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豪放派詞?

時間 2021-12-22 04:59:16

1樓:十二樓主人

可以向豪放詞的代表,蘇東坡、辛棄疾取取經。

1.在題材上走出個體的悲歡,走入更廣闊的時空中,關心更多的人。

一般來說,婉約詞表達的都是個體的離情別緒,且特別侷限在愛情的範圍內。你可以這樣理解,乙個整天想著談戀愛,只關注一己悲歡的人,他就像終日呆在繡樓裡的小姐,很難出豪放的作品。

只有你走出閨房,遍覽江山風月,深處人世百態,在更高的層次上,去俯瞰人世蒼茫,胸中才能奔湧浩然之氣,發而為言,才是豪放詞。

蘇軾的前期也寫過很多婉約風格的詞,但在任地方官和貶官期間才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豪放詞。

比如我們熟悉的在密州任職期間作《江城子·密州出獵》,被貶黃州期間作《念奴嬌·赤壁懷古》,正是人生沉浮鑄就了他深廣的眼光和巨集闊的胸襟。

辛棄疾則是一生心血都繫於收復江山,你很少在詞中看到他像柳永、李清照一樣糾結於男女愛情。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這都是走出了個體的悲歡,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才能寫出豪放的作品。

2.培養精神的厚度。

人和人的精神厚度是不同的,有的人,精神能量稀薄,有的人則渾厚磅礴。

清代人說「蘇海韓潮」,把蘇軾比喻成大海,韓愈比作潮水,其中乙個深層的因素就是二人的生命能量如海如潮。

蘇軾的弟弟蘇轍有一篇文章,叫《上樞密韓太尉書》。

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

所謂文章,就是「氣」的外現。

因此,作文不能通過簡單的技巧學習而得,但卻可以通過後天養「氣」,而提高自己的文章水平。

比如,孟子和司馬遷:

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巨集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

孟子正是因為善於養氣,其文章才氣勢磅礴,寬厚巨集博。

司馬遷正是因為周遊天下名山大川,與燕、趙豪傑交遊,其文章才疏蕩放逸,卓犖不群。

所以你看,這兩個人的文章流傳千古,根源不在於刻鏤字句,沒像《儒林外史》中那些腐儒一樣,滿心想著怎麼用詞、怎麼安排結構。

而在於人內在的力量,即「氣」是否充沛。

這個氣就是內在的生命力,外現為情感、識見、胸襟。氣勢浩然者,必然情感充沛、胸襟開闊、眼界不凡。

至於如何養氣,蘇轍提出了兩點:第一,結交英豪賢達之人。第二登高山大野,通都大邑,廣其胸懷,增其識見。

不斷地將所見所歷之事融合、積澱到自己生命的底層,這就是增加自己精神厚度的方法。

3.以詩為詞、以文為詞。

以詩為詞,是蘇軾提出的理論;以文為詞是辛棄疾在蘇軾的基礎上發展寫作手法。

詩與詞與文傳統上是截然分開的,以詩為詞,以文為詞就是以詩文的眼光、價值、手法,將其移植到詞中。

蘇軾的以詩為詞,包括,以詩的題材入詞、擺脫詞的音律束縛、增加小序、在詞中議論。

比如《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以文為詞是在以詩為詞的基礎上,對詞的進一步擴大,包括以文的章法寫詞,在詞中化用古文的句子。

賀新郎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彷彿淵明思親友之意雲。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如何寫一段帥氣又不尷尬的召喚詞 禱告詞 自爆詞(霧?

韋伯 維爾維特 召喚詞這種東西 就是要不遺餘力的誇英靈 結合英靈傳說的文獻內容,找點有逼格的話改一改,再加點形容詞吹一吹雖然我不會寫,但是道理我懂 之前在b站上看到有人總結了某 摩訶婆羅多 裡人物的專屬bgm,裡面的簡介,就很有靈性,我們把它改成召喚詞 原文大概是這樣的 好,那麼接下來,記得一點,找...

如何寫專利?

創新加加 撰寫這項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太多,除了學習的目的以外,不建議一上來就自己寫,還是先從自己熟悉的專業開始學習吧,先掌握基本框架和邏輯再慢慢提高吧。 耳朵 可以參考下這個帖子,明白下各項規定,然後就可開寫了。其實挺無聊的,很多複製貼上 指的是複製貼上自己的東西 還是做東西的過程比較有趣。 這個...

如何寫散文

好的 一方我出生於這個地方,但不常住。以至於我對這一方土地並無多少耳聞的故事。夏天,待會到家時要叫阿婆。這是我返鄉時父母總反覆強調的一句話,我記不清第一次叫阿婆是在何時,但在小時候,聽話照辦總歸不是一件壞事。我的阿婆很老,是與家中器木一同老去的,從我落地起,這些器木不知在度過了個年頭,她最喜歡放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