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物體具有慣性

時間 2021-05-29 23:10:28

1樓:魯新奎

慣性,一種非常淺顯卻極其奧妙的性質,其深刻的意義還沒有被人類理解清楚。是很燒腦繞脖子的問題。

慣性,是物質內在的本質屬性,是一種絕對的性質,是不相對於他物的永恆不變的性質。慣性是由質量決定的一種性質,對於靜止質量為零的光子來說,光速恆定不變就是其慣性的體現。雖然勻直運動的速度也與慣性有關,速度卻是相對的,並不決定慣性的大小,只有速度的變化決定「慣性力」的大小。

自轉也應該是一種慣性運動,因為如果不受力則自轉狀態會一直保持不變。同樣,量子論中「非剛體的自旋」也是粒子「內稟」的屬性,是內在本質的一種運動形式,是不相對於任何外在的絕對性質。所以,均勻角速度的「自轉」和「自旋磁距」不變的「自旋」也應該是一種慣性運動,卻被「慣性定律」所忽略。

牛頓第一定律就是慣性定律: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或合力為零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變。慣性定律是「最小作用原理」的一種體現,所以慣性定律本身也是乙個原理,也是實驗驗證的乙個實驗事實。

慣性定律有乙個極其明顯卻被人們普遍忽略的含義,就是:靜止與勻直運動是完全相同的慣性狀態,沒有任何區別。但沒有外力的作用時,不可能從靜止到運動,也不可能從運動到靜止,那麼靜止與勻直運動怎麼會是完全相同的狀態?

除非作用力的作用是間斷的、量子性的,速度也是間斷和量子性的,或者物質的運動也是間斷和量子性的。靜止是沒有速度的狀態,速度是位置變化衍生的量,並不恆定地存在,勻速僅僅是運動步伐的均一。

2樓:「已登出」

慣性只是我們在認識世界過程中發現的物體具有的某個特性。

我們的大腦對這個世界產生知覺,發現一些規律,為了更好的利用這些知覺和規律,我們更願意把她體系化、理論化,便於溝通、使用。比如物體的特性不過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感覺,我們把物體的某個特性取名字、成體系,便於後續溝通和利用。

我們發現至今為止物體都具有某種特性,目前還沒有發現異樣,那我們就暫時相信這個特性,並取名慣性。當有一天發現異樣,我們便需要修改理論,那個時候又會有其他的特性被我們相信,並取乙個慣性2的名字。繼續當成物體的特性被我們相信、利用。

直到有一天再發現新的異樣,再繼續修改理論,也就是所謂的慣性、慣性2被遺棄,出現乙個另外的新名字來標記為人們所相信的物體新特性。

所以,物體並不是具有慣性,只不過在當下我們暫時相信物體具有某個特性並取名慣性而已,這個特性隨時可能被發現其實物體並不具有。因為誰都不知道物體的特性到底是什麼,我們都沒有從世界起源活到世界結束的那一天。

3樓:自學生

慣性是時間和速度和溫度,是正和反規律。就是為什麼會有冷熱一樣。因為空間有溫度才存在時間。在沒有溫度的宇宙外,是什麼都沒有的相反的高溫度或低溫度。

物體為什麼會有慣性?

高原獵鷹 物體有慣性是因為有其它物體相互作用,如果物體間沒有相互作用,我們是不可能觀測到什麼物體有慣性的。因此我認為慣性是物體阻抗外力作用的能力才是物體的慣性,用作用力與加速度之比來衡量物體的慣性是最有效的,這個比例是否在任何物理環境中都與物體的質量相等還需要在遠離地球的更廣闊的空間進行對比觀測。 ...

物質為什麼會具有慣性?

解厚平 物質是沒有慣性的,沒有外力影響物體依然前進,這是因為力,不是因慣性。力是運動產生的,因此所有的力都是運動的。所有用名詞人名代表力的名稱的力都是運動的,不能靜止存在。所以這樣的力也可以說是不存在的。因此所有用名詞人名描述的力都是錯誤的,因它們根本不能靜止存在。什麼樣的力才能存在呢?只有兩種共生...

我們知道物體具有質量 比熱容 慣性等基本屬性,但是物體為什麼會具有這些屬性呢?

夢晏 在經典物理學的時代,質量 慣性質量 引力質量 比熱容,慣性等這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但到熱力學第三定律的提出之後,許多物理學家觀測發現,物體在接近零開的時候比熱容會變小。直到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的 論動體的電動力學 中提到了等效原理 弱 他指出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是一致的,並且指出洛倫茲變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