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石黑一雄作品《遠山淡影》?

時間 2021-05-07 00:12:33

1樓:Jimmy Chen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高估自己,認為自己的語言,行為,思維,乃至整個生活具有理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但如果我們能夠讓自己從軀殼中抽離出來,處於第三人稱的視角去觀察日常生活中我們自己的言行,你會發現自己在真實世界中的所作所為和回憶中的樣子有天壤之別。

就如同悅子的回憶一樣,支離破碎,但細節處又歷歷在目,甚至在自己過往的回憶中創作出虛擬的母親佐知子和她的女兒萬里子,再以旁觀者和朋友的身份接近並相處。回憶中的悅子代表著傳統日本文化守舊的一面,家庭和生活氛圍相對溫馨和睦。而佐知子代表的受西方文化衝擊的另一面,是叛逆最求自我幸福,但卻適得其反的困惑。

故事中的「我」悅子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景子是純血統的日本人,小女兒妮基是混血,但全文並沒有談及景子自殺的原由。

英中國人有乙個奇特的想法,覺得我們這個民族天生愛自殺,好像無需多解釋;因為這就是他們報導的全部內容:她是個日本人,她在自己的房間裡上吊自殺。

回憶發生在戰後的長崎,核彈攻擊的後遺症和外來駐軍者的文化衝突,讓城市的居民面臨著生活和精神上看似回覆到和平時的安寧,但卻無法避免暗流湧動,人們在廢墟上開始重建家園,但心理的創傷還沒時間去撫慰。

悅子當時的朋友佐知子是乙個帶著女兒的獨身女人,生活的窘迫讓佐知子必須堅強,或者表面上必須看上去堅強。所以她並沒有過多顧及女兒萬里子的感受,缺乏母親關懷的萬里子養成了孤僻的性格,變成了附近知名的野丫頭,悅子在城市的河道岸邊,廢棄空地,甚至樹林中多次找到離家出走的萬里子。而當時懷孕的悅子處於母愛的天性,對萬里子有了乙份天然的親近和憐愛。

然而佐知子在處理母女關係的時候變得極為強勢,並且和世界上所有的媽媽一樣,懷有「我這是為了你好」——這一萬能的公里,因此佐知子一心想帶萬里子出國,一廂情願去相信她那並不靠譜的外國「男朋友」。萬里子是土生土長的日本女孩,對先進的西方教育並沒有直觀的感受,無法體會到她媽媽給他制定的在異鄉發展的美好未來憧憬中,她所喜歡的是在鄉村小溪中摸魚,收養城市中的流浪貓,以及與附近的男孩子打架,但佐知子鐵了心要離開日本,甚至不惜要溺斃萬里子收養的流浪貓,毀掉女兒對日本童年生活的留念。

她把小貓放進水裡、按住。她保持這個姿勢,眼睛盯著水裡,雙手都在水下。她穿著一件日常的夏季和服,兩隻袖子的袖口都碰到了水。

突然佐知子第一次轉過頭去看了一眼她女兒,手依舊放在水裡……小女孩站在斜坡頂上,依舊面無表情地看著……不知怎麼的,佐知子的頭髮也溼了;一滴水,然後又一滴從垂到她臉上的一小撮頭髮上留下來。

不難看出,佐知子也很痛苦,也很迷惘,背井離鄉對於任何人都是一種折磨。但她選擇以強硬的理由說服自己,也強迫的女兒接受——「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萬里子」。

當然讀到了文末,我們知道佐知子和萬里子是悅子在回憶中虛構的人物,是為了減輕悅子自己對景子自殺的懺悔和罪責。串聯前後關係,大致可以梳理出悅子-佐知子,女兒景子-萬里子的關係。萬里子童年在日本受遭受的不幸,就是日後景子無法適應外國生活最終選擇自殺的理由。

但再完美的謊言也會在透露出真相的蛛絲馬跡,悅子回憶的時候也就僅有一次,也是回憶中最快樂的橋段,她放鬆了警惕,把萬里子說成了景子。

當然文中除了女性視角,作者也通過配角緒方先生和松田重夫的爭執,體現出日本戰後國內的群體反思,掩埋在辛勤繁重的日常工作下看似平和忍耐的心態,卻會在不經意間,因涉及一件小事而引爆,不管是從反戰還是反戰敗的角度。

在經過數週心理博弈後,緒方先生下定決心去找重夫理論,但原以為本該劍拔弩張的交鋒,卻以相互對天氣,城市,氣色,家人和工作等一頓東拉西扯的家常套話中禮貌的開始,直到緒方先生說:

