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佛的人 會對上師瘋狂的崇拜?

時間 2021-05-31 04:10:10

1樓:籠外出生的鳥

這種問題本身就帶有誤導性,什麼叫學佛的人(都)會『瘋狂』的?首先你雖然沒寫都字,但你題目就是這個意思,另外瘋狂的?誰說學佛的都瘋狂了?

你這種誤導性的問題本身就帶有導向性,如果你本身就帶有偏見,那你不需要提任何問題,因為你自己心裡已經有了『希望』看到的答案

2樓:木偶

那是密教四皈依,密教跟顯教(應該是這個名)不同,你的儀軌,咒語等都來自你的上師,你對上師懷疑人家憑啥教你阿,如教你個咒,你就問上師,你這發音沒錯吧,某某的發音是什麼樣的,你這音不准,或你這儀軌是不是有問題啊,又或你這個咒準麼,你證明個給我看看,額,你覺得人家還能教你麼。

顯教則不然,顯教更傾向依經依教理,只依佛說,除了佛陀和彌勒菩薩外,都可以引佛經質疑,例如高僧傳里鳩摩羅什總是感嘆如果自己造大乘阿毗達摩肯定超過迦多延尼子,龍樹菩薩和世親菩薩也沒少批迦多延尼子,龍樹菩薩當年可是在說一切有部出家的,迦多延尼子可是說一切有部的祖師,舉個例子說下說一切有部多看重迦多延尼子,當年世親菩薩造俱舍論引經部嘲諷發智論,說一切有部的眾賢造了兩個論噴世親菩薩,堅持認為迦多延尼子說的等於佛說的,還要去堵世親菩薩「家」門。陳那菩薩也幹過類似的事,額,貌似這是漢傳佛教法脈的傳統。

龍樹等菩薩們做這種不是為了抬高自己,而是為了回歸佛經,駁斥小乘各派阿毗達摩裡因孤取佛經產生的錯誤觀點。

大乘論都是為了幫助新學學習佛經,如,龍樹菩薩的十住毗婆娑論開篇就說,若有福利根者,但直聞是十地經,即解其義不須解釋,不為是人而造此論 。這句說白了就是,造這個是為了後世能力比較差的人學習佛經用的,如我這樣的,如果能力比較高還是建議直接讀佛經。

3樓:梧桐

尊師重道是佛法修行的乙個重要環節,假如不尊師,難以生起對佛法僧三寶的淨信。但是所皈依的必須是維護佛門正法的真善知識,而不是盲從和依附,以愚忠之心去尊師重道。

佛法中的上師只有佛可以承當,藏傳佛教在皈依佛法僧三寶之前,加乙個皈依上師,變成「四皈依」,其實是為了籠絡信眾、控制人心,將上師推到佛之上,建立了「佛上佛」的概念。而佛是無上正等正覺,又豈會有佛上之佛,這也證明了藏傳佛教的無知和傲慢,屬於典型的佛門外道,是破壞佛法最重者,有志學佛的人不可不察。阿彌陀佛!

4樓:一二三

因為那種崇拜是藏地的傳承,他上師就瘋狂崇拜他上師的上師,然後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那只是形象的。實質是啥就是這個上師不是你認為的那樣,他只是拿來當實質上師的影子。

本來他就是乙個人,以你自己給自己催眠幾年,你自己就瘋狂的崇拜他,而且還會鼓勵你去崇拜。實際上那是假的,上師不是你認為的那樣。它就是你自己的自性。

不在外。瘋狂未必是好的,但是有些喜歡崇拜的會鼓勵你去崇拜。這是讓你死在假相上

5樓:老郭

我實在不喜歡那種三句話不離感謝上師加持之類的人。

有個信藏密的師兄,媳婦懷了二胎,非常興奮的在群裡和我們通報,一句媳婦懷上了,跟了三句感謝上師……我實在沒忍住,反問了一句,你媳婦懷孕你感謝乙個和尚幹什麼?

6樓:陳璽謠

在藏傳裡,上師是人,但是只要認定了上師,要拜、要信,可能會被罵、被打,如果讀《密勒日巴尊者傳》就會知道,還有可能被打得很慘。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把上師放在第一位?

其實搞錯了,學佛的從來都是把三寶——佛、法、僧放在第一位的。

藏傳有佛、法、僧、上師,外行人以為是四段,其實是一段。

佛是覺者,法是佛語,僧是佛子(佛陀的延續)。

那上師呢?

上師是佛陀化身,是佛法的持有者,是佛子,由此,對上師的崇信即是對三寶的崇信,不疑上師即是不疑三寶。

當然,如果覺得上師有問題,可以去依止其他的上師,上師可以有多位,唯根本上師只能有一位,這位根本上師是傳你成佛訣竅,讓你明心見性的上師。

這和禪宗是一樣的,出家以後可能會依止許多和尚,但是讓你明心見性那一位才是根本上師。

舉個例子,惠明禪師原本是在五祖弘忍座下,即五祖弘忍是惠明的上師,但是沒讓他明心見性。直到六祖惠能得衣缽後出逃,惠明追上奪衣,惠能一句「不思善,不思惡,正此時,哪個是你本來面目?」一下子惠明明心見性了,嘆道:

「惠明雖在黃梅(依止五祖),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惠能)即惠明師也!

