都會很難走。

沒有半點說歷史學系不好的地方。我是從金融轉去歷史的。金融的內捲太嚴重,而且可能是因為學的東西太過於「冷冰冰」吧,感覺周圍的同學在相處之間彷彿天然帶著利益的計算和較量一樣(最讓人心寒的可能是,室友做了乙份AHP評估,得出來結果是偷偷弄走我的研究報告對她未來的影響程度遠不如沒弄我的研究報告的後果。

最後當然是照搬了我的報告)當然這也許是個例,但是總會讓人感覺兩者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是不一樣。歷史是冰冷的外殼下有熱血,而金融就是乙個劊子手把自己包裝得溫情脈脈。

當然,上一段可能我有點偏激,不過也是一點真實現狀。歷史學內捲沒那麼嚴重,大部分去的都還是蠻佛系的,多數是因為熱愛去的,分不夠的寧可去馬院,法學之類,更實用。歷史學系相對於其他專業而言,自由度更高(個人感覺),要自己看很多的歷史文獻,當然熱愛的人自然是很喜歡翻閱文獻的。

如果綜合實際情況來看的話,既然喜歡,就請堅持!大學可能是最後一方能自由學習歷史、不用被現實阻攔的淨土了。

悄悄說一句:其實真的考慮就業收入的話,可以選擇深造讀博後,留校任教。

學術專案(意止於此,不能再多說了)

3樓:俄君RUS留學

學史感受:

中國史:博古通今,借古喻今,喻今與古!

君天下、家天下——公天下、法天下!

學會把握歷史脈絡,學會掌握一代之術!

世界史:從零到一,化整為零,全球視野!

東西輪轉、南北相連——東西有道、南北互補!

東西南北,強弱之理,盡在革命!

對於工作方向:

(一)學術之心,學術為上,不成一家之言,亦要獨孤求敗!出世為主,大隱隱於市!

(二)社會之心,手握多技,不為一人之活,

社會與家成精!入世為主,大搖搖於市!

給選擇專業建議:

讀史明智,若為讀史狂,便慮一人心!

讀書明理,若為家國司,便慮時代需!

不忘初心,有學為上,有心至上!

4樓:TigerW

目前美國某大學,歷史學和社會學大一在讀

要說目前收穫最大的一點,應該是明白了「讀歷史」和「研究歷史」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以前可能覺得歷史就是那些大家寫得著作,看一遍看得很嗨,過後再和人去辯論,感覺是真的爽

後來當自己真的去研究歷史了,卻發現這其實是個極其辛苦的過程

「讀歷史」是從裡到外,你可以有自己的立場,自己的傾向,甚至說大一點,叫「讀史明智,為我所用」,這會你可以敷書興嘆,感概歷史的變遷,這會你是很輕鬆的

但是「研究歷史」我認為是乙個從外到裡的過程,史料和資料擺在那裡,你沒有自己的立場,自己的傾向。你要鑽進去找到你想要的那部分,然後考量各種因素,時刻對文字資料保持客觀批判的態度,考慮作者的立場和傾向,不斷分析,鑽研。然後再綜合整理成結論。

之前「讀歷史」的輕鬆感就蕩然無存了,因為這是在做學術了,錯一步那就是誤人,那就是對知識和學科的不尊敬,我再也不敢和人隨便辯論,信口開河地答題了,任何東西說之前都要考究下,防止出現問題

其次,史料也是浩如煙海,紛繁眾多。這學期上了古文明史和羅馬史的課。你要看的不是給你翻譯成英語的現成本,而是由楔形文字,拉丁語,希臘文,德文,法文寫成的原始本。

甚至有時候,那個文字都沒給你摘下來,你要直接回去看那些雕刻在牆壁石碑上的古老文字。並且史料的種類也是眾多,有時候乙個壁畫,一塊石碑,甚至乙個硬幣,一首詩歌都能成為你潛在分析的物件,實在是辛苦

同時,我還明白了,對於各種史學理論要保持客觀開放的態度,沒有那個學說一定高於另乙個學說。在國內上學時,我也深信馬克思的階級分析法,並認為這是世間研究歷史無二的方法。後來才發現,其實方法是很多的,economic historian, cultural historian, geographical historian等等。

要對各派學說保持客觀的態度,理性看待,沒有誰高誰低之分

以及歷史這個學科跟其他學科一樣,都是不斷發展的。上世紀的觀點到本世紀隨著更多證據的發掘,很有可能就被推翻或者有新的理論被提出。上世紀在嚴重意識形態影響下寫出的史學著作,放在今天來看可能就會顯得有些不那麼對頭,因此我們對歷史也要保持乙個發展的眼光來看,沒有什麼是一定正確的,我們只是在目前的基礎上做了我們能做的結論

