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公主之死》這本書及這本書所體現的法律觀念?

時間 2021-06-03 00:00:35

1樓:

從《公主之死》看父系倫理法制化程序

漢朝,它的父系家族倫理並未全面發展;而唐朝的父系倫理法制化乃至儒學法制化已經非常明確。《公主之死》便是由乙個悲劇引入,講述了處於漢朝與唐朝之間——魏晉南北朝的父系倫理法制化的程序。

《公主之死》開篇是對「駙馬毆打公主致其流產死亡」這一悲劇事件的審判,這場審判呈現雙方對峙:以父系家族倫理為審判標誌的漢人官僚,以及維護皇權的門下省。

父系家族倫理是以丈夫和他的家族為中心,來設計並規範家族成員。父系倫理法制化就是把其納入立法和司法體系中的過程,並以此來規範人民行為和統治國家。《公主之死》就是講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父系理論法制化程序。

這本書給了我兩個方面的思考:其一,這一程序的體現是怎麼樣的。其二,哪些力量會對這一程序產生影響。

首先,是父系倫理法制化程序的體現。書中所提到婚姻暴力,從這一有性別內容的違法行為中,法律對於夫與妻的態度的變化,就是很好的例子。秦漢時期,在關於對婚姻暴力的處罰上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一對夫妻暴力相向,法律對其處罰也無輕重分別。

而在魏晉南北朝出現了新的變化:南朝時妻子傷害丈夫會比傷害一般人受到更為嚴重的處罰。到唐朝時《鬥律》已明確規定夫毆妻與妻毆夫不同判。

夫與妻在婚姻中的法律地位由接近平等到夫明顯高於妻,體現了丈夫逐漸擁有作為家族中心的特別地位和權力。

還有一點就是魏晉南北朝強調了已婚婦女的夫家認同,並且修改法律:女性一旦出嫁,她的家族認同也轉移到夫家,連坐責任也隨之轉移。這改變了之前女性要受娘家成員和夫家成員犯罪的雙重牽連的傳統。

要明白的是這並不完全是為有娘家成員犯罪的女性開脫,它背後的涵義是女性一旦出嫁就是外人了,出嫁從夫,她是丈夫家的人,以丈夫和他的家族為中心。這是父系理論法制化程序另乙個體現。

其次,是哪些力量影響了這個程序。我認為最重要的兩個力量是皇權和世家大族(尤其是法律世家)影響。先是皇權:

在漢武帝時期就確立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儒學成為主流思想。但皇權推崇儒學,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維護統治。皇權無論是在推動父系倫理抑或其他儒學倫理法制化的過程中,都是很強大力量。

但有乙個前提,那必然是有利於統治者最終利益的,如果這個程序與統治者利益相違背,皇權便可能成為阻止其進一步發展的力量。本書中靈太后沒有聽取漢人官僚的意見,執意要殺駙馬就是乙個例子。一方面是為了維護皇室權威,另一方面就是靈太后作為女性統治者,在決定審判時帶有其身為女性的個人感情:

她同情公主,並且希望為公主報仇。然後是世家大族,由指法律世家。東漢末年法律條文激增,律令之學式微,卻靠著幾個法律世家傳承下來,在魏晉南北朝儲存漢代的法律傳統。

並且,作為重視禮法的大家族,他們本身有著非常濃郁的儒學傳統,有著入世為官的目標,他們有這樣的能力和權力成為推動包括父系倫理在內的儒學法制化程序。

《公主之死》這本書給了我乙個新的視角來審視我們所學的「法律儒家化」這一知識體系。這本書裡面的大部分相關知識我多少都曾涉及,但它帶過我最大的感悟不是法制史知識的增加,而是學知識的態度,告訴我眼界需要寬廣,了解的需要全面。「夫尊妻卑」其實是逐漸發展明確的事實,皇權並不是想當然的推動力量等等。

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如何評價《亞瑟王之死》這本書?

江上蓑笠翁 對於想大致了解不列顛神話的讀者很有幫助,雖然故事大部分匆匆而過,但大部分知名神話人物都被寫了幾筆。較精彩的部分是亞瑟王四處征戰的那一章,和最後一章的聖杯戰爭。亞瑟王的神話並沒有什麼官方版本,各種傳說對於同一件事的描述也不盡相同。這本書適合用來殺時間,不用費盡心思去細究了。P.S.書最前面...

如何看待《推背圖》這本書?

算命先生讓客人A 寫乙個字,客人寫了個 大 字。然後先生問客人A是幹什麼的,客人A說我是當官的,先生說,我就知道你是當官的,大 即大人,大人可不就是當官的嗎。客人A 走後 來了客人B 算命先生讓客人B 也寫乙個字,客人B也寫了個 大 字。然後先生問客人B是幹什麼的,客人B說我是個廚師,先生說,我就知...

如何看待《即興演講》這本書?

Lin 樊登讀書 推介下購入此書,也許是期望值太高了,看完後非常非常失望。全書合計215頁,但大多是累贅的廢話,就如乙個快畢業的大學生,在進入職場前會看的心靈雞湯書籍,如何處理與同事的關係 如何做乙個成功的領導者 怎樣的職場溝通最有效 本書完全是一本大雜燴。當然,儘管這是一本雞肋書,亮點還是有的,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