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習集王聖教序一年左右,該怎麼高階

時間 2021-05-06 19:28:35

1樓:小達達

1.找一點同型別但又有關聯性的字帖來寫寫,比如二王的手札或者王鐸的聖教序拿來換換手。。。。2、如果行書寫久了,產生疲勞感的話,建議寫寫楷書,歐陽詢的千字文,智勇千字文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3、王羲之的聖教序關鍵是學習結字,因為是碑刻加上還是集字,所以在細節和整體性上略顯不足,所以你輔助的臨摹一些蘭亭序和尺牘,然後回過頭來,用蘭亭的感覺和點畫細節再去寫聖教序對你應該會有幫助。

2樓:業餘生活者

最大的問題在用筆。筆法基礎不好,不宜從聖教入手。

宜選用墨跡本字帖,如王羲之、宋人手札和智永千字文等,精臨,打好基礎。

以上是各位老師的指點和建議,結合自己的情況,決定從智永千字文入手,先寫個一年半載的。今天拿到字帖,試著寫了幾張。

3樓:zkaito

說下本人的觀點,供參考

第一,先放棄寫聖教序,聖教序對於初學來說相當困難,刻本導致字本身的筆畫缺失了書寫感,集字又導致缺失行氣,這兩點在行書上是致命的問題。想接觸二王,還是從手札入手更合適。

第二點,我個人是奉行「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這個道理,看了題主的字,我覺得熟練度是有的,有些字寫的相當精彩,但是用筆問題很嚴重,直觀上就是筆畫鋪展不開,這是因為筆畫缺少提按變化和運筆細節導致的,所以我建議還是通過楷書來解決基礎問題,有別的答主推薦寫智永千字文,這點我很贊成,我也是智永寫的比較多,但是智永有個問題在於對用筆和結構的要求較高,寫不好容易落俗,並不太適合初學者上手,我個人建議從褚遂良入手比較好。

第三點,換紙,二王的精彩之處很大程度體現在用筆的細節上,比如起筆和牽絲,少了這些神采也就很難展現,因此我建議寫二王還是要用質地細膩的熟紙,更容易做到細節的展現。

這兩張就是在比較好質地細膩的紙上寫的

這個就是剛剛隨手在毛邊紙上畫的,可以看出筆畫精緻程度的差距

4樓:打翻小黑瓶

寫得比我好,就不敢評價,還有,我覺得紙沒問題,除非你真喜歡智永千字文,否則不學也無所謂。但是聖教不要著急學,把這神龍蘭亭序學精到再說,至於褚遂良版或者虞世南版,個人感覺都不如這版好。

5樓:梁林

你還不會用筆,現在還不適合練《聖教序》。聖教序是刻本,本來就只有骨缺少肉,你再不懂筆法,那就更麻煩了。

先放開《聖教序》,學一二年《智永千字文》,學到能鋪開毫寫字了,再學《聖教序》。

紙不行,必須換。你用這紙是練不出右軍筆法的。

臨寫聖教序,感覺沒什麼進步,還請各位老師指點。

就一寫字兒的 臨碑看間架結構,所以只看碑會缺少筆法。唐人集王羲之的字再刻出來,肯定會帶走唐代的用筆風格。要參考唐人和王羲之手札的墨跡。 紅菜湯 20190914更新 更新最近臨的,自我感覺有一些進步,老師給指點了一下,說要臨帖盡量摒棄原來的東西 以下是三月份臨的 不請自來,最近也開始一點一點學習聖教...

聖教序學習為什麼沒進步?

會古 行書和楷書的區別有幾點,筆法是相通的,看你的感覺筆法還不錯。主要是節奏感和章法的區別。楷書中的節奏大多為乙個筆畫為乙個節奏或筆畫之間為乙個節奏,但行書中因為書寫速度的要求節奏感多存在於多個筆畫,所以在寫行書的時候需要改變一下以往寫楷書的節奏感,這需要大量的練習。再說章法,行書不像楷書,美感需要...

臨《雁塔聖教序》,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求各位指教?

滑滑板 一下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雁塔聖教序我當時沒臨下來,但我感覺好多字啊小細節特別多,我感覺你這個筆鋒不是太好,換支筆要得,然後換紙,你的筆畫好像有點軟piapia的,感覺這類字和瘦金體真的太挑筆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水平不夠 賺夠了錢就退休 說和紙筆關係不大的純屬誤人子弟,褚遂良楷書動作很多。生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