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 從心所欲不踰矩 是指 本我已經完全適應社會規則 嗎?

時間 2021-12-22 13:57:06

1樓:簡e

朋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整句話下來,正如道教,佛教一樣,這是儒家修行的步驟及效果,年齡代表的是順序,不一定代表歲數。整句的關鍵點是不踰矩。從心所欲不踰矩,就是佛教的圓融無礙。

與《南華經》「虛與委蛇,游刃有餘」一樣道理。

孔子聞道,極少說道語,也不說神話,也不是鬼話,都是世間俗語。

你覺得是這樣嗎?

2樓:極北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庸》裡的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境界,「從心所欲不踰矩」就是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王陽明先生在下面的這段話裡對此解釋得更為清楚:

「故欲修身在於體當自家心體,常令廓然大公,無有些子不正處。主宰一正,則發竅於目,自無非禮之視;發竅於耳,自無非禮之聽;發竅於口與四肢,自無非禮之言、動。」

起心動念,純乎天然;舉手投足,盡合規矩!

先有「從心所欲」還是先有「不踰矩」?

道家大師兄 都不是,先有的是 矩 所以儒家以矩為先,禮儀規範等等。所謂 從心所欲 不過是遵從規矩久了,形成了本能。就像狗被鍊子拴久了,就算後來能輕易掙開鍊子,它的本能也不會這麼幹了,而是約束它在這個鍊子的範圍之內。 不要吃素 我認為是隨心所欲且不踰矩,沒有先後關係。有道德有修養的人思想都是正直的,沒...

從心所欲不踰矩是否是件很可怕的事

伍老師 論語斬件 2.4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到了七十歲,一切言行都不會逾越禮制。七十 七十歲 從心所欲 指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同隨心所欲。不踰矩 不逾越禮制。矩,本義法則,此處解作禮...

為什麼只有七十了才能從心所欲不踰矩?

五針松 人都快死了,從心所欲都能在規矩之內。說明兩點 一是一生修為得當,規行矩步已是養成習慣 二是人老了要識相,否則會死得很看。不過,愚以為 人都快死了還要有什麼節制 自律幹嗎?該幹啥就幹啥想說啥就說啥,隨心所欲吧。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古者十五而入大學。心之所之謂之志。此所謂學,即大學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