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佛的人這麼多,成就的人卻很少呢?

時間 2021-05-07 00:43:18

1樓:乾元山太2真人

因為聰明人太少了。有些人真的學,學了一輩子還當真事兒一樣學;而有些人學了一半發現這東西太扯淡了,然後開始編開始騙,讓那些不太聰明的人覺得很有成就。

2樓:妙吉祥身

末學才淺文疏,只作簡要分析。

首先,從巨集觀角度梳理。

南無釋迦世尊肉身入滅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雖在世尊之後的各個時期不乏諸多菩薩祖師續佛法脈,開演正教,但與釋迦世尊親授必然有所差距。

況,釋迦世尊為利樂不同根器眾生開演八萬四千法門,而此正宗佛法的傳承隨著時光的推移,於今便示現出種種教派宗風各異的局面。本不分別,奈何凡夫偏偏妄作分別,由此作種種不淨業。

最值得警醒的是,諸凡夫眾自身五蘊尚不得脫,又有自釋迦世尊住世以來就沒有停息過的壞滅正法,斷人慧命的妖魔精怪來搗蛋。

時至於今,末法時期,此壞滅正法之魍魎妖魔更可謂是魔焰滔天!

故而,種種邪論、種種邪師充遍世間。

或現白衣身,或現沙門身,或現宰官身,或現學者身,依種種形象,種種名相壞滅世人耳目。實在難以道盡!

正所謂,魔強法弱,正是如此。

其次,以世人個體角度來說。

又現在的世人,特別是在我們國家,絕大多數生活在乙個無神論為主流的大環境下。加之,現代人對古文言文精通者寥寥無幾。故而可知,文化斷層非常的明顯!

是不是無神論就是對的,有神論一定是不對的呢?作者這裡只講幾句話,無論有神、無神,不過是乙個人對外部世界的認知觀念,即世界觀。它不是價值觀。

但很微妙的是,世界觀卻會影響或決定我們的價值觀。還有乙個最最使人迷惑,也就是說廣大人民只論有神與無神的選擇,卻永遠沒有擺脫他個人的依賴性,或者說他個人的惰性,以及由這個依賴的惰性而產生的迷信。

說的再直白點,不管你是有神論,還是無神論。只要你沒有正知正見,你就會迷信。決定無疑!當然,聰明的網友或能思索的出來。這裡作者就不打算展開講了。

又,凡夫世人根本無法辯識聖凡之別。往往大部分人還要被某些有顯赫的世俗名頭的在家或出家人蒙蔽。他就不知道,他所追慕的大師,或法師,法王實則就是妖魔乙個。

為什麼如此呢?!因為眾生找不到鑑別聖凡的標準和方法。大多世人往往以偏邪的知見進行鑑別。

也就出現了,把真正的佛菩薩誹謗汙衊詆毀的不成樣子,卻對只有空洞理論,毫無聖證量的凡夫追捧有佳。不得不說,這是末法時代眾生的悲哀!

自不能入聖知見,卻偏偏又入邪見坑!追慕虛偽無實的偽善相似佛法!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大多數的學佛者其心地並不真誠!

他不是奔著成就去的,他的心是有染汙的,由染汙的心追慕佛法,得來的定然是妖魔偏邪後的佛法,從而認不得真實的聖者。不僅認不得,恐怕對真正的佛菩薩還要誹謗汙衊詆毀的不成樣子。再加上,諸學佛人很少有徹底性的自省和反思。

這就造成了廣大學佛人無有成就的主要根由。

總得來說,這就是佛教界當下的現狀!

