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問題的本質是否是語言問題?人類沒有語言是否可以思考 有實證嗎?

時間 2021-05-29 22:19:00

1樓:wwyfff

我覺得是語言讓思想成型,沒有語言我們根本就不知道思想是什麼,可能混沌一片?更談不上有邏輯地深入地思考了。

即便今天的我們,很多時候也有這樣的體驗:比如有什麼想法的時候,最初很模糊,但是當我們寫下來,或者用語言去梳理的時候,這些想法才變得越來越清晰和明確。所以,我覺得沒有語言,思想是很難深入的。

個人覺得不少哲學問題都源自語言,解決了語言的問題會有助於釐清很多哲學問題,但哲學涵蓋的內容太廣泛了,是一種「邏輯嚴密的宇宙觀」,說哲學問題的本質是語言問題還是太片面了。

也會好奇,天生的聾啞人如果不接受語言教育,會擁有怎樣的內心世界。

2樓:昕夕草側

這個問題的答案,依賴於如何定義「語言」,如何定義「哲學」,如何定義「思考」。

而什麼是「定義」?「定義問題」是否就是「語言問題」的乙個子集呢?

從簡化模型的功利主義角度出發,似乎把「定義問題」就作為「語言問題」的乙個子集比較簡單有效。所謂功利主義角度,就是說我們研究世界是為了改變世界,怎麼研究問題改造世界效率更高就怎麼研究。這樣看來,一切的研究方法,都只是一種選擇而已,乙個問題是哲學問題還是需要問題本身不重要,就看那種方法實際大家研究起來更方便。

把所有哲學要求回答的問題以及所依賴的問題,也都盡量歸類為「語言問題」,似乎也是乙個價效比不錯的方法。基於這種思路,似乎說哲學問題本質就是語言問題沒什麼錯。

其實這一切的本質邏輯基礎是功利主義,就是為了方便。

如果不從方便角度考慮,或者能夠證實某種「定義」和研究哲學問題的方法比歸類為語言問題可以達到更好的優化目標,那麼就可以說明哲學問題的本質「不是」語言問題。

3樓:丁丁哥

可以試試,捫心自問(雖然這個動作,多少看起來有點像是道德對心靈的感召),當你在思考的時候,是在用什麼東西思考?是一堆雜亂無章的影象,甚至連影象這個詞都不曾出現,還是說你自己很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是在用人類語言在編織某種有序的過程。

4樓:

我有個問題,語言的定義是什麼?如果把交流行為看作語言表達的話恐怕離開語言很難會有成熟的思維能力,甚至很難判定是否有思維本身。

我認同此在本質上的存在方式就是共在,共同此在的交流是伴隨此在的存在出現的,甚至我認為這種交流是邏輯在先的,那麼語言真的只是思維的載體?人在最初寓於世界之中時伴隨著對世界的認知是否有一種自我表述的行為?

5樓:

思維分為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我覺得部分思考可以在不依靠語言的情況下進行,比如原始人狩獵時遇到乙隻獅子,他可以通過獅子的形象和「吃」這乙個概念,或者依靠戰鬥經驗中的形象通過思考來判斷逃還是打,但語言發展後,部分語言並不是象形語言,比如會意語言,比如數學語言,這些語言的功能在方便溝通之餘,還體現在幫助記憶上,比如某些數學題,心算會非常困難,寫在紙上演算會簡單得多,複雜的邏輯思維比較依靠語言,或者說那些語言是因為複雜的邏輯思考所創造出來的符號,所以我的結論是,部分思考不能在沒有語言的基礎上進行,乙個人在沒有學習語言(和生活實踐,語言就是生活的符號)的情況下就不可能進行複雜的思考。

但,通過語言的幫助是否能通往正確的思考結論,我持懷疑態度,或者說語言所指的萬物本身就是混沌的,語言就也是模糊無序的,這關乎人的信仰,在終極問題沒有答案的背景下,你相信秩序還是相信混沌?你相信人類文化還是相信虛無?或者都不信。

再順扯個事,以前在某篇文章裡看到的栗子,忘記栗子主人的名字了,是一位分析哲學家。他說,乙個作家去乙個原始部落采風,他找了乙個當地嚮導,他們兩個互相不懂彼此的語言,只在地圖上表示要去哪兒,他們途中遇到乙個白兔子跑過,嚮導指著兔子說了句部落方言,那麼嚮導說的是什麼呢?可能是指兔子,可能是指兔子的白色的毛,也可能是指兔子走過的腳印等等。

這個栗子想說明語言的指稱性問題。那麼,通過這麼一大段語言,你完全理解到了我所思所表達的東西嗎?咱們對同一種語言的內涵的理解是一模一樣的嗎?