「事實上,我正要告訴她一件奇怪的小事。我看見你家時突然想起來的。一件奇怪的小事……是這樣的,有一天我讀到一篇東西。一本期刊裡的一篇文章。我想是叫《新教育文摘》。」

但這其實是緒方先生準備了幾周的大事,他就是為這來和松田重夫進行唇槍舌戰的,但以日本人特有的禮貌到虛偽的方式開頭。

「緒方先生」——松田重夫提高了嗓門,神態裡似乎透出一絲權威——「緒方先生,我真希望您早乙個小時來,那樣我也許能解釋得清楚些。……最糟糕的是,老師教他們不能看、不能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國家會捲入有史以來最可怕的災難。

」「我們也許是打了敗仗,」緒方先生打斷他說,「但不能因此而照搬敵人的那一套。……我們深切地關心我們的國家,辛勤工作讓正確的價值觀保留下來,並傳承下去。」

最終兩位男配角不歡而散,這兩代人對日本的未來,民族的性格方面發生了分歧和爭吵。

黑石一雄通過錯亂的司空關係,營造的虛構人物,編織的情節謊言,讓這段想拼命忘卻的人生經歷反而更加真實,讓遼遠處山脈原本暗淡的輪廓反而更加清晰。

2樓:山人Steven

聽說石黑自己也表示不算成熟的作品。

不過我覺得這本書的不成熟就像書名一樣,遠山淡影,表面上你們以為我在第一層,你們在第二層,其實我在第五層(司馬語錄)

這本書有太多另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了,這裡就不劇透了。最有趣的是,我發現不光是主人翁,甚至連我自己都在試圖迴避一些不好的東西,把解釋拉向其他地方,比如萬里子樹下流血那段…

後來讀了石黑其他幾部,最近買了克拉拉,粉了粉了。

3樓:乙隻不稱職的公尺蟲

回憶是石黑一雄作品中最重要的題材,他曾說過:「我喜歡回憶,是因為回憶是我們審視自己生活的過濾器。回憶模糊不清,就給自我欺騙提供了機會。

作為乙個作家,我更關心的是人們告訴自己發生了什麼,而不是實際發生了什麼。」

石黑偏愛寫回憶的這一特點在《遠山淡影》中盡顯無遺,書中主人公悅子零碎的記憶幾乎構成了書的全部內容,因此整部作品給人的感覺就像其書名一般,既沒有濃烈的感情起伏,亦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給人一種朦朧的、淡淡的印象。

人們似乎總喜歡自欺欺人,就像我們在面對朋友的不幸時,往往只能無力地安慰一句「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但說出這句話的同時,自己心中總有乙個微弱的聲音在說:「是這樣的嗎?真的會好起來嗎?」

當明白佐知子其實就是悅子後,再去重新審視這本書,便會發現書中有許多反諷和暗喻。例如佐知子和悅子第一次見面時誇讚悅子道「我肯定你會是一位好母親」,以及佐知子在得知無法去美國後對悅子說「我是個母親,我女兒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將這些話與日後的景子之死相聯絡時會讓人感到十分諷刺。

書中還有一段關於佐知子和萬里子目睹乙個母親殺死嬰兒的描寫:

「小巷的盡頭是一條運河,那個女人跪在那裡,前臂浸在水裡。……然後,她把手臂從水裡拿出來,讓我們看她抱在水底下的東西。是個嬰兒。」

這個情節為後續佐知子殺死貓咪埋下了伏筆:

「她把小貓放進水裡,按住。她保持這個姿勢,眼睛盯著水裡,雙手都在水下。」

在上述兩段描寫中,死去嬰兒和貓咪都是被拋棄的物件,他們的死亡亦像是對於景子之死的暗喻。

讀完整個故事,不禁感覺這就像命運所開的乙個無情的玩笑,在悅子眼中看似救命的稻草反而成為日後女兒自殺的繩索,本以為能夠拯救人生的決定反而為自己戴上了無形的枷鎖。

4樓:阿軟

「以極強的情感力量,在我們與世界連為一體的幻覺下,展現了一道深淵。」

是的,這是個一方面地球越來越平,一方面仍布滿深淵的世界。

不論戰爭,至今猶是。

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的歷史與個人的創痛,以及由此引發的時間,記憶,和自我欺騙。

受了傷的人們,我們能怎樣呢?