3樓:江秀英

你說得很對,但忽略了根機。有人說,一萬個有乙個能上去,而現在十萬個可能有乙個。有根機的人也要丶一要有緣分遇到正法,二要不被紅塵迷惑,三是要有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雖然這是第三期普度期,人人都有機會走上去,但沒有根機的人貪生怕死的多,不能全心付出的多,也就很難走上去。

4樓:路上

有真知才有真行,很多人都是只學不做。學了要修正我們的行為,否則學佛什麼呢!不過我個人也要檢討自己,也是基本上學了不好好落實在自己身上。

5樓:Heng

修行和成就是自己的事情,用不著搞得天下皆知。

如是我聞,阿含經中有這樣乙個故事。

有人問釋迦摩尼佛,將來會有多少佛出世?佛說,如恆河沙數。這個人就想,將來還有那麼多佛出世呢,到時候再跟著修行也不遲。

他想到這個就準備走了。臨走之前他心念一動,回頭又問了佛乙個問題,過去當中有多少佛出世?佛說,如恆河沙數。

他就明白了,過去那麼多佛出世,自己現在還在六道中輪迴,剛才還想著等以後,趕緊現在就修行吧。

所以說啊,現在有多少修行人,對你不重要,現在有多少人修行成就,對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不要修行,你要不要成就啊。

6樓:我慾照浮生

我個人的觀點是:

一、學佛人的知見很重要。就好比我們獨自去北京,我們首先要弄清楚這個告訴你怎麼去的那位導遊是真導遊還是假導遊?同理,我們要學佛成就,就要聽真正佛陀說的法,如果凡夫冒充聖者或是凡夫說的話,那是肯定不能聽的,因為他自己都沒有走到過,所以,只有真正佛陀講的法,才是自己學佛路上的指路人。

如果嚮導是假的,那麼,必定不能成就。

二、要正確理解真正佛陀說的法義。佛陀說的法義,我們一定要學懂,就好比我們要先了解這條路的方向,這一種去要注意什麼?要準備哪些資糧,如果不理解佛陀說的法義,就好比佛陀讓你不能走左邊的路,但因為我們自己沒學懂,結果走了左邊的路,那麼,這樣也是不行的。

三、學了,還要百分之一百地照著去做。而不是打折扣。只有照著做能能成就。就好比,病了就要聽醫生的話,要100%地聽醫生的話病才能好,不然,就不行。

四、學佛的人多,成就的少。原因很多,主要有:1、他們學的不是真正佛陀說的法,是邪師或是凡夫說的東西。

2、有的人雖然學習了真正佛陀說的法,但自己沒有學懂。3、學了真正的佛法沒有照著去做。4、破戒犯罪的,不信因果的,以假佛教之名斂財的等等,這些根本談不上是學佛人。

7樓:普波居士

學佛人是很多,但真正落到實處去修行的人,可是少之又少。

就說知乎裡,學佛人很多啊。可是,沒有多少人是在善知識指導下來修行佛法的,連自己修什麼法門都不知道,更不用說受戒什麼的。指望這些學佛人成就,勢如登天啊。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

這兩天,一直有乙個看起來很懂佛法的人,給我大談佛法,我問他受戒沒有,馬上迴避,繼續講這個講那個。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把佛法當成了世間法的學問,來豐富自己的學識。卻把佛法究竟解脫利益拋在了腦後,這個樣子還成就什麼呢?

總的來說,學佛的人很多,但大多數還是修不得法,所以能夠成就還是少數人。

8樓:無心道人無恥之徒

學佛,不是現實世界的成功學,更不是心靈雞湯,佛學是人類的大智慧型的匯集。

你只有有正信,深信每個人的因果業力不同,根性不同,才可能具有緣起空性與大慈大悲之心,由此菩提心才可以彰顯,圓融中道的大智慧型才可以展開,這與藏傳佛教的本尊概念。邏輯上是一致的。 才可以無諍,獲得無生法忍。

因此,漢傳佛教才會反覆強調慈悲心,慈悲心才可以救度眾生,實無眾生相可得。

大智論雲。知眾生及法不生故名無生法忍。雖渡眾生。眾生畢竟不可得即是無眾生。雖行萬行。諸法畢竟不可得此即無生法忍。

楞嚴經,圓覺經,起信論,是漢傳佛教的核心經典,大多數所謂的漢傳佛教的信徒,根基太淺,完全不理解【楞嚴經,圓覺經,起信論】的思想精髓。每個人的業力與根性不同嘛。深信因果與業力,是佛學的根本邏輯出發點。

