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道?何為德?何為善 何為良知

時間 2021-05-05 17:14:55

1樓:zhouhui

道有天道及人道兩個層次,天道講求包容及平衡,人道即仁義禮智信。德是人的正向思維的衡量度。善是人的包容度,忍耐力。良知是對以上概念及宇宙執行的正確理解。

2樓:Hao Ma

道無所不在,德無所不包,善無所不成,良知無所不照。

說是一物即不中。

硬要說的話,道是本體,德是道的體現與積累,善是順道而為,良知是道在內心的投影。

只要注意觀察自心,不被外物慾望所牽,良知自能勸善去惡,吉善德道。

3樓:凌祥曦

道是自然,是虛空的執行規則。德是道的功用,是養護道的。無緣之慈,同體之悲的利他就是善。時時處處檢視自己的那個覺就是良知。

4樓:劉天喜

《道德經》德在前,道在後,講述的是以德尋道的方法,即逆向推理。

德就是人的方向,根據方向在制定前進的路線。

道就像『『水果』』,只是乙個統稱,每個人只要有自己的觀點,就相當於一種實際的水果(個人之道),你是蘋果我是梨,每種實際的水果可以通過嫁接等技術讓自己更加香甜,就是『『善』』。

一群水果打架,指責對方不是水果,我才是水果就是不善。

水果之間願意分享自身,來相互成就,實現每種水果都更加香甜就是『『良知』』。

有了良知,『『德』』就有了新的方向,如此迴圈。

人與人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係,而不是相互否定的關係,這可能就是人之道吧。

5樓:

我就比較煩神棍,也懶得複製黏貼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不過既然已經看到這裡了,你又也比較喜歡養植物,我就推薦幾本書,看不看隨你。

範應元《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慶藩《莊子集釋》、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張至順《炁體源流》、《菜根譚》、《增廣賢文》、《項塔蘭》、《王陽明學行簡述》、《王陽明致良知教》、《王陽明哲學》蔡仁厚。

6樓:大道解析者

答:道:自然的規律,自強不息。

(自然選擇,優勝劣汰。)德:人道的規矩,厚德載物。

(利我利他,互利共贏。)善:美好的念行,昇華靈魂。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良知:為善去惡,不慮而知。

(盡行良知,盡展良能。)

