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漢字在日語韓語中仍在使用,在現代標準漢語中幾乎不使用?

時間 2021-05-06 12:25:49

1樓:

「華」在日文中是花的意思,比如花道多用「華道」表示。

只能說我們祖先愛美,自稱住在中原的像花一樣的民族。為什麼是華夏呢?因為夏花燦爛。

2樓:sixZI

茹毛飲血,含辛茹苦的茹,除了在成語中使用,日常生活裡幾乎不使用

但是在日文中卻非常常用,茹でる,意思是把菜放水裡稍微燙一下

3樓:PikaLiiiiii

kuò

在漢語中指箭搭在弓弦上的尾部箭羽。

在日語念はず(hazu),也有同樣意思,但更常用的意思是指「理應做的」或者「理所當然的理由」這樣的意味,很常見,給幾個例句吧:

明日著くはずだ。——明天應該會到的了。

そんなはずはない。——不可能會那樣的(對理應的事表示描述)

あの溫厚な人はずがない。——那樣敦厚的人不可能會說那麼刻薄的話的。

漢字古同「刊」,現在已經基本看不到了。

日語裡讀作しおり,這是個我挺喜歡的日語詞,因為同音同義的另乙個漢字寫法是「枝折り」,指的是書籤,或者是指南小冊子。

尤其是「書籤」這個意思我很喜歡,看書的時候,折下路邊花的一根小枝條,夾在書中。(雖然有點破壞環境 )

而且這個字的字形也很形象,像一本攤開的書,夾著一支木條呢。

(以後想到別的再補充)

4樓:

今天健身的時候想到乙個字「驛」,雖然在中國大家都認識這個字並且知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但是這個字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很少用了,因為驛站這個東西在現代已經消失了。但是在日語和北韓語中,這個字仍然在使用,是車站的意思,比如說東京站日語寫作「東京駅」。

平壤站的北韓漢字寫作「平壤驛」。

但是漢語中使用「站「這個字,而不是使用「驛」,因為漢語受到過蒙古語的影響,元朝以前,驛站只稱「驛」。元朝疆域遼闊,為了維持龐大的帝國,於是強化了驛站制度,時稱站赤。元朝之後通稱「驛站」。

現代交通系統出現後,漢語中把集中乘車的地方叫做「站」 ,而北韓和日本由於受到蒙古帝國影響較少,而採用了更古老的名詞,稱之為「驛「。因此漢語中某車站被稱為」xx站「,而日語和北韓語中稱為」xx驛「。

韓語中的漢字訓讀現象為什麼比日語少很多?

夕凪 個人認為,乙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日韓語文字型係發展邏輯不同。不同於音讀體系直接寄生於漢字,訓讀體系發展的一大前提是表音字母體系的成熟。因為古代受漢語影響深的國家自然以音讀為貴,在此情形下如果沒有表音字母專門記錄民族讀音的話,民族音就會慢慢被漢語音取代。歷史上日語韓語乃至於所有被漢語強烈影響的語言建...

韓語中的羨餘現象是否和漢字的減少使用有關?

十歲蘿莉 我個人到覺得這個其實有點像日語中的送假名現象,只是因為南韓後來不用漢字,導致後面的 送彥文 和前面的漢字重合了也沒人懂了。 Seine Freiheit 把漢字詞當外來語可能是乙個因素。其實參考漢譯英經驗,這種現象並不罕見,比如說某種把 長江 翻譯成 Changjiang River 的譯...

學習韓語和日語的作用有哪些?

木青 學習任一小語種,作用都還是挺大的,畢竟技多不壓身,我學的是韓語,現在是過了六級啦,所以對韓語的了解是比較多的。說一些我了解的吧。韓語初級的含金量沒有那麼高,但是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韓語是屬於入門難,後面簡單拿到語言,所以說,前期基礎一定要打好。韓語中級有一定的含金量,學了之後日常對話是沒有問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