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詩人喜歡寫秋?

時間 2021-06-03 00:42:17

1樓:宅行僧

公升遷的時候要謙虛,不能大書特書;被貶的時候,可以哀而不怨的抒發一下,其悲切基本符合秋天的氣質,因其氣雖殺,卻又暗藏總有大地回春之時(君主回心轉意)的意思。

所以,詠秋之辭多,而春辭,除見繁華落盡而嘆韶華易逝的,其他多假託為女性角色來寫。

2樓:清漙

寫春秋的都挺多。

可能是春秋更多變化的特徵,冬夏更多穩定的特徵。

是景物的快速的變化讓詩人有了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的悲涼之感。

3樓:DOYLEEEEE

一部分因為宋玉,在《九辯》裡開創了悲秋的氣氛。

「悲哉秋之為氣也,草木搖落而變衰。」

後人的化用也很多。

而且,古時候詩人之所以寫詩詞,大多數時候是因為「老子又tm被貶了」

春生機勃勃,夏草木茂盛,冬毫無生氣。

於是只有秋,可以寫出由盛而衰的悲痛絕望的氣憤,可以表達詩人如同秋日落葉一般飄零的身世……

大概吧。

僅為個人見解。

4樓: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的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裡,讚頌秋的文字的特別的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的不多,也不想開出帳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來,總能夠看到許多並於秋的歌頌和悲啼。

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裡,也總以關於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地特別能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裡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於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

不過在中國,文字裡有乙個「秋士」的成語,讀本裡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和關係特別深了。」

——郁達夫《故都的秋》

古代的詩人都喜歡旅遊嗎?

亦有所思 當懷裡有銀子的時候,那叫遊歷天下,比如李白當年,比如杜甫當年。當懷裡沒有銀子的時候,那叫流離,叫生計,和我們現在打工沒有區別!當你不會做官的時候,自然是貶東謫西,配南流北,總之不讓你消停!當戰爭來臨的時候,那叫流浪,叫逃亡,叫拖家帶口尋覓安身之所。因此,年輕的時候,有錢的時候,那叫旅遊。做...

古代詩人寫那麼多詩,可以變現嗎?

當然可以變現,還可以大量變現。但是變現的方式說出來不好聽,主要的方式就是替別人寫墓誌銘一類的東西,所得的報酬又叫潤筆 這就是稿費的最早版本了 典型的例子就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韓愈存世的文章中,相當一部分是幫別人寫的墓誌銘。至於其他的變現方式,比如說題主說的間接方式,主要的還不是做官,在古代這個屬...

你最喜歡古代哪位女詩人或女詞人,為什麼?

胡笳十八拍 蔡琰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楊塵沙。人多暴猛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