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論語中的「親親相隱?」?

時間 2021-06-03 07:24:17

1樓:Zoe你好呀

親親相隱,這個談到儒家的孝,「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孝是儒家思想的根本。

難得打字和思考,郭齊勇教授和鄧曉芒教授有關於此節詳細的學術爭論。郭齊勇老師的解讀實在是妙。

2樓:徐曉軼

儒學的核心是仁,而仁是生髮於人際之間樸素的情感的。所以在儒家的理念中,這種情感是根本性的。

義是應為,這種應為是建構在由仁所生髮出來的家國責任之上的。所以,仁是根本、義是當仁不讓,是本仁而勇進。

所以,仁和義是仁先而義後,沒有仁為核心的義是虛偽的自我表現。

因此,你所遇到的問題是對父母之仁,與對他人之仁(即由此而引申出來的義)有了衝突時該怎麼辦?!

在現代法學中,是迴避原則,只要不助紂為虐即可。但這是在個人主義的時代,而在在夫子那個時代是集體主義,家在家族中,家族還在族群中。無法迴避的,所以夫子的選擇是親親相隱:

他的罪過由我來擔負償付責任。所以中國才會有父債子償的傳統。

所以這個隱,不是助紂為虐、不是銷毀罪證、不是抵賴不承認,而是不忍心出首從而使得至親陷於囹圄;但同時會將償付或懲罰接過來以彌補受害方來減輕其罪。

大義滅親是後世大一統之後,皇權出於維護統治的需要,將本來的移孝為忠給顛倒了一下,將忠拔高到了孝之上才出現的。在夫子那個時代,孝在忠先。

如何看待親親相隱?

君子風 親親相隱在我看來是儒家禮制度的縮影從親親相隱到政治上的乙個官官相護也就是對乙個群體的維護這種維護代表著什麼?代表乙個群體的利益所在也是其根本 所以你得問孔子在父親眼中是站在兒子這邊還是外人這邊?在君王面前是民的利益重要還是自身以及擁護自己的團體重要?孰輕孰重我想這是很明白的一件事凡事皆有對比...

該如何理解《論語》中的 君子 ?

AMAZING 1有子曰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2子曰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3子曰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4子曰 君子不器。5子貢問君子。子曰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6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

如何評價纏中說禪的《論語》詳解系列?

纏論江湖話纏論 現在什麼時代了。網際網路時代了。只要你東西好。東西真,還怕埋沒了你。主流不認可,一般民眾也不認可,只能說明東西不行。無需多廢話。 飛羽 通讀了纏師的論語詳解,感觸頗深!但又不能 一而貫之 深喑個中真諦,只有假以時日再細細品讀了。不過對纏師的解讀方式很是贊同,以古解古,而不是以今解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