甚至比如1加1等於2,每個班有60人,那麼1個班加1個班等於120個人是對的嗎?如果我認為1加1等於無限呢?1個物體裡包含了許多分子,分子包含許多原子,原子包含…,……,…,尺度的無限之下,1這個語言符號到底有何真是意義?

甚至無限也只是乙個假設。

這個問題關乎人的信仰。

6樓:guo tony

哲學問題肯定不僅僅是語言問題。比如本體論,就算沒有人類存在,也仍然是有意義的。

但是思考哲學問題(也包括思考物理學或者其他什麼問題),沒有了語言能力還能不能進行呢?這個很難以想象,因為畢竟我們平時的思考都是基於語言的(就算並不必然如此)。但我覺得至少是需要符號的吧,因為哲學是抽象的學問。

7樓:知妖

思考分為很多種,一種是感官、情感、經驗式的「思考」,這是動物普遍存在的能力,目的就是為了生存。

而人獨具理性的思考能力,這是建立在語言和文字應用基礎上的。

比如中文,中文語言的結構和要素形式構成了我們理性思維的界限。我們用語言的方式清晰地劃出了主體、客體之分,但在上古時期群居的人類社會,人們主客體是不分的,生命與自然也是不分的。是種完全的自然合一狀態。

但隨著人類技術的演進,語言文字的日益精緻化,導致了人對世界的看法逐漸改變。語言的要素和發展緩慢而清晰地承載了乙個漫長時代道德、科技、世界觀的發展水平。

你只所有認為「我」是「我」,是因為你學了中文語言,並在語言基礎上建立起了你的生活體系,你生活在語言的世界中,你的思維方式也離不開語言的邊界。因此語言的模糊會導致思維的混沌。如同有人追問「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難道生活真有」意義「這個東西麼?

再說,我們的時間觀、世界觀完全建立在語言體系上。

一部分哲學問題其實是為政治、社會服務的。

研究哲學確實需要語言學的參與。

我認為哲學的根源來自於個體精神的痛苦,迷茫。

人類希望以自己的理性從無序的混沌世界中找尋發展規律和人性的座標點。

但其實人類的進化本來就是偶然的,人類發展到今天也是偶然的,

而人類的理性卻無法猜測偶然和世界人性的不確定性,希望以秩序來認識世界總會被後人推翻。

理性往往會被理性所證偽,

藏在理性底下的,是人類自始永存的非理性。

只有混沌才是永恆,只有不確定才是真理。

而大部分人特別是部分哲學家不承認這個問題。

他們活在自己建構的乙個確定的理論世界中。

如此而已。

人類本來就在黑夜中摸索著行走,

而大部分哲學都成了一團團鬼火,

誘使著一部分人跌跌撞撞,一路狂奔,以為會到天堂,最終只是跌下無底的深淵。

哲學本質是什麼?是人類理性的傲慢罷了。

8樓:秀才半

20世紀哲學界的「語言學轉向」,依我的淺見,在於整個人類的思想認識發展到了這樣乙個階段,意識到「方式和角度角度內容」。(比如說量子力學的進展有類似的結論)我們想要思考「內容」,首先就應該思考決定「內容」的「方式和角度」。而語言正是我們思考的「方式」,所以有了語言學轉向。

其餘不過是這種轉向帶來的結果。

這樣的表述並不準確,望方家指正。

9樓:趙毀橋

乙個典型的哲學問題。

首先需要說清楚的是語言究竟是什麼。你說的是語言的肉身,也就是發音和書寫,還是它的所指?

索敘爾認為所指和能指就是一張紙的兩面是不能把它們分開的,不存在脫離肉體的意義。德希達也說西方的形上學都是以語音至上為基礎的,也就是總是覺得一種內在的聲音,心聲是先於文字存在的,也就是說他們把本來的在任何事物上都存在的二元論傾向解釋為了語音和文字的對立,以為這樣就解決了語言的問題,甚至是真理的問題,這導致了西方哲學的內向化和著名的理念論。

而其實,心聲,乙個看似直接出現的意義還可以繼續分解的,理念是無聲的嗎?它存在,它如何存在?它和語音的關係如何,分割真的是最牽強的解釋了。

哲學發展到現在從聚集走向消解,但是當他們故意消解時其實也是一種聚集了。任何東西都不能絕對孤立於他者的,當你用一種方式存在這的時候,其實是有無數你看不到的他者在支撐著,他們有時候會很顯眼有時候會暗湧,有時候也會屈服。沒有人會絕對的無語言的思考或者是無思考的語言,這也是無法證實的。

