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對無神論者有什麼意義?

時間 2021-05-06 14:11:13

1樓:「已登出」

葬禮本身的意義和無神論沒什麼關係,主要是各宗教及鄉俗的流程問題,有些葬禮辦的不倫不類的確實不合一些人的口味。但入鄉隨俗,流程還是得走一遍,對逝者的感情單獨拎出來。

告誡自己以後自己的葬禮不那麼辦就行了。

我個人認為葬禮其實還是要看逝者生前的意願。

2樓:

推測一下。

安心,通過乙個儀式去安慰和暗示自己,去接受和適應一種不可避免的缺失。

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親密的人離去,意味著自身社會關係的重大變化或者說缺失,原本已適應這些社會關係的意識、心靈也需要對應調整。葬禮、儀式,算是調整的方法之一吧。

宣告原本凝聚在逝者身上的社會關係的解體和傳承。葬禮本身也是一種有限制和規則的社交活動與逝者相關的各方也會藉此聯絡,彌補失去逝者所帶來的關係缺失。

大概只想到這麼多。

3樓:石宇

葬禮不是為棺材裡的人辦的,是為棺材外面的人辦的。

和無神論沒有關係。

死亡是人社會關係的終結。葬禮是儀式,舉行給死者社會關係所連線到的人的儀式。

4樓:

她去世的時候葬禮上按照民俗吹吹打打但是我明白什麼神仙都不存在必須靠自己

5樓:「已登出」

有人說:人這輩子一共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你的心臟停止跳動,那麼從生物的角度來說,你死了;第二次是在葬禮上,認識你的人都來祭奠,那麼你在社會上的地位就死了;第三次是在最後乙個記得你的人死後,那你就真的死了。

這段話出自江南《龍族》。

所以啊,葬禮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儀式,對有神論、無神論者來說,都是有意義的。

6樓:

雩而雨,何也?猶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後決大事,非以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兇也。

7樓:奉命閉嘴

個人認為,總得來說誕禮,婚禮,葬禮都是族群維繫用的社交行為。讓成員感覺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並且盡量維繫這種關係,葬禮雖然逝去的人已經感覺不到了,但是可以維繫生者的感情。

8樓:

大殮便在這驚異和不滿的空氣裡面完畢。大家都怏怏地,似乎想走散,但連殳卻還坐在草薦上沉思。忽然,他流下淚來了,接著就失聲,立刻又變成長嚎,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裡夾雜著憤怒和悲哀。

這模樣,是老例上所沒有的,先前也未曾豫防到,大家都手足無措了,遲疑了一會,就有幾個人上前去勸止他,愈去愈多,終於擠成一大堆。但他卻只是兀坐著號啕,鐵塔似的動也不動。

魯迅先生的《孤獨者》

9樓:

對無神論者,滿月禮,生日派對,婚禮等都有什麼意義,那葬禮就有什麼意義。

只有那些愚昧的有神論者,會認為這世上的一切都沾上了神明的色彩,然後就會以為一切事物對無神論者都毫無意義。

10樓:

把死訊公之於眾,免得日後有人找你找不到浪費別人時間。

你的後人也許能藉機獲得一些經濟上的支援。

給一些許久不見的人一些見面的機會。

11樓:獨角高達桑

我來回答一下吧。我是無神論者,我不相信鬼神。但是老人的葬禮還是請了陰陽先生。

葬禮是我父親辦的。在葬禮的過程中他就像被抽空了,任人擺布。其實這樣挺好的,有個流程。

不會那麼悲傷。

所以葬禮對我來講,只是一種儀式而已,人活著的時候盡力去救他,人沒了就用一種方法來代表他人生結束。

我是共產黨員,父輩的做法我不能阻止。可能我死了,就會很簡單了吧。因為我不信你們的神,所以就沒那麼多講究了。

總結起來就是老人們,我尊重他們的習俗。我自己,就不用浪費這個錢了。可以給更需要的人。

12樓:西樵

一些人離場,一些人成長吧。

我覺得我是乙個無神論者,我覺得人死如燈滅,就是永遠的離開。長到這麼大,經歷了兩位親人的去世。

坦白說在舉行葬禮之前,我對於他的離開沒有很強烈的感覺,但是在那個儀式的某個瞬間,我突然就明白這個人已經永永遠遠的退場了,然後所有情緒洶湧而來,不能自已。

過後也常常會想起,當時那個瞬間的感覺,會給我很多的思考,關於人生意義,關於生死,我會有更多的感悟,這些東西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在某些事情上的抉擇,在某些問題上的態度,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成長。我覺得生活裡會需要這樣的特定的儀式,去紀念某些東西,去點醒某些情緒,去明確某些態度,去促成某些成長。就是這樣吧。

