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是不是文明?

時間 2021-05-05 22:17:56

1樓:淺淺

良渚文化是高階文明了,曾經見過一屋子密密麻麻的良渚文化的文物,覺得我家的陶瓦器可以全部扔掉了。他們的黑陶又輕又薄,又有設計感。他們的設計外形可以用大氣磅礴來形容,連打火鍋的黑陶爐都那麼先進!

他們半公尺大的三足陶輕的9歲小朋友的乙個手能托起,回家拿出你家的瓦煲看看有多重就知道我們有多麼的落後了。我承認在陶器上我們是落後的文明,反正追趕不上他們。無圖無真相!

放一些他們陶瓷的碎片給你們看一下,圖1編織的陶瓷,圖2陶瓷最薄處只有兩公釐。圖3編織的陶瓷還有一層面。館長說,良渚人已經知道了地球是圓的有經緯,外面還有行星,而且在古黑陶上表現了出來。

2樓:Ryzen

虞仲有二,史簡有載:

其一為周太王的次子、吳太伯之弟,名仲雍,是商末所建吳國的第二任君主。

其二為仲雍的曾孫,虞國的首位受封君主,排行第二,封在虞國,故稱虞仲。

可以看到古代「虞」通「吳」。

良渚文化就是虞朝,也就是舜帝時期。

3樓:rap你來啊

算。可以去良渚博物館看看,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了,良渚文明很驚喜,而且很浪漫。

不得不感嘆,中華文明的歷史真的源遠流長啊!

看這些代表標誌,是不是很有趣啊 ̄  ̄)σ

我還特意買過標有圖案的冰箱貼,放在家裡,想象其能鎮邪驅魔哈哈哈~~

4樓:

頂多算文化,後期被中原地區的主流文明融合掉了,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但是有意思的是,現在江浙滬人就替你定義了良渚絕對是文明,不信的話你看看那些提反對意見的回答,下面必然都有一群某地人,急得像是被踩了老鼠尾巴。

所以說,沒準以後長三角更有錢了,還能發現良渚其實是帝國呢,或許還是整個銀河系文明的起源點。

自卑-999,正統+1000,身高+2,獲得「華夏象徵」稱號。

5樓:不必關注

「文化」上公升到「文明」,國際考古學界長期觀點是看以下幾個條件。

1.有城市(城邦),達到4000市民規模 √

良渚古城人口估計學術界存在較大爭議。國內有的估測28000人,有的估測四萬人,還有納入更大範圍估測更多人數。但4000人應該可以滿足。根據發掘證據,認定為城市沒有爭議。

2.有文字 ×

這是「文明」最重要條件,可惜良渚沒有成熟的文字。本土專家肉眼可見拼命打擦邊球,提出良渚有「原始文字」,把一些刻畫符號區別於一般的符號。外國學界主流認為中華文明有2023年而非五千年,一大理由也是因為商代甲骨文作為成熟文字是證實了的,更早的文字缺乏證據。

3.有紀念性建築乄

要有類似埃及金字塔、古希臘神廟等,宣示神祇、宗教或王權的,無實際作用的巨集偉建築。按美術史家巫鴻吐槽,西方自古對這種「紀念碑性」有執念,而中國早期的「紀念碑」是精緻的玉器、青銅器等相對小件器物。良渚出土的一流的玉禮器滿足中國的「紀念碑」理論,而驚人的水利系統是實用性的巨集偉建築,二者相加可勉強滿足紀念性建築條件。

4.有冶金術 ×

這是比較晚才提出的第四個條件。良渚遺址不滿足。

2023年7月6日中國浙江的良渚古城遺址順利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說良渚遺址「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有著鮮明的宣傳導向。

把「良渚文化」公升級為「良渚文明」,中國學術界需提出一套不同於西方傳統的理論體系,並且這條體系要取得國際學界認可,能適用於全世界。

6樓:

——引自李伯謙先生《關於文明形成的判斷標準問題》

先生的觀點是,社會統治機構應當以王權為主,這樣的國家才能稱之為「王國文明」,而良渚突出神權,應歸於神權國家。

這是先生2023年時的觀點,此後十年裡涉及到新的考古材料的發現,我尚不知先生有沒有對這一問題提出新的觀點。

7樓:清風習道

良渚文化是文明所影響的乙個城邦,而不是簡單的文明本身,如果說中華文明什麼時候開始正式確立,我的回答是從伏羲創立八卦開始,中華文明的靈魂得以注入,中華文明從此形成。而從良渚出圖的文物可以看出,良渚地區是信仰伏羲文明的乙個城邦。

8樓:

Dangran啦,這麼好的文明怎麼可能不是文明,懷疑可不是好文明哦,另外良渚文化村已經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了,了解一下,沒有文明哪來的文化遺產呢?

