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如何理解這個時代的孝道傳承?

時間 2021-05-29 23:27:02

1樓:

中國自古至今可以說是最講究「家國一體」的國家了,從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天子是天下的大宗,是最大的大家長,到最近的家風家訓建設,國家的建設離不開家庭的建設。家庭關係無外乎父母子女關係和夫妻關係,而前者是後者的起點而

2樓:徐曉軼

都已經回答過幾十個關於孝的問題了吧:( 車軲轆話就再翻來覆去的說唄今日之中國和傳統中國是截然不同的社會基礎,傳統中國的社會秩序建立在家庭上,所以孝、夫妻和睦是傳統中國的社會基石,而今天是強調個人權利、強調法治的市場經濟時代,社會基石是法治是對個人權利的保護。

所以孝在今天只是私德問題,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基於親情的互動。

另一方面,今日之中國雖和傳統中國有巨大的差異,但文化一脈相承,精髓沒變,也就是說我們依然強調與人為善,依然要依靠熟人間的溫暖和支援來安身立命,所以父母孩子之間的親情仍然是所有情分中最重要的那個,依然要給予重視。

我回答過這麼多孝的問題後發現,問題其實在於兩代人對個人空間的認知有極大的差異,父母總覺得是對孩子的好,而孩子卻認為是對其干涉,導致親情撕裂。所以呢,多些體諒和寬容,父母方要理解時代變了,傳統觀念要調整,犯錯了該打當然還是要打,但尊重必然得到空前的重視;孩子也要多體諒體諒父母。

父母在,不遠遊 在當代還適用嗎?

公孫尹 無論古今中外,人的情感是相通的。這句話不是講大道理,而是有著背後的一種精神核心和人最真摯自然的情感,這是要體會的,也是永遠不存在過時的。 sasxas 我們都是只說前半句,後半句不提,那這話就完全變味兒了。記得非誠勿擾的主持人孟非經常用一句話警示大家,不要忘記後半句,遊必有方 父母的生活是他...

您怎麼看待「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

公孫尹 這句話要講全,後邊還有半句呢!遊必有方 而且這不是怎麼看待的問題,本來這句話背後所蘊涵的就是一番情感,無論你怎麼看,人生而自然就有的情感都擺在那。論語 中講的話很多都是平常處見真性情,寓有深意,需結合生活經驗 現實境況和自己的真情實感細加體會的。絕不是人怎麼看待的問題。這句話的理解除了後半句...

在現代社會,父母在不遠遊還有意義嗎?

不要叫我小姐姐 有,父母生你養你,諸多不易。當父母還健在,你卻選擇遠遊,那你為什麼不帶上父母一起去呢?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父母健在好好的孝敬他們,遠遊你也可以帶上他們一起不是更好嗎? 清茶一杯 你這句話沒說完全,全文是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對乙個人在有了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