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頭申遺應該加「夏都」或者「夏朝」嗎?

時間 2022-01-06 00:14:38

1樓:東方紅142857

本來就是夏都,為什麼不能叫夏都?誰反對我咬誰!打倒美帝國主義,中華萬歲!

這麼老實的回答都有人噴,真想不明白了。你們怎麼不去找當年給二里頭命名的專家理論?

——————原回答————————

首先,這個問題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命名,就是這個地方應該叫什麼,二是性質,這個地方是否是古代國家都城。後者留給專業人士解答。

個人認為,只要沒挖出乙個帶有「夏」或者「有夏」的器物,都不能說那個地方是夏都,只是乙個名字待定的大城。

我們總想證明那個地方是夏都,大多是出於民族情感,畢竟夏朝的故事傳了幾千年,證明二里頭是夏都也就能證明夏朝存在。考古證明了商代以前確實存在其他文化,然而,這個文化是不是乙個「朝代」,是否有統領其他部落的地位,一直不確定。商代文字記錄了「大邑商」「小邦周」以及大大小小一群方國,唯獨沒有夏,連商湯滅夏這種光輝事蹟都未記載(也有可能是目前還沒出土)。

而最早記錄夏朝的文獻離夏朝也已經有一千年左右的時間,就像我不叫張三,幾百年後開始有人叫我張三,然後兩千年來的人一直叫我張三,還有人在沒發現我時代記錄我名字的證據的時候就論證我叫張三,難道我的真名就叫張三嗎?你不能說我就是乙個叫張三的人。

但是,由於你們知道我的網名叫「張三」,所以可以稱我為「網名叫張三的人」,同樣,我們知道那個遺址是在二里頭出土,所以可以叫它「二里頭文化」,這更符合考古遺址命名的原則。

2樓:蜀中自有美景

二里頭加「夏都」,不但是國際笑話,還是千古笑話。

《河圖括地象》記載:「夏禹所治,四海內地,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有君長之。州有九阻,中土之文德,及而不治。

【注】鄭玄曰:九州共周十萬八千里。◇宋均謂:

未可據。孟子曰:「方千里者,九推而得之。

」九州之地方三千餘裡,九州者,夾河冀州,河南豫州,河西雝州,漢南荊州,江南揚州,濟河兗州,濟東徐州,岱海青州,黑水梁州。」

阿克賽欽的意思是中國的白石灘。白石灘就是《山海經》中提到的「流沙」。《山海經》明確記載「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

開上三嬪於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天幕之野就是印度河至湄公河之間的印度。

夏後啟在關中平原(大樂之野),大禹在三星堆(中方三百里有塗四方中有山,即大禹之妻涂山氏的家),夏侯褒在漢中,少昊之國在東南沿海(東海之外,大荒之中)。

另外「玉璋出土地點分布圖」,也佐證大禹之後的疆域不止「方三千餘裡」禹貢九州。

《混一圖》更是佐證了「夏禹所治,四海內地,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大禹疆域是流沙東南的廣大地區,即《山海經》的「海外四經」。「海內四經」就是稱為「中國」的古四川,也叫「蜀都」。

所以大禹時期不是什麼滿天星斗,而是大統一。

古代的首都並不是某個城市,而是地域廣大的首區。讀過《蜀都賦》就知道《華陽國志》的巴+漢中+蜀+南中=蜀都。揚雄《蜀都賦》是這樣記載「禹都」的:

「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治其江」,就是說禹貢九州之一的梁州做為大禹的首都,「陽城」只是首都梁州內的乙個城邑。左思《蜀都賦》「經途所亙,五千餘裡。」所以沒見過世面的司馬遷會在《史記》中寫下「邛都最大」。

二里頭那點點地方會稱為「都」?先秦文獻中也沒有「夏都」這個詞彙。難道不是乙個天大的笑話。

綜上所訴,夏後啟家族只是乙個地方諸侯,不是啥朝代,沒有「帝」也就沒有「首都」,只有首府。何況現在還沒確鑿的證據證明二里頭的主人是誰(難道不可以是夏侯褒的某個城邑,或者孟塗那樣臣)?

我國關於夏朝的考古發掘只有二里頭遺址麼?

怪獸浮出水面 可能是夏朝的考古遺址除了二里頭遺址當然還有其他。當然必須明確的一點是這些都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是夏文化,有人認為不是。比較有代表性的還有下面兩例 大師姑二里頭文化城址 發現於2002 2003年,位於鄭州市西北郊的大師姑村南地。時代屬於二里頭文化二三四期。城內堆積也以這一時期為主,所見...

二里頭和半坡哪個歷史意義大一些

落湯豬 當然是二里頭。在中國史上出現的第乙個廣域王權國家 許巨集語 邦國時代到王國時代的轉折。與王國時代到帝國時代的轉折點 秦朝相當。 景行行 當然是二里頭了,二里頭文明的意義在於它是是中華文明的主源頭 主根,是中華文明總程序的核心與引領者,是在商王朝之前的中國第乙個廣域王朝,是到目前為止國際學界最...

二里頭宮遺址為什麼不是夏朝真實存在的鐵證?

棹雪而來3745 所謂華夏起源西北 夏朝在晉南豫西 二里頭文化是夏文化是基於傅斯年 夷夏東西說 但是傅說的文獻依據是佔不住腳的,王寧 夏居河南說之文獻考辨 及最新的劉宗迪 夏墟地理與傳說考辨 辯駁了傅說的所謂文獻依據,得出夏朝地域在山東及周邊的結論。華夏起源於山東地區,東夷是乙個偽概念。所謂東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