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戲曲中很少有講父子親情的?

時間 2021-08-12 15:40:32

1樓:乙隻小渡鴉

正面的父子情的戲曲很少,但是反面的父子情的多啊。清風亭、牆頭記、老來難……

正面的父子情戲曲,程嬰救孤應該有一半的核心關乎父子情(無論是親骨肉還是收養的趙氏孤兒);還有《我愛我爸》……

2樓:garybate

可以聽一下托兆碰碑。

這裡推薦楊寶森2023年現場錄音,雖然楊三爺此時嗓音已經基本唱不出高音,但這一版感情最為充沛。楊派風格比較含蓄,不像李和曾先生那版給人怒氣滿胸的感覺,但內涵更為豐富。尤其是反二黃那段的兩句「我的兒」,帶著楊派標誌性的哭腔,把一位年邁的老父親,感嘆自己幾個兒子或慘死或失散,白髮人送黑髮人,再加上戰場不利,身陷絕境,此時心懷悲傷、惋惜、憤懣、絕望、不服、不甘的心情,唱得淋漓盡致。

再加上楊大爺悲涼蕭瑟的琴音,滿一派北國寒冬朔風如刀的景象。為人父者,莫不動容。

3樓:嘟嘟

《三國志·先主傳》: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

《三國志·蔣琬費禕姜維傳》:費禕字文偉,江夏人也。音盲。少孤。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少孤,與母居。

《三國志·陸遜傳》:陸遜字伯言,吳郡吳人也。本名議,世江東大族。遜少孤。

《三國志·王毌丘諸葛鄧鐘傳》: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也。少孤,太祖破荊州,徙汝南,為農民養犢。

中國古代社會當中,由於各種原因,父親往往會過早地離開家庭。

像《收姜維》,姜維倒是想有爹,開局爹就沒了,演不了啊

4樓:梅蘭妮

有啊,不過不知道您這指的是什麼呢?如果是《四郎探母》裡那種抱頭痛哭,大概比較少,畢竟老爺們兒不能那麼外露。但提到父子之情的劇不少,比如京劇《宮門帶》《托兆碰碑》《桑園寄子》《二堂捨子》。

秦腔的全套《楊家將》裡有《捨子》和《八郎放飯》比較表現父子之情啊。

5樓:葉四先生

可能是咱們的文化傳統不允許父子之間太親切。過去有「抱孫不抱子」之類的傳統,祖、孫之間可以「無道」,但父子之間必須「父父子子」,要嚴厲。所以「父子親情」的戲就很少,多了演出來感覺很奇怪,不是那個味兒。

到今天為止,大多數中國式的父子之間,不親。

我看其他劇種少,看京劇比較多,試著找幾個吧。

硬說有呢,《七郎托兆》算不算?《洪羊洞》六郎歸天算嗎?好像更突出的是「忠」。

譚派老戲《硃砂痣》,韓廷鳳父子失散又團圓。但主題更多的是「善」、「義」。

馬連良先生有一齣戲叫《鐵蓮花》,好像當年還挺有名,近年來不多見。現在有音配像,可實話實說,我沒看出精彩來,主要劇情都忘了。還有乙個也是馬派戲《失印救火》,父子團圓。

《問樵鬧府》裡有幾句四平調,范仲禹幻想教兒子范金讀書的場景。

《打侄上墳》,稍微有點兒偏題,主題倒是親情,但講的是叔父和侄子之間。

《趙氏孤兒》,程嬰與趙武,養父和養子。(這裡頭趙武被奸臣屠岸賈收養,好像屠岸賈跟小孩還很親。《八大錘》陸文龍認賊作父,賊父似乎也挺親切。)

補充:經提醒還有《二堂捨子》、《白良關》。

為什麼傳統戲曲如今卻很少有人喜歡?

戲曲是舞台藝術,其唱念做表,服化道具都是專為適應舞台表演,逐漸發展優化而來的,從視聽體驗上講,現場聽戲和隔著電視看戲,感受會非常不一樣,而現場聽戲是個門檻比較高的消遣方式,不但要有閒錢,還得有時間,最重要的是要有這份雅興,很多沒接觸過的人,往往都是電視上瞄兩眼,便興致了了,默默給戲曲劃個叉,其實是入...

在《反恐精英 全球攻勢(CS GO)》中,為什麼很少有人買極限磨損的飾品?

登出 這遊戲一下槍的磨損很有意思,上面的那個是磨損最低的,下面的是我這把,很明顯,我的彈夾是全紅的,遊戲裡賊漂亮。又比如有些槍比如p90的死亡之握和異星之握,磨損度越低,槍越好看而且還有彩蛋!看到了嗎?高磨和低磨,完全不是同乙個圖案了,手變成骷髏手 ouZOEe 乙個極限酒精乙個略磨略磨要8k 而極...

為什麼DOTA2中高階局裡很少有演員!?

func main 三年前也許不多,但現在冠絕排名局都有代練的,碰到了你也毫無辦法,要麼躺,要麼jd,超凡反而少了很多。他們玩個藍貓和機械人似的,藍量完美控制,也許意識會有些小問題,但絕不不存在技術上的失誤,而且對面也是有人抬的,想贏很難。 Mike Lai 我在北美伺服器,5000分的排位,如果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