7樓:妃妙

道是道理,萬事萬物都有道理可尋,不偏不倚為中庸,不近不遠是平衡,不怨不憎是心安。

德是道理的行為體現,為什麼叫以德服人,因為無私慾,故成大,故為領袖。

善是德的內在,不知善、不知惡,人就會混沌,明辨自己行為造成的結果,是好結果,還是壞結果,就知道善惡的原因是什麼了,任何不斷調整,讓自己的善和德匹配。

讓自己道圓潤通達,而無錯,無論左右多麼偏差,終會回到中宮的平衡中,這就是中庸。

在果沒有形成前,看看自己的因,有沒有錯。

在果已經結了,好緣或壞緣,看看是什麼導致的。

不斷積累經驗,明辨因、過程和結果的走向,或許,有些費腦子,但對你一生,包括你的家人,都受益無窮。

因為你教會,或感染他們,做事的準則,語言很難說清楚,但所有人,都會告訴你,自己要嘗試和試驗。

紅塵就是乙個修我知的過程,所以,你在隨時隨地在學習。

在做之前,要好好思考,風險、過程、意味、結果。

在做的時候,要調整,反思,和應急的判斷,果斷的處理,謹慎的繞坑,以免偏離方向。

在做完之後,反思,回顧,其做的過程,都是那一步起的關鍵作用,為什麼這個決定,會導致這個結果,或失敗或成功,是因為什麼。

在結合,古書上的教育,來好好思考,自己做是不是沒有傷害到別人,自己這樣做是不是保護了自己,自己這樣做,危害和好處是什麼。

任何可能發生的問題,都要想到,任何沒有發生的問題,也要當做預算範圍,隨時隨刻讓大腦動起來,長時間模擬和訓練,以達到行知言和一,心身靈歸一。

8樓:無奇之道

恆無相對性,謂之道。

遵道而行以得利,謂之德。

描述事物是否遵從道,謂之「善/惡」。這是道德經中的意思。描述心念行為是否遵從道。這是心學的意思。

知道怎麼去判斷行為是否遵從道,謂之「良知」

9樓:歸一

道為自然,無所不自然。

德為道之於外的表現,凡所大德偕成大道。

善為心之於外的的表現,凡所善心善行偕是大德。

良知為靈性的動態,動則生有,靜則歸無。

10樓:楓雪

11樓:張洪

修行中的「道」是個反求索的過程。從萬物中回歸到三、二、一到0是圓滿。

德為得到,品德啊什麼的那是假象。

善是善於或長處,和善良沒關係。

良知還有點意思,也就是做乙個人的時候自己要知道要有人的樣子。

以上是根據道德經內的內容作出的解釋,良知是王陽明先生提出來的,但他並沒有說的像我這樣直白。

12樓:

在我的理解中,道是規律,規則,邏輯,為客觀存在。德善是人為了避免過度混亂創造出的一種秩序。良知是人接受了這個秩序,並且不去做破壞這個秩序的事,如果有餘力,還要阻止他人破壞這個秩序。

13樓:長風

道生,德蓄。

能生物創造,即為道;能積蓄成全,即為德。

生善,生髮激勵,即為善。

良知,知良,能感知、知覺「良」性的事物並與之互動,就是良知。

14樓:究竟先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善惡為二,德為一,道為本源為虛極。

無明,令道順生。遂妄生一,生

二、生三、乃至萬物。

良知,令人逆流。復歸為三,歸

二、歸一、終合大道。

15樓:玄易道人

這個問題問得讓我不知如何回答。我先問一句,您這問的道德善良知都是誰的概念體系中的?如果問的是現代普遍意義上的,回答是一回事,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無法對應不同先賢的不同理論的概念體系的。

瀏覽了一下已有回答,恐怕都對此毫無意識,自說自話以偏概全。

16樓:Mr hongyu

宇宙世間萬物執行的法則,稱為道。

德,同「得」,古語通假字,明白了萬物法則,也就找到自在本心。

善,與自性本心相應為善。

良知,能覺知到起心動念是否與自性本心相應。

17樓:1212

道是有界限的,神道,人道,鬼道。基於它本身有著無限的隱性特徵,如果沒被人發現它是不會顯現出來的。作為中間人,開口難辨是與非。

越辨越黑,疲憊不堪。於是乎,求神神不靈,求人不踏實,做鬼成乞丐。唯一的解決方案是解脫於三界之外,以身作為驗證。

推薦近佛去智慧型,因為智慧型不存在。練就一身好武功必從心驚膽卻開始。一切權威都得為人民服務。

讀論語得解放得自由,因為時間不存在,人是時間的產物。一切的黑暗都代表著弱勢的體現,黎明時分,一切黑暗都蕩然無存,沒有最強,只有更強!還有一本無字天書《易經》,也稱神作。

它的最高明之處不是教我們發現宇宙的執行規矩,如何逢凶化吉,它的本意是告誡我們遠離危險,保證安全作為最高準則。

18樓:黃忠

良知得以實施謂之善,善良行為獲得正面結果謂之德,德在無知無覺中實現謂之道。

德、善、良知、都屬於名。

如果人為德而德,為善而善,為良知而良知,他所獲得將是一種假和一場空。

梁武帝大建寺廟,然後問達摩是否有功德,達摩說毫無功德。

所謂亂世佛,就和帝王們為崇佛有關,他們是為功德為名利,最後致於赤地千里,所以毫無功德。

而順治潛身修佛,身證了佛性也是可超於聖性的,卻從不認為自己所做會有什麼功德。

自己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已,成為了自己想成為的人,裡面還有一些偷懶和逃避的私心,所以也是一種出於無奈。

