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中的象喻與象徵,比喻的區別是什麼?怎樣理解象喻?

時間 2021-05-31 00:24:21

1樓:陳子弘

象喻這個詞,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是:謂用形象化的語言文字闡明玄妙深奧的道理。我查了一下出處為:

《世說新語·輕詆》「略其玄黃,取其俊逸」 劉孝標註引《支遁傳》:「 遁每標舉會宗而不留心象喻,解釋章句或有所漏,文字之徒,多以為疑。」 錢鍾書 《管錐編·周易正義·幹》:

「窮理析義,須資象喻。

其實說來說去就是用具體化的事物來比賦抽象的東西,象喻這個詞的義項我認為就保持在古代文獻中的意義就可以了。

按照維基百科中文版的詞條:任何一種抽象的觀念、情感、看不見的事物,不直接予以指明,而透過某種社會大眾所認可的意象為媒介,間接加以陳述的表達方式,名之為象徵。 在語言學、藝術、文學和其它領域,「象徵」(Symbol)一詞歷史悠久,但定義卻存在分歧。

象徵,是指以具體的事物或形象來間接表現抽象或其他事物的觀念。對象徵及象徵性言語的使用,存在於所有的人類文化當中,是普世文化通則的一部分。在中文裡,象徵是一種修辭法。

但中文的「紅顏」一詞並非象徵,而是「借代」為美麗的女子。

關於比喻,我還是照抄維基百科吧,以保持邏輯上的一致性:比喻或稱譬喻,是在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將一件事物或道理指成另一件事物或道理的修辭法,這兩件事物或道理之中具有一些共同點。「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體,「用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依。

「用來連線喻體和喻依的詞語(如「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彿」等詞)」叫喻詞(或稱比喻詞)。必須注意的是,譬喻修辭的相關術語,台海兩岸之間略有不同。

漢語修辭學上從來就概念混亂,乙個東西有多種叫法朱自清另有「喻體、喻依、意旨」三分之說;台灣師範大學教授蔡宗陽則將其中的「意旨」,改稱為「喻旨」。

此外,我還想說明一下,在西方修辭學中隱喻/Metaphor隨著認知語言學的興起被認為有認知功能。目前漢語修辭學中的明喻、轉喻等修辭法與隱喻是部分含義符合,但沒有認知功能。

麻木與習慣的區別是啥?

冷風 麻木代表自己的想法已經很少了,是乙個被動形成的 而習慣有主動,健身 寫字 運動,早起等等,也有被動,比如9點上班,哈哈,身邊某乙個人你不理解的行為等 Wait 麻木,就是已經無動於心了,看著也不會心疼,反正如同陌生人的心態對待,乙個隨便就能打發nini 習慣,就是生活中把某種當成一部分,習慣把...

python中is 和 的區別是啥

Ero sennin 要解答清楚這個問題,既要懂得樓上所說的物件的概念,也要清楚python為每個物件分配記憶體的機制。這裡重點說一下後者 1 python在為數字分配記憶體時,按照數字的內容來分配記憶體,即a 5 b 5時,python只對數字5分配一塊記憶體空間,而不是對變數a和b各分配一塊記憶...

社群與社群的區別是什麼?

我的運營手記 社群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要達成的目的或要被滿足的需求單一,例如,出於共同的乙個價值觀 共同的乙個目標 相同的乙個興趣愛好 做相同的乙個事情等。社群的存在主要是目的是方便思想資訊的交流流通,找到彼此的認同感,這也是社群最本質的價值所在。社群也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每個人聚集於這個社群的目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