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好的文學作品定義是什麼?

時間 2021-05-07 01:51:02

1樓:Sophie

睡前重讀了魯迅的《幸福的家庭》 感覺好的文學就應該是這種文字是有肌膚感的能讓讀者感覺出文字的呼吸感受到每乙個被懸置每乙個被抽緊的卻又貌似輕描淡寫的有蓬勃張力的瞬間閱讀的過程又像是火苗心緒在文字中跳躍但一直不自知地閃爍搖曳直至結尾察覺出文字對自身的嘲笑然後想去探尋有多少這種嘲笑我還沒有發覺想去再讀一遍再去觸控肌膚再去跳躍火焰哈哈閱讀體驗至上主義者

2樓:風之家主

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哈,答案可能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我認為對於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如此,好的藝術作品是強烈表達了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並且這種強烈的表達能夠為讀者所感知。所有滿足這些的我都認為是好的作品。當然也有的人使用更窄的定義的。

3樓:kg hy

我覺得每個人都不需要欣賞所有的文學作品,能欣賞到自己欣賞的就可以了(有點繞)。但一般而言,我感覺出名的作品,一定是在某些方面做到了相當高的程度,比如表達了一種特別的情緒(比如麥田的守望者),或者塑造了乙個特別的人物(比如包法利夫人)。

4樓:

尼采:「文學作品我獨愛以血書者」

就像詞中我最愛千古詞帝李煜,同時期的或同是婉約派的溫庭筠等詞人亦或是當今的我們寫愁、寫思、甚至也可以寫亡國之苦的。但是我們終都是憑想象去抒發感想,無論如何都有種「輕」的感覺。而李煜詞中廣為傳誦的「春花秋月何時了」云云,所表達的是李煜所正在經歷的,是真實發生過的,所以我們這些後人讀到的多了那些真實的史料,他的畫面感更強每一幀都有歷史所對照,它所蘊含的是一種厚重感。虞美人

5樓:LYHLBJ

他人的定義,只有他人知道,你的定義,只有你知道

好比他們投了一塊石頭,我是一片泥潭,而你是一池清水,那麼,究竟我的悶響可取,還是你的漣漪可取?

6樓:莊仕堯

1、文學性。即藝術高度,指純審美,如《邊城》。

2、思想性。即思想深度,觀照人生,如《哈姆雷特》。

3、社會性。即現實高度,剖析社會,如《安娜卡列尼娜》。

4、史學性。即歷史價值,再現時代,如老杜詩。

能有一條即是好的作品,而偉大的作品能兼而有之。以上舉例的作品其實都是兼而有之的,不過在一條裡更突出。

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作品不好懂,那是因為扭曲的社會(一二戰)造成的扭曲的人性,個性的解放和藝術手法的革新。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社會干預,在藝術上也拓展了新的領域和嘗試。只舉一例:

《等待戈多》上有一段著名的對白,大段的胡言亂語,用這種方式,去表達那種荒誕的人性。它無法觸動你,是因為你不能理解那種壓抑,那種虛無的、被欺騙了的希望的絕望。它卻能觸動那個時代的人。

文學作品被過度解釋的危害是什麼?

短矢 如果沒有和權力相結合就沒有危害,參差多型本身正是文學藝術的美妙之處。然而如果某一種觀點與權力結合而被廣泛推廣,不允許異見,成為意識形態的一部分,那麼即使它無限貼近原意亦會造成巨大影響甚至破壞。這種情況歷史上隨處可見,不再舉例。 首先是何為 過度 一部文學作品的內涵理想上來說是無限的,作者在完成...

有沒有哪些西方文學作品與東方的文學作品內容與主題上有相似的?

張清蘊 愛情可謂是文藝作品當中永恆的主題和人類永恆的追求了,甚至不少人甘願為愛情捨棄生命。人類歷史長河當中關於歌頌愛情和講述殉情傳說的文藝作品可謂是不可勝數。英國的莎士比亞所創造的戲劇,講述來自敵對家族的熱戀少男少女殉情故事的 羅密歐與朱麗葉 可謂是家喻戶曉 中國民間故事 梁山伯與祝英台 的 化蝶 ...

你最喜歡的文學作品是什麼?為什麼?

尪侲 對我最重要的叫 自己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本寫 自己 的作者的另一本書巜生活 裡面寫了很多人,有高尚的 卑賤的 平凡的和偉大的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有永逝的韶光,黑暗的時刻,歡樂和痛苦,失意與希望 至於這本書有多少頁,我不知道,還沒看完。 曦兮 李白的 夢遊天姥吟留別 當時讀的時候就又很很壯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