但這正是道和德的真義。

現代的人,願做什麼去做就可以了,人的初心,最接近於「道」,而德、善、良知這些東西離「道」太遠了。

所以,儒家多出偽君子,儒家最大的問題不僅缺真君子,也缺真小人。

其實真小人也是真君子,求真才能務實。

不論做實業和做學問,能務實的人並不多。

火能燒火,而火並不知道,人不會因為火災而洩憤於火,這就是火之道,火不能因為要符合於某種德而選擇燒什麼和不燒什麼,條件合適了它就會燒。

人如果並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會對別人有什麼好處,而別人最後認為他是乙個好人,那這個人就是很道德的。

乙個人不幹活就手腫,不回家就不舒服,這是生活,不是道德,但卻是最道德的。

乙個老師讓學生學得開心,自己也得意,這是職業習慣,不是道德,但也是最高道德。

19樓:趙榮斌

天法、道也,

地法、天也,

人法、地也,

德者如地,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利而不爭;

知法如天威不可犯,待人如地法之寬厚仁慈予善信,行事如水般適應實際情況又不失公允是為良知。

要知天法看《易經》

要知上善看《道德經》

要知地法看《論語》

要知物性學科學

要致良知,知行合一,誠信、友善、敬業即可。

20樓:XJBC

道是規律,是真理,大部分人贊成的。但道不是一塵不變的,它也隨時代,社會環境,人們的認知變化而變化。天圓地方是道,地球是圓的是道。弱肉強食是道,金錢至上是道。

德是口碑。

善惡是別人評價你的標準。如見死不救,別人肯定不會認為你是給善良的人。

良知是自己評價的的好壞。如見死不救,是因為自己能力不夠,你肯定不會認為自己沒有良知。

21樓:

邀我幹啥?

沒有什麼道,也沒有什麼良知,沒有善,沒有邏各斯,也沒有什麼物自體,沒有本質與存在的二元對立,不需要什麼傳統的形上學。

人們認識的只是現象,但現象本身就是本質,現象只返回自身,這一切都以存在為基礎,僅此而已。

我是瞎jb扯的。

另外,你的魚缸沒我的草缸好看,既然要搞就搞到位。

22樓:人的哲學創作著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將道分成可道與常道。個人理解可道即人們用語言表達的道理,常道即自然現象中的規律。

打個比方磁鐵相互吸引,這是一種有規律現象,即是一種常道。而科學家研究的得出結論,同級相斥,異極相吸。這種用語言表達的即是可道,可道會因為語言不同,比如英語,法語有不同的表達,但是現象都是一樣的。

道的本質是人眼中或實踐中所能發現的物質本身屬性以及物質之間包括物理運動,化學反應等的規律。德要比道抽象,比如我們說好、壞,怎麼叫好人,怎麼叫壞人?我對德的理解,這個字的本質是帶有個人價值取向的行為規範的結果,即是一種精神追求。

善與德類似。關於良知,你可以去找找王明陽的書籍。個人認為其本質與德也類似

何為道?何為德?何為道德?

楓樹1579 道 就是萬事萬物萬人執行和發展的規律,不以某個人的意志而改變規律,但是乙個人順應這些規律的行動可以改變執行路線 速度和流向。德 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總結歸納,甚至是憑自己主觀感受所發現的對人和事物有益的行為。不管是 溫良恭儉讓 還是各種法律法規,都屬於人們對於 德 的總結與歸納,在現代各...

何為愚善?

客觀上,愚善 很難以具體行為去詮釋 描述。同一種行為,不同的執行者 不同的使用方式下都會出現各不相同的結果。拋除平日裡那些於人無害的部分,日常害人最深的莫過於 自以為幫助了對方,結果卻把對方害得更慘 這類讓接受者有苦難言的 愚善 行為。施以援手的人認為自己作了好事,也確實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然而結果卻...

何為修德,何為修德即行道?

潛心 德也有福德和功德之分。記不記得梁武帝見達摩的那個佛家歷史上很有名的典故?梁武帝問達摩,說我一輩子造寺濟僧無數,可有功德?達摩說,無有功德,這些只是有漏之因,人天小果,真正的功德,並非世間有為之法可以獲得。我們一般說的做善事,助人等等,屬於 福德 範疇,也即是給自己未來積累一些人間福份。而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