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七十了才能從心所欲不踰矩?

時間 2021-09-17 09:40:09

1樓:五針松

人都快死了,從心所欲都能在規矩之內。說明兩點:一是一生修為得當,規行矩步已是養成習慣;二是人老了要識相,否則會死得很看。

不過,愚以為:人都快死了還要有什麼節制、自律幹嗎?該幹啥就幹啥想說啥就說啥,隨心所欲吧。

2樓: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古者十五而入大學。心之所之謂之志。此所謂學,即大學之道也。志乎此,則念念在此而為之不厭矣。】

三十而立,

【有以自立,則守之固而無所事志矣。】 四十而不惑,

【於事物之所當然,皆無所疑,則知之明而無所事守矣。】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賦於物者,乃事物所以當然之故也。知此則知極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

六十而耳順,

【聲入心通,無所違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從,如字。從,隨也。矩,法度之器,所以為方者也。隨其心之所欲,而自不過於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

程子曰:「孔子生而知之也,言亦由學而至,所以【勉進後人】也。立,能自立於斯道也。

不惑,則無所疑矣。知天命,窮理盡性也。耳順,所聞皆通也。

從心所欲,不踰矩,則不勉而中矣。」又曰:「孔子自言其【進德之序】如此者,聖人未必然,但為學者立法,使之【盈科而後進,成章而後達】耳。

」胡氏曰:「聖人之教亦多術,然其要使人不失其本心而已。欲得此心者,惟志乎聖人所示之學,【循其序而進】焉。

至於一疵不存、萬理明盡之後,則其日用之間,本心瑩然,隨所意欲,莫非至理。蓋心即體,欲即用,體即道,用即義,聲為律而身為度矣。」又曰:

「聖人言此,一以示學者當優游涵泳,不可躐等而進;二以示學者當日就月將,不可半途而廢也。」愚謂聖人生知安行,固無積累之漸,然其心未嘗自謂已至此也。是其日用之間,必有獨覺其進而人不及知者。

故因其近似以自名,欲學者以是為則而自勉,非心實自聖而姑為是退托也。後凡言謙辭之屬,意皆放此。

此章大意前人已說。

非是七十才能「從心所欲不踰矩」,只是次第如此。

若生而知之,言行無不從容中道,何必待七十。

若是氣稟不清,又不肯志於學,碌碌終日,溺於利欲之習,七十亦不能如此。午安。

為什麼只有滿足獸性,才能滿足生命?

任不知 如果你把生存下去延續生命的方法統稱為獸性,那就是你的問題了。吃喝是獸性行為嗎?玩樂,衣食住行都算獸性?不吃不喝你修仙嗎?娶妻生子為了文化傳承,都沒有意義了嗎?你的生命維持被你成為獸性,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你自己是個多麼乏味的人。 王希林 這是你的觀點吧?人和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作法也不樣的,處事是...

為什麼說只有深入的認識了地球才能更好的理解宇宙?

大榮 因為地球是宇宙的濃縮模型,它是 全息宇宙 中的乙個 全息粒子 是宇宙演化出來的乙個近乎完美的空間實驗站。宇宙的許多法則都可以根據地球科學的法則推導出來。比如,地球是乙個生命 智慧型系統,那麼,宇宙也必定是乙個生命 智慧型系統。因為生命只能源自生命系統,複雜的生命系統必定來自簡單的生命系統 智慧...

為什麼張哲瀚的挫折商這麼強,玻璃心的人能從他身上做哪些借鑑?

櫻木花開盛開時綻 那些不實的言論,他可以去用法律告發的,這樣他不僅可以贏得名聲,還可以還自己乙個清白,在加上守護他的人,幫他把他以前正確的事情放出來,不管他還願不願意再在這個行業裡繼續,至少能夠給自己乙個好名聲,看了那麼多理性發言,他不是不愛國,只是太傻,但是他可以收集證據,找乙個靠譜的律師訴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