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藝術的「永恆」

時間 2021-05-30 08:01:38

1樓:當年庾郎年最少

這個問題真的太大了,詞不達意之處還請原諒。

「永恆」這個詞只可能出現在宗教,文學作品中,不太可能在財務報表裡看見。所以,如果說「藝術是永恆的」,實際上是把藝術和宗教放在了一起。

就像前乙個知友引用了黑格爾的美學中的一段,人真的是地球上最矛盾最複雜的生物了,他是塵土和神性,天使和魔鬼的混合體,如此渺小如此脆弱,卻又對永恆之境懷著鄉愁一般的情感。而唯有藝術和宗教才能表達這種情感。它們是人擺脫現實環境進入永恆的兩種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講,大藝術家都是宗教狂。

對比一下公尺開朗琪羅20幾歲和70幾歲的同一題材的作品《聖母哀子》

後面乙個,不是他年紀大了得老年痴呆了,而是他主動放棄了年輕時讓他成名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技巧,轉而對深沉情感的探索。我們看到的是軟弱無力的雙腿和勉強被架起來的死去的軀體,那種哀傷的情緒如此動人。公尺老去的時候,文藝復興時期對自然主義的追求,忠實於雙眼可見的東西已經不能讓他滿意了,他要回到生命的核心中沉思——到底什麼是生活的目的?

物質的世俗的價值和永恆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這,大概就是他想要的「永恆」吧。

2樓:盧奎西亞 多納蒂

「一方面我們看到人囚禁在尋常現實和塵世的有時間性的生活裡,受到需要和窮困性的壓迫,受到自然的約束,受到自然衝動和情慾的支配和驅遣,糾纏在物質中,糾纏在感官慾望和它們的滿足中。另一方面,人卻把自己提公升到永恆的理念,提公升到思想和自由的領域,把普遍的法則和約束定為自己的意志,把世界的生動的現實剝離下來,分解成一些抽象的觀念。」

使得人們能夠看到自身追求的「永恆」化為實體(純從材料上看,大理石確實不易被腐蝕故在物理意義上延長了「形象」存在的壽命,但這並不等於「永存」),是人們能從藝術品中得到的一大「心理慰藉」。誠如上面引文中所說的,我們從生來便受到思想與物質不匹配所帶來的痛苦。頭腦之中有無限可能,但是現實之中充滿侷限。

(時間上的、金錢上的、慾望上的)等等限制讓每一種本可以翱翔天際的自由思想,都像乙個活生生的囚徒。正是因此,人們才迫切需要一種能夠衝破這重重限制的「東西」來緩解這種內心苦痛,拼盡全力地去得到它,如果得不到也要將它作為自己的理想,去追求和歌頌,這個東西就叫做「永恆」。

隨著歷史的不斷前進,意識觀念的不斷變化,「永恆」越來越抽象為一種理念。但是人們追求它的執著並沒有改變過,所以為了滿足這種精神需要,最切實有效的做法便是利用藝術塑造形象來表達「永恆」的理念。於是有一部分藝術作品被貼上了「永恆」的標籤,承載了人們喜愛追求「永恆」的偏好,在所有觀賞者面前擔負起了解釋「永恆」的工作。

3樓:

先問是否,再問如何。

補充:這些迷信的小朋友真無聊。

問題等價於「如何理解上帝的『萬能』?」

「萬能」這玩意兒,純屬虛構,不能因為這詞在新華字典裡能查到,就認定它是實在的。

藝術,作為一種含糊的統稱,和所有文化要素一樣,有起點,也有終點,是有限的。

藝術創作如何面對無法達到的永恆價值?

昕夕草側 首先,藝術重視的的表現。哲學重視的是本質。這兩者都有價值,也都有永恆的價值。其次,藝術是現實而且真實的,藝術影響到普通人,並且對普通人有意義的概率,可能往往大於哲學。歷史上的大多哲學,可能都是同一思想的不同語言表述罷了 同時還有很多的因為表意不清邏輯混亂造成的無意義的辯論。可以肯定,永恆的...

如何用唯物角度理解瞬間就是永恆?

1 定冠詞 the 還原 事惟 t 心人惟物 絕對永恆非 h 是瞬間 相對短暫虛跟隨實 永恆絕對 e 相對短暫人一生。2 哲學 logical 如昰說,非哲學 不需要 摳 logic 只要互相明白對方的意思,咋說都行。現代核磁共振儀器已應用到這個理論,雖然沒達到極至之永恆。乙個瞬時的脈衝,等價於長時...

如何理解藝術中的「意境」?

千金讀書 中國古代藝術特別重視對內在精神的追求,這種觀念就像一條紅線,貫穿中國古代藝術發展史的始終。把藝術所表現的 意境 和 神韻 作為重要的審美標準。該書引用孔子的話說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周易 繫辭上 這說明,當時人們已經認識到了言 意之間的不對等性。言語作為傳情達意的重要工具,常常具有一定的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