今天正好和朋友聊到這些,又恰好看到這個問題,就很無恥地自己跑來答了。冒犯之處,實在抱歉。

13樓:一休

也許和問題關係沒那麼大,,但我覺得葬禮最好不要對無關的人造成太大的影響,中國老式葬禮陋習真的挺多的,希望平和的懷念祭奠親人,不要成為各種道士,和尚的斂財手段。

14樓:楓羽

尊重屍體啊,對活人的一種尊重啊。我們對你的愛和懷念。我們在你的葬禮上共同回憶與你的美好時光。葬禮結束,我們也要負重前行。

15樓:劉曲奇

玄玄道士的回答已經非常好了。

古代人可能不知道死者遺物上殘留著病原體,但是有經驗,使用過死者的東西,大概率會患病甚至死去,所以將它燒掉,並且視為不祥。人類是經過了艱苦的奮鬥和長期的掙扎,由危機四伏的荒野走到今天的文明高度的。有很多的行為被保留下來,極有可能是因為,經過了實踐的檢驗,這個行為有效用,所以它能代代相傳。

當然不乏有一些偶然,有的是當年有用,現在沒用。於是變成了單純的精神意義。乙個人做些無用功,是很有可能的,但是葬禮持續了幾千年,無數代人試錯,錯誤的可能性變得無限小。

而且更重要的,無神論者也有精神需求。親人剛去世這幾天,是家屬最難過的,你乙個人在家裡越難過越鑽牛角尖,容易危險。親戚朋友來的一多,說說話開導開導打打岔,還好受點,你要是難受的犯了心臟病也有人給你送醫院。

16樓:outsider

生活需要儀式感。

和端午節要吃粽子、元宵節要吃元宵相比,乙個生活了幾十年的人離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需要一場鄭重的儀式來告別。

17樓:無涯

葬禮實際上是辦給活的人的,親人逝去,活的人會無比悲傷,甚至想要隨之而去,白眼狼除外,所以葬禮的存在,是通過一系列儀式,讓活的人接受親人逝去這個事實,一定程度上緩解悲痛

18樓:櫻花爛漫

(_)搞啥子,又不是只有一群黑衣人在教堂裡面對著棺材哀悼,外面下著雨才算葬禮。中國的喪事就不算咯。怎麼什麼都偏要扯上宗教信仰。

(_)葬禮不僅僅給了我們乙個機會聚在一起並評價死者的一生,更給了家人朋友時間撫平身邊人逝去的悲痛。

重要的是儀式感,無論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都缺不得

19樓:丁長老

《禮記》中孔子說:

「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智,而不可為也」

就是說對待死者,不可以按我們所知道的(徹底無神論,死了就死了,啥都不做)或者只按我們所希望的去對待(徹底有神論,希望靈魂存在,能上天堂或者下地獄或者輪迴或者復活)

應當採取中間方式,就是兩者都要有。這種方式就,對待死者,要像他還活著那樣。

另外乙個儒家大神荀子在他的《禮論》中說:「禮者,謹於治生死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

終始俱善,人道畢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終。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無知也,是奸人之道,而背叛之心也。」

這段呢說,大家做事要有始有終,別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別活著一套,死了一套。這就是是奸人,背叛了。後面還一段具體例子的,先跳過了。接著說其他的。

關於葬禮的意義,《禮論》裡是這樣說的「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始終一也……故葬禮者,無他焉,明死生之意,送以哀敬終周藏也。」

所以葬禮,就是一種對待死者就像對待生者一樣的儀式,是讓大家明白什麼是生什麼是死,讓大家做事情呢有始有終。

差不多就這樣吧,早上時間不多,其他的就不摘抄了。

參考資料《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

2019-3-12

20樓:Rex

無論是葬禮的舉行,或是清明的祭掃,都只是為了讓我們這些尚留人間的凡人們心裡好受一點,我們不願喪失和逝去親人的最後一絲聯結。

我們祭拜的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凡人,從來都不是什麼神。

21樓:wings

葬禮算是祖先崇拜,宗族文化的衍生品吧。。。這和有神論無神論有啥關係?