《金剛經義疏》又稱《金剛般若經義疏》、《金剛般若疏》,全書共四卷,隋代吉藏撰,大約在文帝開皇九年至十七年(公元589~597年)成書。吉藏是漢傳佛教三論宗的實際創始人,《金剛般若疏》原文摘錄

因是無所得因。果是無所得果。因是無所得因雖行萬行而實無所行。果是無所得果雖得菩提而實無所得。此事難信。

若實有萬行可行實有佛果可得。信之則易。

若實無萬行可行實無佛果可得。信之了亦易。

若言俗諦自有因果真諦自無因果。有無各轍信之亦易。

今竝不然。

雖修萬行而不見菩薩能行。不見萬行可行。無所依止而修萬行濟度眾生。此事希有。是以難信。

如空中種樹不依於地而溉灌修治有於華實。此事為難是。

故今問明有信者。

若言佛身同於二乘是生滅法。亦易信。

若言佛身是常住法凝然在金剛後心。此亦易信。

若言應身自無常。法身自是常。此亦易信。

今明如來雖生畢竟不生。雖滅畢竟不滅。雖無生無滅而生滅方便利益眾生。此事希有。是故難信。

所以問也。

第一明信之時節。第二明能信之人。第三明所信之法。第四正出信心。第五明信之所由。第六明信之利益。第七廣釋信義。

第七廣釋淨信之義。第一明得。第二明失。第三勸舍失從得。初句明眾生空。次句明諸法空。所以明此二空釋信義者。

大智論雲。知眾生及法不生故名無生法忍雖渡眾生。眾生畢竟不可得即是無眾生。雖行萬行。諸法畢竟不可得此即無生法忍。

是故今辨此二空為無生淨信。

無法相無非法相者。第二句明法空。

初不見我為眾生空。次不見法名為法空。不見非法亦名空病亦空。所以明此三空者。

我見是眾結之根本。故明我見。次有見無見,又是斷常之本乖道事深。故明有無見也。

有人言。修善離惡。以善為法,惡為非法。

又有人言。以空遣有。以空為法,有為非法。

若依論經。

人空之中有於四句。法空之中亦有四句。言法四者。一者法相。二者非法相。三者相。四者非相。此四是病也。

問外道計我可是病。今見法生時是有。滅時是無。何故言病耶。

答作此問者。未讀大乘經論也。

破第一句法相,言非法相者。陰界入等法,不可得,故言無法相。

破第二句者,言非無法相者。惑者,聞陰入界虛誑故空,便謂諸法實相亦空

如大經云。既聞生死虛誑,謂涅槃亦虛誑。為破此執生死自虛誑空。實相涅槃,此非是空。故云空者二十五有。不空者大般涅槃。

破第三句者,雲無相者。惑者雲。涅槃實相,若不可空便還同有。

若不可有,還應是空。是故今雲,不可謂涅槃還是,有無相也。涅槃實相不可說,有無相

破第四句者。惑者既聞實相,不可有無。便應不可得說。是故今明,雖絕有無,為眾生故,無說而說。云何言不可說。

《金剛般若疏》原文摘錄

諸法實相,非有,非無。非有故,非法。非無故,非非法。既離有離無。云何可說。既離有離無。云何可取。

以一切賢聖,皆體悟無為。無為,無有無無。是故當知諸法實相,非有非無。豈可取說。

佛所以能說實相無為法者。由體悟無為法故耳。故無為是說因也。

又一切聖人所證尚不可說。聽者豈可取也。

問何故言一切賢聖無為而有差別。

答覆為釋疑。既言同悟無為則眾聖無異。便無十地階級四果淺深。是故今明,雖同悟無為,所悟不同。

明佛有三種。

一者法身佛。即以正法為身。

二者報身佛。即是修因已滿果起酬,因名為報佛。

三者化身佛。今言無有實證,無有實說者。

釋迦即是化身佛。非是真佛。即是化證化說,非是實證實說。

釋迦即是化生化滅,非實生實滅。

是故,如來身,是無為。

故云,無有定法名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也。

惑者,既聞有於化說,便謂有法可說。佛若有說,聽者便應有取。以有說,故則言語不斷。聽者,有取故則心行不滅。

今以言語滅,故不可說。以心行滅,故不可取。

備註,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般若波羅蜜第二十九(卷第十八)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詔譯

[0190b10] 問曰: 云何是諸法實相?