9樓:

用過20年前玩《帝國時代》的經驗,我覺得良渚是全中國最容易建立一萬人城市的地方,比洛陽更容易誕生文明。

氣候:剛好在北緯30度,四大文明古國同一緯度。冬天不至於太冷,夏天沒有浙南-福建-廣東的颱風。

水田:假設2023年前的一萬人,畝產200斤的糧食,需要至少1萬畝地才能養活他們。一畝地是666平方,約邊長25-26公尺的正方形。

一萬畝地在河南洛陽洛水(殷商)邊上按照10畝排列需要25公里長。而在河網密布的良渚,一萬畝地就是個2.5公里邊長的正方形,同時水網裡的魚蝦還能補充食物。

古時錢塘江口應該更靠近良渚,還有海鮮的補充(埃及巴比倫都是靠海的文明)。

林木:良渚還緊貼莫干山,冬天砍柴取暖不會凍死。同在杭嘉湖平原的太湖東邊上少一座大山,沒有林木資源有凍死可能。

太湖南面靠近山這裡有誕生城市的可能(宜興)。湖州直接北靠太湖,沒有大山阻擋冬天的冷空氣。

看下圖,良渚(一萬畝大小的紅點)南北沿山的開闊區都適合發展古代文明,也都發掘出過遺跡,不過位置最好就是良渚,往北的德清宜興離入海口稍遠,錢塘江南面發展空間不如良渚大。

--------古埃及-------

與良渚2023年左右同時期(真的是同時期),古埃及的第乙個王朝,納爾邁,跟良渚一樣是玩石頭的國家,幾乎沒有青銅器(因為埃及沒有銅資源),也沒有文字,只有符號,這些符號在後來的埃及文明裡繼承下來了,所以被稱為文字。其實看良渚的文物上的符號,你覺得做的出統一符號的人會沒有文字?

----中華------

良渚跟中華文明沒有關係?以前不是這樣說的,在山東黃河流域的龍山文化,因為器物相似一直被說是良渚的前身,《試論良渚文化與山東龍山文化的關係1989》《關於良渚文化的兩個問題1986 「對良渚文化的認識是有乙個過程的,初期曾把它歸於龍山文化的一支」》。現在反過來找到良渚早期的遺址怎麼就變成沒關係了呢?

10樓:sdszf77

在人類史上,有一類失敗的文明。創造他們的部族或族群,都曾擁有優越的自然資源,並憑藉這些資源創造出輝煌的文明成就。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些部族或族群總是象中了魔咒一樣把過多的人力物力資源持續投入到一些虛幻的宗教或類似宗教的活動中去,並期待這些活動能解決現實中遇到的某些棘手問題,結果是緣木求魚,文明衰亡。

11樓:

最初考古資料南北文明史一樣古老,北有二里頭南有三星堆、盤龍城,因此早期教科書認為中華文明是長江黃河雙起源,但那些壟斷史學界的北方人不知足,為了炮製黃河單源論把三皇五帝這些傳說往上套,可惜順著這條線索挖反倒自抽,史前文明越久遠的越在北方找不到反倒南方一大堆,在良渚挖出個中國最古老的文明,北侉還是不死心把這些歸類為異族文明,事實證明漢族是大雜燴,漢族概念是漢朝才出現,在此之前就已經融合了所謂南蠻,北方人拿漢族主體基因O3說事,事實上大禹是O1,O3是後來才成為主體

12樓:

看怎麼定義文明了。不管怎麼樣,良渚還沒有發現文字,和同時期的埃及、蘇美爾相比還是差了一些。

而且良渚文明也不是後來中原文明的祖先。

13樓:零度

昨日,良渚申遺成功。作為杭州人,我內心是激動的。

國際考古權威在世界考古論壇上明確提出《以良渚來標誌中華2023年文明史》

良渚是乙個神奇的存在。畢竟在中國5000~2023年前的遺址中水平規模暫時沒有其他遺址能超過良渚。

大家在對良渚文明性質的質疑主要是:1,遺址造假,很多人無法相信良渚有如此發達。2沒有冶金技術和成熟的文字是硬傷。這是西方傳統文明的定義3,無信史記載,無緣消失,繼承者不明

