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古之學者必有師 ?

時間 2021-05-06 09:55:31

1樓:南書房1966

學者必須有師語出自荀子,師說,他說的是求學的人要有老師,有師承關係,有學術體系。當然您想開宗立派那更好,具我所知,有文獻佐證的,孔子向多人求學。

2樓:丹頂鶴

問題:如何理解(古之學者必有師)?

回答: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學」,遠古就有,「師」,遠古也有,從師學藝,遠古還是有。就是弄不清不楚這一「師」字是什麼時候才表示有道德,知識,技藝的一種人,可以教育他人的人。

「師」,從「幣",從「bui」,2500人為一師,表示多數,左邊的bui字傍,也表示眾或多,絲毫沒有當老師的意思,是什麼時候起「師"才成「師傅」的?我也想知道?真誠求答。

3樓:葉同學

後面不就寫了嗎?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這種就是古之學者的老師啊。

4樓:七十億零一

既是學者,當然要有師。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文章文化只不過是乙個工具,人可學之師遍滿宇宙,沒有拘擬。不必苛求師從是誰。

5樓:andyanancy

狹義的說:古代尤其是孔子以前,知識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系統的學習知識,禮法,政務,離不開師、傅的教化。

廣義上說:在現代化的知識傳播媒介和平台,如:海量的書籍,易用的網路,免費圖書館等,以及大規模的社會化教育體系建立健全之前,知識的傳播主要依靠人,就是老師的知識、經驗和記憶能力。

而老師自然還有老師的老師,以及老師所承載的文化傳統。

所以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6樓:吉祥如意

古之學者必有師。也就是說想要學到真正的本事就必須拜師學藝,如果不想學到真正的本事就不用拜師學藝,不拜師學藝就學不到真正的本事而學到的都是些花拳繡腿。

什麼是真正的本事呢?老師不但要教給你知識,還要教給你智慧型。這個智慧型才是真正的本事,這個智慧型才是拜師學藝的真正的含義。

如果你不拜師學藝,你只能學到知識,而學不到智慧型。學不到智慧型,知識再多也是枉然,頂多是個高學歷的傻子。

現在的學校只傳授知識不傳授智慧型,所以學不到什麼真正的本事。要想學到智慧型,就去拜師。學習老師的思想,學習老師的思維,學習老師的主張,學習老師的為人處世,揣摩老師的一舉一動,最後超越老師而做到青出於藍勝於藍。

老師高興,自己也高興,因為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超越自己。

愛因斯坦對學生說:你們現在學的知識都是前人研究出來的知識,所以你們應該有所增加才對。

7樓:DaRenXin

聖人的老師是天地。

正所謂天地人三才。所以聖人以天地做卦,以天地乾坤為正位,那麼,明白天地的東西就是人王,也就是人世的老師。

所以大德與大賢都是天命本位而至。

與外面獲取知識無關。

也就是說只有天地之道為大道,才能與天地參矣,所以做什麼老師都足夠了。

中庸曾云,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

也就是知天知人的境界,你敢說這個人不是知行合一。

所以,中庸右第二十二章曾云,惟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能贊天地之化育,能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與。

也就是君子之師是天地人三才的終極結合,也就是君師,也就是儒學中的聖人級別,可以這樣理解。

所以朱子在大學序云,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於其間,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以複其性。

也就是朱子的理學,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也就是使天下人被教化。

你要說,不是天命本位而至,天地人三才怎麼能其樂融融。

詩曰,桃之夭夭,其葉臻臻,之子與歸,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中國人。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中國人。

不是因為德行淳樸,你去教任何乙個人,試試?

所以儒學大學雲,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循序漸進,依次踐行。

所以,其實不用推導,平天下必在儒學!

儒學正統,保留其解釋權。

8樓:力牧

問題很清楚,但是你下面的說明卻讓人摸不著頭腦。至少我是摸不著頭腦的。

首先,「古之學者必有師」這句話,我剛查了一下,是出之韓愈的《師說》。那麼首先,這句話中的「古之」是啥意思呢?我們一般說古代,就我個人的理解或感覺,所指應該是清以上的朝代的歷史。

所以韓愈在說「古之」的時候,所指應該就是唐以前的朝代的人或事。

「學者」又是啥意思呢?在我這裡,我把它當「求學的人或追求知識的人」理解。

「師」呢?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

如果,我們把「古」推到人類的最早,那麼,誰又是人類的老師呢?排除未知的情況,人類的老師只能是天地自然。我們最早的祖先,就是從天地自然中學習,積累總結並傳授給下一代。

而學習的根本動能就是生存,為了更好的生存。

所以「古之者必有師」的意思,不外就是說,古時候那些求學求道或追求知識的人,他們必定都有自己的老師。這個老師,它也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天地自然。

能解讀一下「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句話嗎?

致遠者說 用幾句話來註解一下 古之學者為己 古人追求 內聖外王 和 窮理,盡性,以之於命 追求的是修養品德,了解身體,以合於道。就是為己 今之學者為人 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把自己培養成材,成器,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賞識。就是為人 禮之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之學者學習是為了自身修養的提高,而...

如何理解「有失必有得」?

自辛 自己失去一件東西,可以客觀地將其看作乙個現象。從目前這個角度,這個現象是失去,是不利,而用另乙個角度審視這個現象,同樣的事物卻是獲得。為什麼呢?因為這件事情既然作為一件事情,必然存在某種事物的變化,那麼必然會至少有乙個量在一處消減或增長。而這消減或增長採取不同的參考係可以得到不同的觀察結果。相...

如何理解「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

對抗虛無 看似更便捷,實則更複雜 因為驅動這種便捷必然要使得整個系統變得更加的複雜化 熵增 這種複雜化的成本甚至遠遠大過了問題本身 所以 老子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莊子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 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 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