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上善若水」?

時間 2021-06-01 04:04:19

1樓:道可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從字義展開引申,後世學人費了海量筆墨,無有窮盡。 如果聯絡上下文,老子只不過以水為寓,描述不爭之德而已。

第三章就曾以「不尚賢、使民不爭」 開篇,接著「不貴難得之貨」等連句,都是對不爭二字的引申。 為什麼老子把不爭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 不爭只是表象,更深層的內涵是去執;而去執的深層內涵是除我。

有我才有執,有執才有爭。但世人常以我、我執行事,習慣成自然,難以跳出來。而不爭最容易理解,那就從不爭入手吧。

不爭,世人常常簡單地理解為不爭權奪利、不爭論。其實內涵非常廣泛,不與人爭,不與物競,不任自心要強,不執黑白是非。有人表面上不與人爭,但內心強硬如壁,只知不爭之表,不知不爭之理,所以老子以水為寓,全方位描述不爭之聖人德相,從德相反窺聖人之道行——無我無執之境地。

【注】此言不爭之德,無往而不善也。上,最上。謂謙虛不爭之德最為上善,譬如水也,故曰上善若水。

水之善,妙在利萬物而不爭。不爭,謂隨方就圓,無可不可,唯處於下。然世人皆好高而惡下。

唯聖人處之。故曰處眾人之惡,故幾於道。幾,近也。

由聖人處謙下不爭之德,故無往而不善。居則止於至善,故曰善地。心則淵靜深默,無往而不定,故曰善淵。

與,猶相與。謂與物相與,無往而非仁愛之心,故曰與善仁。言無不誠,故曰善信。

為政不爭,則行其所無事,故曰善治。為事不爭,則事無不理,故曰善能。不爭,則用舍隨時,迫不得已而後動,故曰善時。

不爭之德如此,則無人怨,無鬼責。故曰夫惟不爭,故無尤矣。 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

2樓:吃飯搶大碗

其他的他們答得差不多了。嗯?模糊記得有個人是這麼理解的,前段和他們一樣後段是,不是說水不爭,任由他人愛咋咋滴。

是因為呀,老子不爭,是因為沒有誰敢和勞資爭!高手寂寞。如世方能出世,有的東西真不是光在菩提下靠想就能想出來的,嚐得百苦方知解苦,濟公之類才叫出家人,嘿嘿不入世只能渡己,原諒我這些非分之想

3樓:術語君

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最完美的善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上善若水」多指為人處世時能像水一樣滋潤萬物,盡己所能地幫助他人卻從不爭名逐利,或者具有堅忍負重、謙卑居下的品格。老子以水的這種柔弱之性比喻至善的執政者應有的品德。

執政者面對百姓,應如水之於萬物一般,輔助、成就百姓的自然而不與百姓相爭。

"The greatest kindness is like water, nurturing all things without contending. This term was first used by Laozi to advocate that virtuous administrators should govern with gentle and accommodating qualities demonstrated by water. Those who govern should assist and provide for the people just like what the water did, instead of competing for resources with them."

補償心理如何解讀??

共情 我有個表姐,就是從小爹媽都走了,不管他。然後乙個女孩子從來沒有人給他買新衣服,沒人疼愛。現在自己出去掙錢,乙個月3000多工資除了去吃飯房租以外,都拿去買衣服,各種買,買了又穿不了,就隨便穿兩次。後來稍微有點錢就買首飾。吃好的。化妝品都是一千多的。他的人生觀就是女人要對自己好。最後發展嚴重就便...

如何解讀電影《Like sunday, Like rain 》表現的情感

Drawingde123 似晴天,似雨天。一氣呵成,一往情深 壓抑得晦澀,爆發得深沉。人生冗長又多情,來來往往的人多,惺惺相惜的人少。相擁取暖過後走向岔路,你來過了,就已經很好了,以後的生活中,你不會出現了,但卻處處都藏匿著你的痕跡。沒有太多要求,沒有太多遺憾。相處過一陣子,卻像過完了一輩子。這樣,...

如何解讀魯迅的《傷逝》?

極大似然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乙個人想要獲得別人同情,為自己開脫,有很多種方式。有一種是說自己沒錯,為自己狡辯。有一種是說自己錯了,在別人開口之前就進行自黑,在別人開罵之前就自己先罵。乙個勇於自黑的人,總是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原諒,能讓別人以為他自己認識到了錯誤與在一段感情中的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