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這個詞是舶來詞嗎?

時間 2021-05-30 03:31:34

1樓:神經刀的神

我覺得可以算是乙個舶來詞,畢竟我們中國一直講的王朝興衰,而不是帝國興滅。而且事實上,我認為王朝其實比帝國更高大上,只不過近代以後,中國人崇洋媚外,覺得帝國更洋氣一點,顯得高階。而事實上,王朝要比帝國高階一些。

比如歐洲著名的哈布斯堡王朝統治過幾個帝國來著(記不清了)。再比如波旁王朝也算吧。其實這種情況我們中國也有,比如我們的朝貢體系裡,很多國家國家都有國王(人家也想稱帝,奈何打不過你,更何況還得靠你養活呢)。

雖然是王國但是本質上跟帝國是一樣的,其中自去帝號的也大有人在。所以,我覺得現在表示普遍概念的帝國這個詞肯定是舶來詞,因為,我們的老祖宗們,對這個詞應該是這樣的態度——看!不!上!

2樓:PenguinKing

來看看中國古典文獻裡的「帝國」。王通《中說》:

文中子曰:「強國戰兵,霸國戰智,王國戰義,帝國戰德,皇國戰無為。天子而戰兵,則王霸之道不抗矣,又焉取帝名乎?故帝制沒而名實散矣。」

結合上下文不難看出,王通的「帝國」實際上是「以帝者之道來統治的國家」。類似地,「霸國」就是「以霸者之道來統治的國家」。這段話其實是抄的賈誼《新書》:

建國者曰:「匈奴不敬,辭言不順,負其眾庶,時為寇盜,撓邊境,擾中國,數行不義,為我狡猾,為此奈何?」對曰:

「臣聞強國戰智,王者戰義,帝者戰德。故湯祝網而漢陰降,舜舞干羽而南蠻服。今漢帝中國也,宜以厚德懷服四夷,舉明義博示遠方,則舟車之所至,人力之所及,莫不為畜,又孰敢紛然不承帝意?

」「今漢帝中國也」意即漢王朝的君主以帝者之道統治中國。賈誼所謂帝者之道,簡單來說就是以德服人,像儒家推崇的聖王典範·商湯和夏禹一樣,用深厚的德性使費拉民族臣服(確信)。

這種儒家話語系統裡的「帝國」和今天我們說的「帝國」可以說完全不沾邊兒。再看乙個更不沾邊兒的。王勃《江寧吳少府宅餞宴序》:

蔣山南望,長江北流。伍胥用而三吳盛,孫權困而九州裂。遺墟舊壤,數萬里之皇城;虎踞龍盤,三百年之帝國。

關連石塞,地寶金陵。霸氣盡而江山空。皇風清而市朝改。

昔時地險,實為建業之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寧之小邑。

結合上下文的「皇城」「雄都」,不難看出王勃的「帝國」實際上是「帝王的都城」。「三百年之帝國」並不是哪乙個國家,而是六朝古都·南京。從孫權稱帝到楊堅滅陳,南京正好有三百多年的作為都城的歷史。

「國」本來就有首都、國都之義。范仲淹《岳陽樓記》: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18、19世紀的日本漢學者和蘭學者將imperium和kaiserreich翻譯為「帝國」,這種譯法也逐漸被日本人和中中國人接受。嚴復在翻譯《國富論》時堅持把empire翻譯為「英拜爾」,而不用已經在日本和日本留學圈流行的「帝國」。固然嚴復對和製漢語沒有好感,但是這也說明近代語境裡的「帝國」和賈誼、王通、王勃他們的「帝國」已經有了相當的偏差,不能混為一談。

我覺得「帝國」可以算作乙個舶來詞。就像「經濟」「世界」等眾多詞彙一樣,雖然早就在中國古典文獻中存在,但是在被日本人和西洋傳教士拿來翻譯近代概念之前,並沒有現在我們熟知並經常使用的那種含義。畢竟今天我們說起乙個「帝國」,想到的不是崇尚湯禹帝道的儒教國家,也不是帝王的都城,而是imperium和kaiserreich所代表的那種支配著廣大疆域和眾多民族的強國。

「魔幻」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默震 查了一下中國基本古籍庫,在漢語裡最早出現魔幻這個詞應該是南北朝時期,出處是龍樹菩薩造 後秦鳩摩羅什譯的 大智度論 卷一的 緣起論 中的一句 復次,欲說魔幻 魔偽 魔事故。 麗麗可羅蘋 魔 和 幻 組成詞一起我用Google最早查到是在 全唐詩補編 卷一 殘詩集 中李翔的 獻龍虎山張天師 htt...

「手機」這個詞嚴謹嗎?

摸索健身的龍大大 其實不經意間就會有簡化的口語存在,當時推廣白話文的時候還不是把酸兮兮的文言文式口語抨擊了,我覺得嘛,大概主題思想就是 怎麼舒服怎麼來 ShhLin 每次出去帶我的寵物去散步總有人說,看小狗多漂亮呀!看小狗多白呀!看大狗狗!看汪汪!這狗叫什麼呀?這是什麼狗呀?那按照題主的邏輯我就應該...

這個詞還能改嗎?

昨天看到了這個問題,其他的幾個回答也說的很對。不懂樂理,單說詞,我來說說我的看法。1.表述不清。題目為英雄,但是詞中表達的是什麼,我聯想到的是鍵盤俠,但是鍵盤俠在這裡也說不通。建議你先用通俗的言語寫在紙上面,然後慢慢改。2.遣詞造句不當。從清晨到凌晨的醫院 你仔細讀讀,這句和後面有聯絡嗎,要說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