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倫理學(Virtue ethics)能否被義務論和後果主義取消掉?

時間 2021-05-30 09:20:21

1樓:最近一直忙於睡覺

@歸伶昌

@劉鎮銳 的說法基本贊同的,很難,因為即便是一些嘗試去融合VE與Deontology,或者VE與Consequentialism,他們對Virtue的理解與VE,與亞里斯多德是完全不一樣的。

1.對康德主義者來說,德性和適當品格發展的主要作用是,德性有助於人們制定適當的準則or規則。

康德主義者道德價值來自動機的道德責任,一種與自我傾向和慾望作鬥爭的動機。

但是對美德主義者來說,Virtue就是一種內在傾向(inclination),是一種內在性情(disposition)。

2.對於結果主義者來說,美德作為一種性情和傾向,有促進良好結果的性格的作用。美德本身沒有內在價值,美德只是作為一種二階的價值,促進了良好的結果,良好的結果才真正具有道德價值。

3.所以綜上,儘管如Drive、Hooker這種結果主義者試圖在融合VE,還有Herman這種新康德主義者在融合VE,但是他們對Virtue的理解已經變味了。 @楓丹白露 這應該就是你說的把Virtue當成二階價值,說白了就是把Virtue當槍使。

3.有時,規範倫理學就像乙個線性空間,(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希望大家把規範倫理學整體放在某個空間來理解,而不是割裂開,我想了一下或許可以是向量空間)。任何道德行為都涉及到三個部分:

後果行為本身(包括動機和手段)、主體(行為的推動者的品性)。那麼x軸就是後果,z軸就是行為的動機,y軸就是行為的主體的品性。

常常,人們就發現,好的品性,帶來了好的結果,那麼此時VE與Consequentialism就在V有了一種新的理論。

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可以正確地將「道德動機」產生的責任歸屬於行為者,但無需將任何的美德品質歸屬於他們。世界上存在著某種高品質的「道德正確行為」的t0時刻,它是行為者在其平庸、自私甚至卑鄙的生命中頭一次在t1時刻「產生了一種和自己傾向向鬥爭的動機」而做出的正確行為。那麼這個行為大概一點也不Eudaimonist Virtue Ethics,但是可能Deontology。

當然更可能是乙個道德運氣的問題

一種有趣的想法是,把某些初始的規範倫理學主張,想成這個線性空間裡的一些向量空間。當你強行要對這個線性空間降維的時候,會出現問題。

我有一種感覺,可以嘗試把某種規範的道德理論,做出泛函。就像高階微觀裡面的社會選擇理論,把社會福利做成泛函。

至少功利主義,可以做效用泛函,比如個人偏好加總的問題。

就像錢穎一說的現代經濟學代表了一種研究經濟行為和現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作為理論分析框架,它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視角(perspective)、參照系(reference)或基準點(benchmark)和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

規範倫理學作為研究人道德行為和道德判斷規範分析的理論,理論分析框架是否存在乙個整體性的:視角、參照系或基準點和分析工具。

而不是把規範倫理學割裂開單獨看

2樓:哲學為何p開頭

【甲】德性倫理學(Virtue ethics):

1、字母文字的邏輯遊戲:本(體 (元本 V 中間 )還原末 i 心有美德靠理性 r 人心 t 事物 u 出入 e 愛家國 e 美德倫理學 th 高手幸福在於心 i 時空 c 範疇 s 南轅北轍家何處?

2、能否被義務論(Deontology)和後果主義(Consequentialism)取消掉?

3、民哲草根業餘自學不知道?

【乙】美德(Virtue)的本質是什麼?

1、本(體 (元本 V 中間 )還原末 i 心裡本質監視外人存在 1:2 有無好現象 2有美德無惡行 2靠理性 r 人實體 t 心存在 u 事本質 e 氣象萬千好現象?

2、邏輯還原,不求語句「高雅」,但求邏輯關係不能絲毫 non 只能 yes 種屬關係的真假對錯;

3、別的什麼是什麼?不知道?

3樓:歸伶昌

娛樂答案(無參考資料隨便亂寫)

恰好不能。

美德倫理學是與亞里斯多德形上學配套的。亞里斯多德形上學的本質就是:本質在個別事物之內,離開個別事物沒有本質,如此等等。

美德倫理可以看做是這套東西在實踐領域實現的版本,即,如何在個別行動中實現個體人恰當的類本質(理性)。

義務論的本質是「十誡」的各種現代版本——我們必須要這樣做,因為神/絕對理性………………是如此這般告訴我的,其內在根據是超越於行動和當下行動者自身的。因為只有這些超越個體,超越當下情境的「理念」,才能提供絕對的、亙古不變的原則。

後果主義事實上只是將這個超越於行動者的原則更改為此世的、外在於行動者後的必然後果。「因為……」不再是乙個超越的理念,而是此世的理念,但是因為這個理念變成此世的和外在的,從而也就變得變動不羈,以至於行動本身的那種「理念」徹底失去了,或者至少不再具有建構性了——我們似乎會陷入一種無道德和無原則狀態。為了拯救道德,有些人就會提出所謂後果主義,但完美意義上的後果主義和義務論必然會相遇——因為乙個人只有成為了神——即有能力考慮一切後果、一切情況——才能做出最恰當的決策。

但這實際上和樓上的義務論殊途同歸:神要求你如此如此做,是因為全知全能的神已經知道,這是最好的,乙個頭乙個尾,又老又邪。

於是我們發現,當我們考慮道德行動的原則外在於主體的人的時候,我們總會回到某種已經被歷史洪流拋棄的封建迷信上(或者墮入非原則性上)。所以,想要跟上時代洪流,做乙個合格的後浪,當然就要從人的內在——人的本質——當中尋找道德行動的原則(並且這一原則還能被找到),那就是在個別的人中實現的具體的人的本性,它體現在個人,就是構建在偶然的個人氣質、條件、教育背景之下的恰當而穩定的行動傾向,即美德。

鄧紫棋有篇mmp文,看了可能就想通了,但是反正老子看不懂(逃

怎樣看懂斯賓諾莎的《倫理學》

adivent 本書為斯賓諾莎代表作。寫於十七世紀。事實上看古人的哲學書,是很無聊的,而且會有大量的已經淘汰的思想在裡面。然而無論如何,幾何倫理學 這部曠世奇書,繼承笛卡爾的思想。以界說,公則來推論出整部書的內容,猶如在讀一本數學著作。不得不承認,極其難理解,我連過帶復讀的看了12個小時,然而實際只...

如何切身實踐斯賓諾莎的倫理學?

失眠的尼采 就像黑格爾說的 要想達到斯賓諾紗的道德高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肯定是誇張了 就倫理學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儒家人倫倫理觀,請問這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人們實踐起來都這麼費勁,社會上從古至今到處都是人吃人,是倫理本身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建議你看一下王守仁的陽明心學,這是對實踐過程比較實際指導的一門,大...

倫理學中的 well being 應該如何翻譯成中文?

陳術Rovier 翻譯成福祉實際上是有偏離原意的。福祉畢竟是一種社會科學的理解,而非哲學上的理解。well being指的是乙個倫理學意義的追求,乙個本身就是好的東西。譬如健康是well being,而金錢不是well being。金錢雖好,但我掙錢是為了吃好喝好,所以我不是為了金錢本身而去追求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