最後可能就是格局的問題了吧。現在越發覺得,真要做學術,格局其實是越來越小,研究的問題越來越具體。並且就算是這樣,這個問題還不一定說的清楚,弄得明白,因為要考慮的方面實在太多了。

反而覺得真的會忽悠的,都是把格局搞得很大,然後留下乙個很大的解釋空間。

大致就是這樣了,如果畢業後有機會,回來再更吧

結尾隨便放幾張assignment和lecture notes的截圖

5樓:水煮魚的貓貓醬

堂妹東北師大歷史系研究生畢業,主攻方向是明清史,現在在非京直轄市重點完中工作,班主任。曾聊過學歷史這麼多年的感受:我還沒工作呢,就想退休,得到與失去,又能怎樣,最終都是塵埃。

。想來真是憂傷。心都學老了。

PS:堂妹是很幽默的人。

6樓:大熊聰聰

日常感覺就是小夥伴拒絕和我看電視

看古裝,什麼鬼,唐三彩這種殉葬用品,堂而皇之的做裝飾品。別逗我了,這什麼漢服完全是和服啊,服裝怎麼弄的。康熙得過天花估計是個麻子,臉怎麼那麼光滑。閉嘴!!!

到就業,歷史,當老師,文科不被重視,又是副科,其他學科要3個,歷史招乙個。考公務員幾乎都是要漢語言文學,幾乎沒怎麼見過公開招聘限制歷史的。

7樓:賴冬昉

和很多人想象的一樣,歷史學系的學習非常枯燥,甚至經常要通宵來趕報告讀文獻,我們曾經手抄過《宋史·職官志》,手抄過各式各樣的先秦歷史文獻,也曾經需要在《史學概論》的開卷考試上面連續寫3、4個小時答案。我們上課的內容並不是什麼有趣的故事,更別說是風花雪月了(所以當同事問我《甄嬛傳》裡的東西時,我是一臉懵逼兩眼茫然地),當然更不是考古下墓!我們上課講的,基本都是怎麼去學歷史,怎麼去讀懂歷史,怎麼去研究歷史……可以說,是極其無聊,極其枯燥的。

因此,畢業進電台工作後,原來學的東西也都基本忘得差不多了。

留下的,只有彷彿已經深入骨髓的搜尋資料、篩選資訊的技能,以及從入學到畢業,老師都在說的:很多事情,是沒有用的,但我們必須知道。這就是歷史,「無用之用」。

我不喜歡歷史學系,我也不推薦讀歷史,但我不後悔讀歷史。

8樓:

如果能回到大一,我一定告誡自己,多看些技術性的書籍,程式設計,ps,premiere,office,繪畫,設計。我不知道我學的這些有什麼用,也不知道該怎麼用,甚至連怎麼用它掙錢都不知道。專業以前畢業的人,即將畢業的人,很多都和這些東西說再見了。

9樓:

感受就是……大神們怎麼都這麼厲害,我不配學歷史!

來自乙個還在熬中朝關係作業的委屈巴巴的孩子。

實話說我覺得歷史還是挺有意思的,但是寫作業啥的太為難我了。

10樓:cpcliusi

只幹兩件事,看看看和寫寫寫。

看什麼?寫什麼?可能有的吃瓜群眾以為是這些:

而實際上看的是:

寫的是:

最終換來的是:

以及某位大佬的評價:

最大的感受就是辛苦,十幾年的時間,上億字的閱讀,幾百萬字的寫作,一路走來,付出了多少心血,唯有自知。但既然選擇了學歷史,就應該以顧誠先生為榜樣: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默默無聞,不怕暫時清貧,只要潛心耕耘,練好功夫,厚積薄發,終有收穫的那一天。

11樓:

歷史,這個本與我無緣的詞兒,卻整整糾纏了我六年,即將邁入第七年。

說實話,從來對歷史就沒有特別的感覺。高考填志願,進入乙個二本的師範院校,在歷史與英語之間糾結,想起高中時學英語的無力感,就選定了歷史,歷史,讀故事嘛,誰不會?

實踐證明人如果過度天真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本科四年,歷史的門道還沒有入到。只記得,大一時的繁體字簡體字轉換,厚厚一疊資料,不知道翻了幾遍,只記得,為了應付考試,天天頭懸樑錐刺股的背書,考完兩門就寫完一支筆芯的悲壯感,只記得,老師在課上照本宣科的念著,我們在講台下呆呆的望著......

這不是我心中的歷史啊。我要學的就是這樣的歷史?

