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如何面對性事,是排斥嗎?

時間 2021-05-30 00:03:57

1樓:澄明之境

本性不應壓抑,而是轉化,將效能量逼上頂輪轉化成智慧型能量。效能量如果不摻加情慾,它就只是一股原始能量,若能將這股能量用在事業上……不可想像

2樓:宗離-回歸

佛法是要除欲的,如果要解脫生死輪迴的話。因為性事是一種非常深刻的慣性,也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動力之一。學緣起法,學解脫道,除性慾也不難。

3樓:仙山胖老頭兒

你想太多了,主要是那檔子事。確實,會分散精力。所以。之所以啊,不做。其實是為了更好的更好的修行。並沒有很神秘的意思。就像你天天跑馬拉松怎麼還叫心裡思考呢!

4樓:

個人認為,佛教教人的是不邪淫,也就是不要過度縱慾,不要過度放縱自己,不要把性當做能夠控制內心而讓你深陷其中的毒品~

脫離五欲六塵,回歸自性,便成佛

5樓:

佛者,覺也,如果真的明白佛理,就自然明白性事本身沒有什麼對錯可言,性事只是乙個活動,全屬「中性」。(不正確的性事)這句內涵就是釋迦牟尼佛2023年前所說的「不邪淫」。

這裡所指的不正確,並非指性事活動本身,而是人心錯誤在感受產生執著,沉醉於性事,過了界限,而導致身心構成不良的後果,甚至做出了傷害別人,危害社會的行為。

淫,是古來語,原意指「過度」,根本不是指性行為。所謂「富貴不能淫」,是指「有成就之後不能任意妄為,做事不能太過份」。

身體上之所以有需要,是生理結構的問題,並不是單純心理影響,千萬不要漠視身體這件事!人的性需要只是反映你的身體正處於春天狀態,凡事過度必出事端,刀可殺人,亦可救人,要處理的並不是刀本身,而是用刀者的動機,是否合情合理,不能帶有偏見。

明白此理,就知道原來任何事情走向極端過的話,都叫過度,根本不是侷限指性活動本身,而是遍及人生一切處做事都不能過度,否則物極必反,就會出事端。

誰知道性慾、食慾也只是欲,人生於世有很多欲,眼所見、耳所聽、鼻所嗅、舌所嘗、身所觸、意所想,人透過器官去感知外界,產生各式各樣的欲,叫「著相」,只要那個欲束縛了的心,得不到的時候就會使人產生煩惱,故此,就要為這個「欲心執著」而起戒。

佛陀教我們「設戒防守」,目的要人們認識到「執著於性事」所帶來的後果就是下墮於生死流輪。

《阿含經》提及有三個字「味、患、離」:

味,是指「回味」,這味不存對立,不論愉快或愁苦,只要令心有所難以忘懷的黏著體驗,就始終會生起「禍患」,故此,必須懂得「出離」,這是把心調伏「貪欲、憎恨、愚痴」的過程。

往往談玄說理時頭頭是道,再者就是談神論鬼,轉過頭來待人接物卻完全違背自己所說,煩惱依然絲毫不減,不斷在表象團團轉,甚至只在頭腦上玩文字遊戲似的,更甚者就會高調「否認表象際遇」,脫離人情世故,不懂人倫。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是指覺醒是沒可能脫離社會,脫離社會就無可能覺醒。

五戒是五個針對「心執」而要留意調整的方向,如果人生是一條船,五戒就是說船身五個較易破穿漏水的位置,並非叫人無事惹事,明明自己本身不會吸食亂性毒品,卻無情白事告訴自己「永不飲酒一滴」,這無疑是在船身刻意鑿穿洞,再去修補。

風箏放得太遠,可將線單慢慢收緊,並非必須將線剪斷,必須清楚目的是娛樂,性活動目的除了繁殖下一代,其次就是為了快樂,如果閣下此刻因為過了火位,理應要做的是調節,因已身心構成影響,而並非完全一刀切,更不能否認一件事情的本身,因為過了火位的是閣下,並非所有人啊!

佛法的核心在於「般若prajna」,這是一套「破除二元對立」的思維系統。

舉例說:如果面對乙個觀點,這個觀點令心「很舒服」,那麼說明心正執著另乙個「不很舒服」的觀點。

由於這個觀點正奴役著心,所以才會產生「舒服、不舒服」的種種相對的界別及介懷,故此,不管這個界別觀點正確與否,或是誰所說,如果乙個現象可以讓心生出「得失」,那心已經著相了,也應該從那裡出離。

以上說話並非筆者自作聰明,胡亂編造出來,而是釋迦牟尼佛所教育人心修行的其中真相,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了解《金剛經》、《般若波羅多心經》。

佛法是戲論嗎?

FMLY 戲論之義分為愛論與見論。對一切事物起貪愛執著之言論稱為愛論 對一切法執著其定有定無的言論,稱為見論。佛法是讓你斷煩惱執著,離苦得樂悟入中道實相的無漏善法,你何出此言呢?豈不讓人貽笑大方?阿彌陀佛 護法居士 於是世尊。將尊者阿難往詣講堂。於比丘眾前敷座而坐。坐已告曰。諸比丘。我今為汝說大人八...

佛法是如何改變命運的?

道法自然 佛法是最系統最精深改變命運的方法,但必須按佛法正確地修行。命運才會日積月累地變好。佛法改變命運一靠覺悟,想錯了,做錯了,說錯了身體會很難受。相反想對了,做對了,說對了身心感覺是舒服。這樣即使有錯馬上就會意識到,立即改正並懺悔錯誤,最後自然達到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就是法身老成業障全消。心歸大定,...

佛法的基礎是業力 因果嗎?

哈哈 佛法的核心是 緣起 緣起是因果的必然法則,緣生 是因果中的具體事相 現實的一切現象,是緣生法,這一切緣生法背後的必然因果理則,才是緣起法。緣起與緣生,即理與事。四聖諦無疑是緣起法的具體說明,從緣起阿含 緣起無我 到緣起性空,緣起阿賴耶,都是圍繞著緣起為核心的展開說明。所以佛法的核心基礎就是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