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到底是客觀的還是主觀?

時間 2021-12-23 09:23:24

1樓:玉典-誠言良語

對於世間任一道理而言,它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是大多數人對於約束自身的準則做不到謹守遵行罷了,即便如此,它本身也依舊存在。

講道理守規則可能一時吃虧,但從長遠來看,所獲得的好處卻是不講道理的人所不能比擬的。

依道理來辦事,不講究你我。我們從根本上就要遵循道理、遵守本心,若如此做,那所做之事就是道理的化相,至於是與非,自有時間評價。

破壞規則的人會習慣於蠻橫,就算在這次獲得了小利,那也會在下一次吃大虧,這就是種下了惡的因。

道理亦有層級區分。最低的底線便是法律,接著是道德、德行,再究竟幾分便是真理。

遵守法律的不犯法、不受制裁;遵守道德的人有德行,依自身品行而受益。而真正懂真理、依真理而活的人,便可稱為聖人,這樣的人就是真理的化相,他的身語意就是真理的詮釋。

做人,最基本的要求是守法,法律是公平的,不針對任何人。同樣,道德也是如此,儘管每個人心裡衡量的標桿不一,但其本質是不隨外物的影響而變化的。

至於真理,更是如此,不論它境界有多高,不論凡夫俗子是否能觸控到,它都是客觀存在的,不可因自己接觸不到就否認真理的存在。道理始終都在那裡,八風吹不動。

2樓:haha kim

所謂的道理,其實是一種因果邏輯,所以必然是屬於主觀的。

有一句話叫:擺事實講道理。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但事實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只有通過道理的解釋才能賦予事實某種意義,這也是律師存在的意義。

看過美國律政劇的人都知道,很多案件的起訴方往往會不停的修改起訴要求,甚至為了避免某些更嚴重的罪名而同意用較輕的罪名進行和解。

很多道理能夠正反都說得通的原因還因為中國歷史過於悠久,文化積澱過於深厚,很多人為了生存做出了各種行為,為了維護自己行為的正當性,就會從文化傳統中找到依據,從而給出解釋。再加上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後人還可以給出更多的解釋,這就造成了現在這種情況。

別忘了,從孔子和莊子開始,關於有用和沒用的問題就已經可以正反兩說了。

道理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

道理涵義非常概括,道理包含真理,我們說真理是客觀的,真理之外的是主觀的,也就是說道理有可能是主觀的,有可能是客觀的,要看這個所謂的道理是不是真理。 施君予啊 道理是主觀的,比如 及時止損 與 不撞南牆不回頭 可以是兩個人對一種情景的不同認知。真理是客觀的,一定程度上我把它理解為事後諸葛亮,比如你及時...

歷史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

wmy 我覺得歷史是主觀的。因為歷史為政治服務,所處的環境不同,對歷史的解讀不同,歷史的正誤對錯也就不同。史實是客觀的。史實在於對過去發生的事的記錄。所以史實是不會隨萬物所改變,僅為記憶。 歷史,就跟判案一樣,利益相關的法官有必要避嫌。因為利益相關者著書立傳不但會把真實的歷史換種說法,還會刻意的取捨...

時間的流速是主觀還是客觀

這要看你怎麼看了 客觀,你阻止不了時間流動,畢竟鐘錶也撒不了大謊,時間流速穩定主觀,你覺得快就快,慢就慢,那錶的意義何在,這個問題也就沒什麼意義了但是,想深一點,要說人們的行動速度和表的運動說不定與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流速無關,那應該還有待研究了。 楊澤峰 兩種觀點都有。以經典物理學的時空觀,時間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