答曰: 眾人各各說諸法實相,自以為實。此中實相者,不可破壞,常住不異,無能作者。

如後品中佛語須菩提:「若菩薩觀一切法,非常非無常,非苦非樂,非我非無我,非有非無等,亦不作是觀,是名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是義,舍一切觀,滅一切言語,離諸心行,從本已來不生不滅,如涅槃相;一切諸法相亦如是,是名諸法實相。

如〈贊般若波羅蜜偈〉說:

「般若波羅蜜,  實法不顛倒,

念想觀已除,  言語法亦滅。

無量眾罪除,  清淨心常一,

如是尊妙人,  則能見般若。

如虛空無染,  無戲無文字;

若能如是觀,  是即為見佛。

若如法觀佛,  般若及涅槃,

是三則一相,  其實無有異。

諸佛及菩薩,  能利益一切;

般若為之母,  能出生養育。

佛為眾生父,  般若能生佛,

是則為一切,  眾生之祖母。

般若是一法,  佛說種種名,

隨諸眾生力,  為之立異字。

若人得般若,  議論心皆滅;

譬如日出時,  朝露一時失。

般若之威德,  能動二種人:

無智者恐怖,  有智者歡喜。

若人得般若,  則為般若主;

般若中不著,  何況于余法!

般若無所來,  亦復無所去,

智者一切處,  求之不能得。

若不見般若,  是則為被縛;

若人見般若,  是亦名被縛。

若人見般若,  是則得解脫;

若不見般若,  是亦得解脫。

是事為希有,  甚深有大名;

譬如幻化物,  見而不可見。

諸佛及菩薩,  聲聞闢支佛,

解脫涅槃道,  皆從般若得。

言說為世俗,  憐愍一切故,

假名說諸法,  雖說而不說。

般若波羅蜜,  譬如大火焰,

四邊不可取,  無取亦不取。

一切取已捨,  是名不可取;

不可取而取,  是即名為取。

般若無壞相,  過一切言語,

適無所依止,  誰能讚其德?

般若雖叵贊,  我今能得贊,

雖未脫死地,  則為已得出!」問三佛乃是地論師說。汝今何故乃用斯義。

答作此問者非。是通方之論。今一師辨無一豪可得一切皆是義。

如思益雲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若有所得心,非唯三佛不可得。一佛二佛悉是戲論。若以無所得,了悟之心。隨緣所說一佛二佛三佛十佛至無量佛並皆無礙。云何苟存二身疑於三佛。

問何故須立三佛。

答義要有三。

由有法佛故有報佛。由有報佛故有化佛。

法佛是佛性。要由佛性故修因滿成報身。此二即是自德。

然後化眾生即是化他德。故有化佛也。

為什麼南懷瑾有這麼多學佛的人崇拜?

菩提心 本人贊同南師把心經不生不滅的不生說成是無生法忍。因為不生所以不滅,忍是安住的意思,安住在此理上。凡夫與聖人區別在於,聖人可以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大道至簡才便於理解與實踐。而凡夫恰恰相反,喜歡複雜化才能顯出自我追求的價值和成就感。所以我們應不斷向聖者學習,修正知見。 海西舉人取名 物以類聚,人...

為什麼愚蠢的人這麼多?

張小盒 達克效應 D K effect 它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初學三年,天下無敵。無知比博學更容易帶...

為什麼吹特斯拉的人這麼多?

春暖花開季 單看標題就知道發問者沒有客觀對待有關特斯拉先生的問題。如果不是有意抹黑,那就是居心不良!特斯拉對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貢獻豈止是所謂的理科生所謂的文科生或者所謂的專家學者能夠空口白牙評判的?無知者無畏或者居心不良者有意將無知者思維引入歧途,這都不會抹殺特斯拉先生的偉大。網際網路資訊時代,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