」這裡的「師」就是根本上師,但是惠能沒有認,而是說「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惠明禪師答應了,但是後來為了表示對六祖惠能的崇敬,把自己的名改為道明,以避諱惠能的「惠」字。

所以問題不在崇拜,問題在瘋狂,瘋狂的原因就是錯把上師當作了根本上師。

7樓:護法居士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所說法師。云何名為法師。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來所說法師義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佛告比丘。

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

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

是名如來所說法師。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踴躍歡喜。作禮而去。

8樓:慵懶的造物主

個別現象吧另外這只說明還沒真的入門啊哈哈還在迷信轉正信的路上

另外修行是要時刻盯著自己的才行多關照自己還有什麼可以提公升的改善的地方見賢思齊阿彌陀佛

9樓:正知苑

漢傳的很少,藏傳較多,為何?藏傳明確要求要視師如佛,絕對相信不得質疑。

其實佛的教誨是:「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供參考。祝福。

10樓:開口暢聊

不是瘋狂崇拜,而是學這個沒有引路人根本搞不定,要麼成神經病,要麼成蠢迷信,要麼學了半天學了一堆理論沒啥用,所以老師很重要

一句話,佛法不是哲學,是修行,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真正的老師都是有真實功夫的人,不僅如此,佛法要求我們要有恭敬心,恭敬他人也恭敬自己,令自己真正的謙虛,才能擁有真正的自信,對自己的老師保持恭敬心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這不是偶像崇拜,而是被智慧型引導後的一種感恩與恭敬

ps:知乎上一堆不了解佛法就喜歡瞎槓的人,您在這平台問這問題沒什麼意義

11樓:很多人

首先,學佛的人對上師瘋狂崇拜的不多,因為學佛不允許瘋狂。

其次,如果題主發現哪個人瘋狂崇拜了,不用管他,因為他已經瘋狂了嘛....

12樓:眾景

這個問題很頭疼,也是事實。佛陀教法在娑婆世界只有1萬年左右,現在是末法時期的第乙個一千年。種種佛法衰敗的跡象已經很明顯。

這也是事實。佛陀教導要以戒為師,依法不依人。背離這些根本就是衰敗。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佛陀的預言,已經成真了。沒辦法眾生共業所致。

13樓:普波居士

你說的是藏傳佛教,我們的漢傳佛教根本就沒有這種事。

不信,你南方北方各個寺廟走一走,看看誰對上師瘋狂的崇拜了。

各個宗門有各自的規矩。就是藏傳佛教也沒達到瘋狂,沒人會失去理智的去瘋狂。

14樓:陳陳啊

尊佛尊師自然沒有錯,可是師的水平能力修養人品道德操行等等,這就有區別了。迷信,就是迷之信,為什麼?不要迷,要正信囉!有點點難。

15樓:慈悲喜捨

我們佛教是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最尊貴、在最前面,其餘出家人、實義出家人都在僧的範疇、只能在佛的後面。

六念:念佛、唸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佛最尊貴、在最前面,其餘出家人、實義出家人都在僧的範疇、只能在佛的後面。

題主所說的那些人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回事

16樓:墨墨

如果是崇拜,可能因為看到世間某種能力。如果瘋狂了,可能是太讚嘆那種能力了

言歸正傳,那並不是崇拜更不瘋狂可能比較接近珍惜(但也不完全是)。上師是謙卑的,讓你無法與偉大聯絡,他不炫耀,讓你都不知道他有什麼超級能力,他說著最平常樸實的話,做著重複而又看似簡單的事,於常人不同的是,他所言所行全是為了利益別人,自在快樂的做著要換成普通人早就煩透了的工作。因為他的輕鬆自在甚至詼諧幽默,讓每個有緣眾生那顆流放在外的心得到了安置,那是只有你親自體驗才能感受到的感覺。

為什麼學佛的人這麼多,成就的人卻很少呢?

乾元山太2真人 因為聰明人太少了。有些人真的學,學了一輩子還當真事兒一樣學 而有些人學了一半發現這東西太扯淡了,然後開始編開始騙,讓那些不太聰明的人覺得很有成就。 妙吉祥身 末學才淺文疏,只作簡要分析。首先,從巨集觀角度梳理。南無釋迦世尊肉身入滅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雖在世尊之後的各個時期不乏諸多菩...

為什麼南懷瑾有這麼多學佛的人崇拜?

菩提心 本人贊同南師把心經不生不滅的不生說成是無生法忍。因為不生所以不滅,忍是安住的意思,安住在此理上。凡夫與聖人區別在於,聖人可以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大道至簡才便於理解與實踐。而凡夫恰恰相反,喜歡複雜化才能顯出自我追求的價值和成就感。所以我們應不斷向聖者學習,修正知見。 海西舉人取名 物以類聚,人...

是不是有很多學佛的人學的觀點極端了?為什麼?

學佛學到最後,越來越寬鬆,越來越寬容,對經典也能抱著似信不信的態度,這算學通透了。越學越極端,越原教旨,對自己對別人要求越苛刻。那只能說學瘋了 普波居士 嗯。你把一些佛法初學者 愛好者以及修不得法 壞佛正法,破佛戒律的一些不合格的學佛人的弊病都表現出來了。當然你也暴露出自己對佛法是十竅通了九竅。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