因為能證實的就表明有一天它能被證偽。

10樓:懸以

如果這裡語言的定義是對話語言、獨白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話私以為是可以。但思考離不開內部語言。最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是寫日記促成的,因為這些年來的心理問題醫生建議我靠寫日記來輔助,於是我發現經常腦中有了一些想法,我在產生這些想法時感到它們是完整的,也就是依託著語言存在的,這時,我開始琢磨著要把它們記住等有機會寫出來,但在想要把它們轉換成文字時——之前我認為這應該是信手拈來,因為它們本來在產生時已經裝好在語言的殼子裡躺好在大腦——我發現真正做到讓它們達到可以表述,還有很大距離,而且語言讓思維失真,思維裝進殼子裡有耗損,這無可厚非沒有一種語言不產生這樣的誤差,碎碎念了這麼多就當是把一直想了這麼久的問題又寫了篇日記吧

11樓:尚書

。。我不那麼懂哲學,雖然也看過一些,所以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嬰孩是通過什麼來學習的最開始的語言?

從這點上來看,(簡單的)交流和思想不用依靠語言無疑。。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語言,但是我既可以學法語,又可以說英語,語言乙個只是一種把人的思維具象化的具有普遍理解和被理解意義的工具。但是我們都活了太久了,早就想象不出來沒有語言會是什麼樣子了。

12樓:馬大一為

先說觀點。

我認為:人類沒有語言是無法進行思考的。哲學的本質,就是語言。

就題主的問題來說,其實有兩個問題。1、什麼是哲學。2、什麼是語言。

第乙個問題基本沒有人可以回答,不作考慮。第二個問題也不太好說,但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失去了語言,我們可以做什麼?

比如說啞巴,他不能說話。但是他是不是失去了語言?

顯然沒有。因為他還可以在心裡面說話。因此,我們(假設我們如上帝一樣無所不能)繼續剝離他語言的能力。

讓他完全失去聲音,就算他意識海當中住了一位老爺爺,也無法聽到他的聲音。這個時候,他能幹什麼?

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就會發現,你能夠做的事情非常有限。

實際上,這時候能幹的事情,我只想出了兩件。一是在腦子裡出影象,二是表達某種情緒。

那麼,這兩個東西可以思考哲學問題嗎?

這個問題可以先放這裡。現在再回頭思考一下,當我們被一步步剝離語言能力的時候,我們到底失去了什麼?

換句話說:語言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除了是表達方式之外,它還是什麼?)

其實,語言就是思維。或者,它至少是邏輯性思維

所以,當語言能力被抽離之後,我們的腦子裡就只剩下一些雜亂的影象和一些情緒。當然你可能會想著把這些影象加以編排,然後變成一部電影,而我們知道,好的電影就算沒有聲音沒有字幕也可以表達一些哲學問題的。但是,就算你擁有這樣一部電影,一旦你開始進行解讀的時候,你就不可避免地要動用語言的能力。

而你要編排這樣的影像要動用的語言能力估計更多。

結論是,語言是將影象進行連線的核心。或者,更準確的表述:語言是形象與形象的意義鏈結。

綜上所述,語言是邏輯性思維。而抽離邏輯性思維之後所剩的形象及情緒是無法進行有序思考的。所以,人類的思考離不開語言。而一切哲學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語言的問題。

物質與運動的哲學問題。?

Bloomberg 因為你是在政治課本上看到的,就是這樣 分割線 你可以先了解一下 唯心主義 形上學 的真正含義,然後按照馬克思老人家的方式理解一下這個的問題 因為你都不太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啊 形上學是為了追尋不變的本體的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巴門尼德,不過這些都不和政治課本有關。和政治課本有關的是形...

為何文化不高的成年人往往排斥哲學問題?

Lin 縱觀古今,凡是哲學上有所作為者,大都是富貴者或是再貧寒也有人接濟。他們或者對錢或是生存不會考慮,而是追求更高層次的超我境界。哲學本身就不為底層工作者服務的,他們為了生存已經沒有時間去思考真理了。但哲學在上流社會是很流行的。這不是這個階層的人能接觸的。沒人了解。就沒人明白。 耳皮 這是個打仗後...

我想問個哲學問題,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Zarathustra 首先任何事物存在的目的性全都是人去定義的,事物存在的意義也都是人說了算,所以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你自己心裡清楚,你的定義是什麼,活著的意義就是什麼。我其實一直都相信世上的一切都沒有什麼意義,而且發生了任何事也不足為奇,因為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任何結果都是一定的,也就是通常意義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