或許在這裡可以先感嘆一下大學教育的悲哀,我的本科老師們,不否認也有一些學問淵博的,但混跡於教師隊伍中的也佔絕大多數,上課即使在那裡講,也只是對著課件念,互動基本上沒有,課後作業潦草應付,我對於歷史的興趣,一點點的磨沒了。再加上那一本本枯燥的教材,一成不變的生活狀態。真是最痛苦的體驗了。

可是我還是決定考研。

依舊選擇了歷史。想的是提公升自己的學歷,畢業後能當一位教師。其實我是自私的,我覺得我在本科沒有學到什麼,研究生,或許還可以在努力一把。

不知道是為什麼,現在有人在問我學什麼專業的時候,我竟然羞於啟口。即將步入學習歷史第七個年頭的我,渾渾噩噩,真不知道自己都在幹了些什麼。歷史之博大精深,研一期間的上課略窺一二,但仍然覺得我之於歷史,門外漢乙個。

我不想否認自己的愚笨,但是在歷史系學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能沉下心來閱讀文獻嗎?你對歷史事件有自己看法嗎?

你知道系統的歷史學習應該是怎麼樣的嗎?又或者,你有自己的興趣點嗎?我是幸運的,我的導師基本上不過問我,給了我極大地發展空間。

我也是不幸的,在我急需要人指點的時候,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其實,歷史也教會了我一些。譬如辯證的看待事情,譬如用事實說話,不要信口開河。

我不確定未來的路上我還會不會繼續學習歷史,但這個與歷史的樑子,是結下了。

惟願順利畢業。自己也不要誤人子弟。

12樓:九百萬輛自行車兒

先說一句

歷史學和考古學

是兩碼事

我們不拿小鏟子去刨人家祖墳 (據我所知考古學也不是這樣的

我們看《鬼吹燈》、《盜墓筆記》但是我們不下墓

我們就是看看大部頭書

中國歷史文選、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國風俗文化史、先秦秦漢史、隋唐史、魏晉南北朝史、明清史近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一遛學下來呀~)等等…還有中外文化史、專業歷史英語…都是全英文的中外史

經濟史、文化史、 史學史、史學概論…還有古文本學,對,就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沒事用小篆寫個《錦瑟》,假裝(意淫)自己有男票…寫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安撫自己躁動的心| ω)

別老讓我們評價毛爺爺的生平…你萌這樣挖坑給我們不太好…(.._..)別老讓我們從夏商周開始把歷代皇帝背一遍|ω` )您當乘法口訣啊…別老問我們什麼甄嬛羋月是誰誰誰啊…藝術加工的鍋我們不背

就是研究各種史(娼妓流氓優伶史也研究,冷兵器戰爭史也研究,圖書館大了去了愛看啥看啥)

而且俺們歷史學的人不是呆瓜…

平時的愛好就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自己瞎掰去忽悠理科系的盆友…嘴遁…

總體感覺是還蠻有趣的…

曾經遛到化學系胖友的實驗室裡感覺什麼都新奇…應該都是這樣吧你們覺得我們學歷史的,都是整天埋在書堆裡或者拿著小鏟子小刷子下墓…(大霧啊)實際上,沒什麼特別…你們把我們扔到人堆裡,看不出來誰是學歷史的,誰是學中文的,誰是學數學的,誰是學化學的…

沒什麼特別的感受,只是覺得有趣…

學史可以明智吧,歷史要比你想象中厚重的多

即使四年本科讀完,歷史學也不算入門

就是這樣ˉ\_(ッ)_/ˉ

歷史系的你用什麼桌布?

想摘星星的魏琳 藝術系你放心,淒風苦雨讓我擋著,你慢慢說。簡媜 四月裂帛 你喜歡四月嗎?關於你我能想到最適合的就是四月了。春日剛剛復甦,太陽還是溫暖的,有微風還有花草香,就像你的感覺,淡淡的,溫柔的,卻格外明亮的。少年時我是月亮上的養花人 偶爾分心 窺見你的背影 暮年時我是古寺的打更人 空守著燭火和...

義大利的歷史系有英授嗎?

上海森淼義大利留學 英語授課 1.羅馬一大 古典學。申請時間每年1 3月份。需要參加入學考試。研究生階段 1.博洛尼亞大學 歷史與東方學 國際文化方向。申請時間每年2 5月份2.羅馬二大 歷史語文獻學申請時間每年1 6月 從古代晚期到現在的羅馬藝術史申請時間每年1 6月3.帕維亞大學 古代地中海世界...

歷史系的同學如何評價山高縣的史 爆 論

mightyiii 首先,歷史評價誰都可以評,其次,我認為山高縣得出什麼啟示不同於歷史研究,因為沒有建立在對史料的辨析上,沒有充分的史料足以支撐乙個如此巨集大的論述和隱喻。法國史學家馬克布洛赫曾經這樣說過 歷史上必然有乙個階段,乙個社會和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相似,可以為我們所認識。當然,我不贊成,我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