反正對於我這樣乙個出生在社會主義國家的新時代青年來說,葬禮主要的作用就是寄託哀思。(對於某些人也有攀比的作用emmm)

22樓:

你也許不信神,你的家人也許都不信神。可是大家總要對你的人生進行最後一次總結,畢竟這是最後一次看見你的機會了,因為以後只能在遺像和回憶裡了。

23樓:

死人就不講排面的啊

悲傷啊,悲傷當然是有的

但說來說去就是乙個面子,死人要面子,活人更要面子,家裡長輩過世了你不轟轟烈烈來個大場面讓街坊四鄰看看,還要不要臉面啦?有錢要搞,沒錢欠債也要搞,要搞得轟轟烈烈。

什麼叫面子?你放禮炮來個幾十響放得幾個村子都能聽見,來客送的花圈能從家門口排到村口,宴席怎麼盛大怎麼來,流水席十幾桌鋪開,吹奏的樂隊怎麼也得湊齊各種樂器來他個幾天幾夜全村都不能睡覺,還要請專門的人來哭喪,人家畢竟是專業的,哭得比我們這些晚輩還傷心,哭聲又好聽。雖然我不太理解,但這就是上一輩眼裡的面子。

順便如果我死了希望不要來這一套,太俗了,燒完往海浬一撒完事了。但是子孫怎麼想,又要怎麼表現自己的「孝道」,怎麼保全自己的臉面,死人是沒法管的。我爺爺遺囑就是不要大操大辦,但根本沒人聽這個意見。

當時我家還很窮,為辦喪禮搞到近乎欠債的狀態,但最節儉的我媽都沒說過乙個字的反對。葬禮到底是什麼呢?並不是沒有悲傷,但是不是過於拘泥形式了呢。

這件事在我小學的時候,就經常思考了,但我我至今仍然沒法說出乙個字的反對。

24樓:vvbbbbbbb

事實上,這個問題可以擴充套件為「任何形式的儀式對於無神論者有什麼意義?」。這麼說吧。

不管是葬禮還是其他種類的儀式,其主要意義在於讓參加者達成某種共識。比方說婚禮,其意義在於讓新郎和新娘(以及賓客們)達成「現在我們已經締結了婚姻關係」的共識。葬禮則是為了切實可信地向大家宣布「此人已死」。

實際上,獲取各種證書和檔案,以及在特定場合下出示這些檔案的行為也可以視為某種儀式,目的在於讓雙方達成「此人是XX」或者「此人有某種能力或某種經歷」的共識。同時,儀式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創造就業機會,促進人們消費。

25樓:我拒絕

我懷念我逝去的同志,懷念那些為我們共同理想共同事業而死的同志,懷念那些為我們指引方向的導師。

懷念他們,是為了告訴自己:前進,不要忘記,我們的力量由什麼組成,前進,不要忘記,我們為了什麼而奮戰,前進,不要忘記。

拿破崙是不是無神論者?

小草 被當做無神論者或有神論者會幫助他的事業,他就是無神論者或有神論者,他經歷幾十場戰役,有望遠鏡和最佳觀察位置,他看到無神論者和有神論者都被大炮炸爛,大炮多的一方贏。 五水合硫酸銅 那得看你怎麼定義 無神論者 是認為世界上沒有人類認識能力以外的神靈才是無神論呢,還是只要不認為有超常態力量的意識體是...

無神論者都有哪些逸事?

梵天 記得小時候,上山玩耍 廣西的山旮旯,到處都是野草,還有孤墳,正巧拉肚子了找了個溝解決了,但沒紙啊,我可是21世紀的美好青少年啊,手指是不可能的 最後用了別人墳頭的金紙銀花,真的是罪過 爾撒 一塊人骨頭,爬滿蛆蟲,沾滿口涎,沒有肉,只有臭,討人嫌,狗卻啃得甜又甜,它不怕天神之主在旁邊,不羞慚!下...

無神論者都很敏感麼?

ztmjl 不敏感的。我覺得題目應該把無改為有。某馬姓男子好像認為,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宗教迷信會逐漸消失。這也是我黨制定了相關政策的原因。 殤風 我沒覺得你女朋友敏感。我覺得她只是單純的指出你的邏輯錯誤吧。只是說以 因為不用燒紙就信教 這個結論來說,你應該覺得無神論更好才對,不但不用燒紙,連祈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