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傳統戲曲如今卻很少有人喜歡?

時間 2021-05-29 23:10:28

1樓:

戲曲是舞台藝術,其唱念做表,服化道具都是專為適應舞台表演,逐漸發展優化而來的,從視聽體驗上講,現場聽戲和隔著電視看戲,感受會非常不一樣,而現場聽戲是個門檻比較高的消遣方式,不但要有閒錢,還得有時間,最重要的是要有這份雅興,很多沒接觸過的人,往往都是電視上瞄兩眼,便興致了了,默默給戲曲劃個叉,其實是入門不得法。

2樓:歲歲長安

我覺得可能從小家人不怎麼聽 ,就是不習慣聽。從小可能接觸的都是像電視劇集或者綜藝這種生活化的故事表現形式。所以對於這種程式化或者說有點誇張的故事表現形式不習慣。

可能會覺得傳統戲曲聽不懂或是覺得他一句話唱好久,沒什麼聽下去的興趣什麼的因為現在娛樂的方式有很多,戲曲也只是選擇之一。如果大家有興趣了解一下的話,請繼續看下去首先我先憑藉自己的感受來解釋一下大家對戲曲的刻板印象。

2.一句話要唱好久,聽不下去我覺得這種感覺還是和不了解劇情有關係。如果大家去看名家名段,細心去聽會明白唱的慢或是快都是為了表現人物飽滿的感情 。

跟著人物感情走就明白他為什麼快,為什麼慢了。如果想聽快一點的,可以看下面的安利哦!

解釋的差不多了,下面到了安利區!(B站可以找到哦)

京劇《貴妃醉酒》梅蘭芳

京劇《四郎探母》于魁智李勝素(坐宮一段很快很帶感哦

京劇《遊龍戲鳳》網易雲上有梅蘭芳和譚富英的錄音 ,個人喜歡史依弘和王珮瑜的

京劇《鎖麟囊》遲小秋或者張火丁的都很好!

京劇《鳳還巢》這個比較有趣,個人喜歡李勝素的,其他版本也很棒的~

崑曲《牡丹亭》單雯

崑曲《紅樓夢》北崑(有人覺得編的不太好,我覺得還行)

崑曲《望鄉》我喜歡翁佳慧那版

越劇《梁祝》

最後,因為一點私心吧,還是希望大家能喜歡傳統戲曲的,其實傳統戲曲也很有趣的。當然如果實在無感的話,尊重也是很好的!

最後放一張翁佳慧翁姐姐的賈寶玉。

3樓:燈火闌珊

喜歡的人還是很多的,只是你沒有進入到那個圈子裡,進入了你就知道真的她們搶前排票手速都比你快且都比你有錢 。

沒進圈前以為很多都是中老年人,但是進入那個圈子你就會發現,好多年輕人,只是她們不表現出來。戲曲的超話,b站的各種剪輯和劇目資源一點不少,都是年輕人。戲曲只有聽進去才能懂她的美,只要進一次劇院就能愛上!

但我真的很討厭那些強調自己年齡的人(如:我乙個xx後居然在這裡聽戲),搞得自己好像很了不起,高人一等的感覺,實際上到底看了多少戲只有他(她)們心裡自己知道……

4樓:野孩子

當你因為乙個角兒,一齣戲,一段流水或者一段京胡而去試著了解戲曲的時候,你會發現喜歡戲曲的人還是很多。

第一次去長安後門等我角兒出來的時候,發現在等的都是很多年輕人吶。

當然傳統戲曲的宣傳和宣傳形式還是要加大改變,戲曲真的很有魅力很有魅力。

5樓:「已登出」

並不是很少人喜歡,喜歡的人很多,只是你不喜歡所以很少接觸到那個圈子。就比如我不喜歡嘻哈,就覺得喜歡嘻哈的人很少一樣。

突然想到沉默的螺旋。。。

6樓:德藝雙馨藝術家

誰跟你說傳統戲曲很少有人喜歡了?

還是那句話,沒事兒多出去轉轉,把頭髮好好洗洗梳梳,少吃點外賣,少玩會兒手機,最重要的,把鍵盤上的灰擦一擦,如果還有時間,就好好學習,多看點書,答應我,好不好?

7樓:夢涯

好多人覺得什麼京劇是國粹,必須得全國都喜歡,這話確實不合理

事物發展有自身的規律,有高必有低,有好必有壞,傳統戲曲的輝煌過去了,現在不景氣也是應該的。

戲曲是人類為了休閒而創造出來的(當然起源是為了祭祀,但後世這個目的就改了),而人類總是喜新厭舊,新的娛樂形式的出現,必將導致舊娛樂的沒落。

還有一點,由於現在的社會環境,許多人從學生時代出來之後就基本上不再學習,加上學校文科的教育並不能支撐學生完全理解古典文學,戲曲裡面的好多東西是古代人的常識,但現代人是不學的,比如中國的天文體系,二人轉裡都會唱二十八宿的具體名字,而好多人就連中國古代天文有什麼都不知道,這讓人怎麼聽?

