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留下的這四個字?

時間 2021-05-30 01:42:42

1樓:03shy

嚴格來說不是四個字,而是七個字:「悲欣交集見觀經」。

特別是「見觀經」,觀經是指《觀無量壽經》, 裡面記載了九品往生的情況。弘一法師臨終前看到了,確實是這樣,自己往生時和經上說九品往生說的的情況一樣,對修行人最重要的生死問題終於解決了,自己體證到了,所以「悲欣交集」。

弘一法師修淨土法門,禮當代善知識中最膺服之印光大師,拜其為師並贊曰:「大德如印光法師者,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印光法師文鈔》裡記錄了弘一法師多次請教印光大師淨土法門的往來信件。

至於對後世修行人的影響,那就是提供了淨土往生這件事的真實案例,給予了後世同道修行人莫大的鼓舞!

2樓:yesman

弘一法師臨終的悲欣交集,這四個字即能看出他是證悟的覺者。

欣,因為證道了,知道生死是怎麼回事,世界是怎麼回事,人生是怎麼回事,死亡對他就像遊子故地重遊一樣歡欣雀躍,故『欣』;

悲,因為眾生苦難深重,太苦了。法師生活在中華民族最動亂的年代,圓寂是2023年,正是中華民族抗日最艱難、苦難最深的時刻。人們不要說證道了,能活著就不錯了,實在太苦了,故『悲』。

3樓:

一般理解的「悲」是「慈悲」,「欣」是「歡喜」。李叔同經過半生的苦修將苦難化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並把自己的苦難與眾生的苦難化為一體,既慈悲又通過苦修從中得到了大歡喜。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李叔同)

4樓:梵夫

佛教的菩薩道,要久歷輪迴,以救世度生為己任。而支撐這個大願能歷世不竭的條件之一,就是在因地上的生起的大悲心。

弘一法師以律宗自持,其心其行,無不悲天憫人,是真正的大乘道者。其四字遺言中的悲,絕不是對自己過去的喟嘆。

「欣」是弘一法師真修實證,禪心具足的證明。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於禪中安定處之,明見死亡並非一切的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5樓:子玄

看了很多回答,感覺一些知友喜歡從生平總總遭遇和歷練去解釋「悲欣」二字。

但要知此時弘一大師早已遁入空門,所以他的悲欣應該指的不是單純的世俗意義的悲欣,而更應該從佛教的入世眼光去解讀。

這位高僧大德在圓寂前的「欣」一定是對佛理徹悟後的「欣」,是獲得清淨與般若後真正的自在和快樂。而他的「悲」更多是對眾生的慈悲,對世界,對凡塵世俗,對種種往事的看破放下,和憐憫慈悲。「悲欣」我覺得應該從佛理更開闊更巨集闊的層面去理解,欣得道之欣,悲天下之悲,悲欣交集,不悲不喜,徹悟明達,明心見性,清淨圓融。

6樓:

在慈悲裡,表面上對立的悲傷和歡樂融為一體,並轉變為內心深深的寧靜。

此句出自於《當下的力量 》。在此書中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敘述了自己開悟後的一系列心得。

李叔同的悲欣交集,即是此意。

7樓:von·Hayek

從生平理解的,從世俗角度理解的,從字面意思理解的,都不對!

這樣理解的不是佛法,更不是佛!這不是在做閱讀理解,各位不要曲解,也不要意淫。

我的哲學老師,曾在佛學院進修,我問他,悲欣交集是什麼意思?弘一法師已經得道,何來悲欣?

老師回答到:悲欣交集,悲欣交集,重點不在悲欣,而在於交集。那什麼是交集呢?亦悲亦欣,不悲不欣,無悲無欣。悲亦不是悲,欣亦不是欣啊。

8樓:

弘一大師的話來自於《楞嚴經》

阿難整衣服,於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

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眾生。

欣: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悲:

欲益未來諸眾生、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眾生。而這一段的後面就是四種清靜明誨是戒律哦

9樓:

這四個字意思還不夠淺白麼?

你還要怎麼解讀?

弘一法師離世之前的感受就是「悲欣交集」。具體為何悲,為何欣,他沒說,別人無從猜測。

對後人,似乎沒什麼影響。因為這是弘一法師個人的感受,他沒有勸誡世人的意思。

如何評價李叔同?

其他我不知道。但我不認同因為抗日不娶日本女人這種很扯淡的事情。如果我討厭日本,我就要努力娶日本女人,而不是拒絕日本女人。讓日本女人為我生孩子,如果穿越到那個時代,我發達了,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日本漂亮女人娶乙個遍帶回中國,讓她們給我生孩子。 肥豬聊社會 李叔同和徐霞客 李白類似,因為富貴,所以才情。並非...

如何理解弘一法師的「不盡人情,舉足盡是危機 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這句話?

七喜2007 弘一法師可能是沒有說過這句話。但我想問者在意的不是弘一法師有沒有說過,而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不盡人情,舉足盡是危機。這個就要講到,佛法不離世間覺。很多人學佛,尤其是在漢地,所謂信佛會有兩種偏向 1.迷信,比如逢年過節燒高香。2.空性。談空說妙,好像活在世外。這兩種都不是真正的佛法。那麼...

如何理解弘一法師的 悲欣交集 和佛家的 慈悲 ?

看了很多闡釋,都把悲欣交集的 欣 看作是為自己得到了解脫而 欣 這種闡釋其實是不準確的,既不能承載前面悲憫眾生的心境,也不能使得 悲 和 欣 交集起來。悲的當然是悲憫眾生,欣的是他用自己的一生證得了菩提 明白了雖然眾生很苦,但是通往解脫的道路始終是在的,佛教的義理真實不虛,所以悲欣交織在一起。關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