然而良渚的文字其實也有發現,現在收錄於《良渚文化刻畫符號》一書已經多達656個,其中有連片和重複出現的疑似文字,不少和後來的漢字神似。

我想隨著良渚申遺的成功,會有越來越多的發現。浮出水面。我們拭目以待,以上片面讓我認為這不是文明什麼是文明。

外形它像人,又像獸,神秘而詭異,其複雜和精細的程度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琮王」上的神人獸面紋的實際寬度不足4厘公尺,高僅3厘公尺,良渚工匠卻在如此小的範圍內刻出非常精細繁密的圖案,刀工出神入化,被世人譽為鬼斧神工。

人像的最大特徵是頭戴羽冠,因而很有可能就是古代傳說中的「羽人」良渚人崇拜「羽人」,把它刻在代表良渚人的族徽上,可能認為「羽人」具有非凡的能力。在古代神話傳說中,「羽人」就是飛仙。大詩人屈原就很想追隨「羽人」,他在《楚辭·遠遊》中說:

「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

在生產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會,人們只能通過漁獵、採集和農耕等生產活動維持生存,征服自然界中最兇猛的動物是人類最大的願望,神人獸面紋正是良渚人這一願望的形象反映。具體來說,「神人」是良渚人的酋長或巫師,良渚人認為他們擁有超凡的能力,能輕鬆自如地駕馭猛虎。學者張光直認為,「神人與獸面的復合像」其實就是與中國道教有直接淵源關係的「巫師御虎蹻」的形象。

學者張明華也認同此說,他經過不斷探索,成功地解決了三星堆一號祭祀坑的跪坐銅人和虎形器的復合問題,將三星堆一號祭祀坑跪坐銅人與虎形器合二為一,組成了「神人」騎虎的獸紋形象。從而為神人虎面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這個圖案代表著良渚人征服大自然的願望,是良渚人不斷進步向前發展的精神支柱。換句話來說,它代表著良渚人的吉祥與幸福,代表著良渚文化時代那段遙遠的歷史。

回到題目:良渚申遺成功就說明官方認可它是文明。

我更認為這是華夏文明的偉大傑作

14樓:遲飛

文明應該有什麼?

應該有暴力機器,如監獄警察。

應該有權力核心,如宮殿,祭壇乃至相應禮器。

應該有城市,包括城牆,居住區乃至廣場,水渠,糧倉等公共設施。

應該有文字,貨幣,天文曆法等表達抽象概念的資訊媒介。

良渚的發展水平,恐怕還不能全部滿足四項。

尤其是第四條,良渚考古似乎尚未有突破性進展。

這樣看,良渚文化更可能是個大型酋邦。處於血緣民主時代晚期。

15樓:「已登出」

良渚絕對是文化,而不是文明。

還是那句話,良渚文化沒有文字,沒有文字,沒有文字。

有人說文字不是乙個文明的必要條件。

那我想問問這些人,如果乙個文明連文字都沒有,他靠什麼遺傳資訊呢?上一代積累的經驗和文明成果怎麼向下一代傳遞呢?你就是跟印加人一樣,靠著結繩,你也得有一套繩子吧?

如果文明成果不能積累,你這個東西怎麼能叫文明呢?

你要說良渚人傳遞資訊的方式比較特殊,沒有儲存下來,或者今人無法理解,那還算是你在講道理。

如果你直接告訴我,文字(一種複雜的符號系統)不是文明的必要條件,文明可以沒有文字,那我感覺,您就是在耍流氓。那我就啥也不說了。那我認為白蟻也能創造文明。因為白蟻也有城市。

良渚文明有沒有可能造假?

陳雨甜 很早就有人懷疑是造假的,不過並不是憑空造假,而是遺址常常分很多不同的文化層 跨越很長的時間,良渚很有可能就是把很久以後的通通算到最早的頭上 清風 良渚北上征服中原的時候,青銅器還要再過幾百年才傳入中國。銅器和鐵器技術都是西邊傳來,不是本土發明。然後,齊家的時期是良渚北上之後,已經帶有良渚特徵...

良渚文化在文獻上是否有記載?

滿嘴仁義 大膽假設,良渚實際就是 尚書.堯典 中羲和去的 宅嵎夷,曰暘谷 首先,良渚文化是稻穀耕作文明,要稻穀耕作就必須掌握基本天文知識,分清楚什麼時候播種,知道春分秋分,知道基本的月份變化確定並訂立曆法,清楚知道一年迴圈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因此良渚必定是有曆法官的。符合堯典開篇的曆法官分配東方。其次...

中原文明早還是良渚文明早?他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hanjunqih 主要是很多專家,不想提起這個話題!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 精力來佐證,兩河流域的文化是中華文明的起源!結果隨著考古的發現,從早期的良渚文明,再延續到現在的三星堆!而隨著三星堆玉琮的出土,某種程度證明兩則之間存在某種聯絡!對兩河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了巨大的衝擊!通俗點說,就是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