再加上古代口音和現代口音的變化,這讓天天說普通話的現代人怎麼聽懂啊,這完全就跟外國話一樣,所以現在的劇場裡都有字幕了,而且方言儲存的越好的地方,當地的傳統戲曲受到的衝擊就比較小,像是相聲這樣全國都能聽懂的傳統曲藝,不就煥發了第二春嗎。

8樓:老談酸菜牛肉麵

放張圖,5.25長安大戲院《霸王別姬》現場一樓前一半的票不對外開售,一樓後一半以及二樓3/4的票,都是戲迷通宵排隊拍來的(至少排了12小時)

背景是這樣的,長安有799個座,399的票長安自留了,320張現場票,憑身份證限購一張,80張二樓角落的票在大麥網售

早上九點開票,我是前一天晚上七點多到的。從微博看,最早的下午一兩點就到了。排了大概15個小時,我買到的是一樓倒數第四排

如果這還不算喜歡,可能就真的沒有人喜歡了吧

9樓:長青

管別人幹嘛,能欣賞就欣賞,不能就算。

本人河南人,小時候跟著爸媽看梨園春。只是單純的看故事,就像後來喜歡聽墜子,相聲一樣。

10樓:流浪的糖

你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就說沒人喜歡,我就挺喜歡,但也沒覺得人人都要喜歡。而且我喜歡戲曲和某人也沒有一點關係,提醒某些答主不要在這種問題下給自家招黑,傳統戲曲也不是沒了他就不行了,按照這種說法,當年古風圈那麼多戲腔歌曲火出圈的,多多少少也推動了粉絲去聽戲吧,也沒見有人說誰誰誰帶動了傳統戲曲的發展。

11樓:普祥

好走東的不走西,好騎馬的不騎驢

好打撲克不下象棋,好吃橘子的不吃橘子皮

人啊是各有一好

喜歡聽傳統戲沒有槍斃的罪過,反過來,不愛聽的也沒有槍斃的罪過。全憑自願

老年間娛樂方式少,而人類的娛樂需求不會因此降低,所以聽戲的人多現在娛樂方式多了,愛好聽戲的自然就少了

我小時候還沉迷紅白機呢,現在也沒幾個沉迷的正常現象

流行歌曲喜歡的多,我不喜歡這不也很正常麼?

總歸就是個個人愛好的事

12樓:梓劍不再

我個人覺得就是現在娛樂的方式變多了的原因。

你想啊,早年間,一沒電腦二沒手機,老百姓也不怎麼認識字,自然也就是聽聽戲聽聽書解悶兒。

再加上當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為主對戲曲可能抱有一些偏見,比如都是老頭老太太聽的啊,比如咿咿呀呀拖拖拉拉聽不懂啊什麼的。我覺得也無傷大雅,人各有一好,咱一不偷二不搶,不愛聽就不愛聽吧。

反正不喜歡戲曲也就不喜歡唄,當然平心而論我個人建議有時間還是去劇場聽一出正兒八經的戲的,票也不貴,不愛聽扭頭就走也不用太心疼。

就還是那句話,反正也不貴,有空了解一下子唄

傳統戲曲為什麼不能和嘻哈一樣火?

一生為星丶 不請自來 個人還是很喜歡戲曲的,我們曲藝群裡甚至有幾個10歲左右的小孩子。個人認為現在生活的節奏太快了,誰還願意花兩個多小時看一出沒有大場面,劇情小時候就聽奶奶說過的戲?一首說唱就四五分鐘,邊聽邊做事,節奏感還強。更適應現在的快節奏生活。大概就是這樣。其實戲曲曲藝說唱我都挺喜歡的 看見有...

為什麼如今很少有人做花式寶石切工首飾?

Aura噠謙謙 只能說標準圓鑽是經過歷史篩選而保留下來的最能體現鑽石亮度火彩的切工了相比於玫瑰琢型,馬眼形等使用更為廣泛 但是現在不乏有圓鑽加玫瑰琢型 玫瑰花琢型?聽起來low的一批 私以為除了給加工師傅徒增工序和難度沒有更利於提現火彩和亮度 本身亮度和火彩是負相關的,只有把二者盡可能最大化才是3e...

為什麼戲曲中很少有講父子親情的?

乙隻小渡鴉 正面的父子情的戲曲很少,但是反面的父子情的多啊。清風亭 牆頭記 老來難 正面的父子情戲曲,程嬰救孤應該有一半的核心關乎父子情 無論是親骨肉還是收養的趙氏孤兒 還有 我愛我爸 garybate 可以聽一下托兆碰碑。這裡推薦楊寶森1957年現場錄音,雖然楊三爺此時嗓音已經基本唱不出高音,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