活著與選擇不活著,都一樣是不可承受之重。

5樓:蘇格汀

我覺得書中悅子所有的言語,動作,表達都是佐知子未做卻後悔想做的救贖…這本書應該讀兩遍…

乙個是事實上所作後悔恨自責的佐知子

乙個是幻想出來救贖自己的悅子

可救贖終歸是救贖…

救贖是要陪上一生的悔恨去挽留自己

6樓:一味清水

週末剛看完

用遠山淡影來描述經年的回憶確實是乙個很微妙的形容自我編織的謊言和已經模糊的記憶混雜在一起構成了悅子對於過去的想象無意去辨析回憶裡的悅子,佐知子,萬里子所經歷的事情裡什麼是真實現實的結果終歸以景子的自殺結束

倔強偏執的母親得以實現離開日本的目標犧牲的是同樣倔強偏執的女兒意志悲劇的結果也就是從此埋下伏筆

景子自殺後悅子編織了這一切回憶只不過是她在用一種欺騙的方式尋求自我安慰

而謊言終歸是謊言,無論多精巧終歸是泡影

雖然作者這種回憶的寫作方式非常高階,但是行文結構上的支離破碎讀起來真不友好。。。。

我果然只適合看那種有完整的開頭發展高潮結局的不高階的書。。。

7樓:Marci

「爬上了山是霧遠處的山我也回憶不起來了是圓的是尖的大概是我想騙自己的樣子吧」

書裡說:就像是人身上的傷口,久而久之你就會熟悉最痛的部分

19.10.2《遠山淡影》

8樓:Taiga

剛讀這本書的時候,前幾章簡直把我搞暈了。從景子的逝去,到佐知子和萬里子的到來,彷彿毫無聯絡。所以難免有些迷糊,這是難道是兩個故事線嗎?

直到纜車這個線索將前面十幾章縫合,豁然開朗。

二戰時期美軍用原子彈轟炸長崎和廣島,故事就從長崎重建中開始。主人公有一天遇見了佐知子(就是悅子本人),一直聽佐知子的碎碎念與抱怨,可以窺的她的生活軌跡。被美國大兵迷住並被拋棄,但瘋狂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其實本人也知道沒有希望的)。

與女兒的關係不是很好,自己也萬分自私,把自己的觀念強行輸出給萬里子(我做的都是為女兒好),實際上只想到了自己。所以,不難得出,景子的自殺與她不稱職的母親(悅子)有很大的關係。 直到面對妮姬的疑問,仍然堅信自己沒有錯,還緊緊抓著纜車上那少得可憐的快樂會議。

直到最後,悅子還是在逃避現實,完全把佐知子分離出去,彷彿與自己無關。可是,怎麼會真的無關呢。正如石黑一雄所說,三角形有三條邊,但每個人總是只看其中兩條。

也許,所謂忘懷,是為了忘卻而懷念吧,不恰好就似遠山淡影一般麼。

人重要的不是年齡,而是經歷,有的人活到100歲也沒經歷過什麼事情。以上

9樓:朝曦

石黑一雄擅長寫不同題材不同經歷,但隱晦的憂傷感卻相同。他總是和讀者一樣以乙個旁觀者的身份看別人發生的一切,因此我們很難捕捉主人公的情緒,只能通過客觀事實分析猜測。《遠山淡影》秉承著這一精神,我們如霧裡看花,仿若青山不遠卻只見淡淡灰影,跟著主人公不那麼可靠的回憶一路疑惑一路尋找答案,終在撲朔迷離背後找到隱藏的真相。

石黑一雄算不算日本文學?

細雪 沒有讀過他的作品,只了解過他個人的出身,所以不敢輕易下結論。不過日本文學應該體現出當時獨特的日本地域文化和不同時代下日本人的生活和思維方式。如果不符合這一點就很難稱得上是日本文學。當然,或許是因為我才疏學淺,對日本文學了解還太少,如有不恰當之處還請指出,我會虛心接受並改正。 芥川 澄 看了其他...

如何評價黑塞及其作品?

乙個借寫作探索的人。我最喜歡的是生命之歌。沒全看完,也看過好幾本。讀者跟作者探索是件很好的事,但個人感覺黑塞很多作品的結尾,跟寄生獸一樣,沒探索盡。但也有所收穫,適合年輕人,比剛探索世界時的刷世界觀式的作品要深刻一些。之所以覺得沒探索盡,是覺得情節合理又難平心意。像那本控訴錯誤教育書的男主,他意識到...

如何評價沈石溪的作品?

沒看過,但是孩子挺喜歡的。看到這麼多人說讀過他的書,長大後後悔,那似乎對於孩子正常成長也沒有什麼不好。只不過這些孩子長大了,看不起自己小的時候了。 Anivia 作為諷刺現實的文學還可以,但他總是標榜自己文章的 真實性 甚至還親口對買他書的小學生說這些故事都是他的 親身經歷 這一點,我就真是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