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句詩?

時間 2021-05-12 07:47:00

1樓:啊啊啊

就是字面意思,這裡的寂寞,或許不是乙個貶義詞。中國的讀書人自古就有勤奮苦讀的傳統。李白是乙個詩人,他口中的聖賢自然指孔孟等聖人。

李白說他們鑽研學問未免太寂寞了吧,喝點酒來解解悶,也挺有意思的。我自己是這麼理解的。而且這個「留名」,不過是說在青樓牆壁題詩罷了,更多的是為了詩的工整和用調侃來營造趣味性。

將聖賢與青樓放在一起,大俗大雅都在一句詩中。現在的人,都喜歡曲解李白。可惜,世界永遠如你所想像的那樣真實。

乙個浪漫主義詩人,現在被解讀成小心眼派詩人了。都按自己的理解就行了。身為人師,傳遞正能量就行了。

不必抒發自己的感情。

2樓:晨陽

說一下自己的理解,自古寫詩許多時候都講究「微言大義,意逸曠達,在似與不似之間,一語雙關言猶未盡」的趣味,套用今天俗點的話就是寫詩朦朧點好,話說盡說得太直接了當反而就沒意思了,也不是詩者認為的高明。可能前面論點的意思多多少少都有些在裡面,比如:1.

自古以來,聖賢都是孤寂落寞鬱鬱不得志者多,不能一抒胸襟反倒是以愛酒嗜好出名了,比如陶潛、「竹林七賢」等等,只怕是他們自己也未曾想到的,這帶點自嘲調侃意味也是詩仙當時酒酣耳熱之際進一步搞熱氣氛的勸酒助興脫口而出的"助酒詞「,想想看啊,先賢亦不過如此,還不是都在酒裡了啊,來,別多想了,幹了!......2.清聖濁賢,自漢代作為酒的雅稱,此句也可解釋為再好的酒也怕」巷子深「,要人懂得品味,好酒的美名向來是善飲者傳開的。

一來勸席間眾人珍惜當下美酒,還是勸酒助興之意,亦有再美好的事物包含人才,也要有人欣賞。也許還有其他很多很多意味,詩人胸中的塊壘......都在筆下這廖廖幾句了!

如今讀來真是餘音繚繞,讓人意味無究,唏噓不已,而這也正是李白高明之處......

3樓:許先生

酒有冠以聖賢的嗎?還沒人喝的好酒也不會出名,有人喝的才出名?你真是個人柴,你的語文跟誰學的呀?

嘔,二師兄-倒打一耙呀!還人家的語文水平堪憂...?我知道主席是誰詆毀的啦,就是你這種歪才。

正確的解釋,是李白的一種自嘲,就像在座的都抽菸,就不抽。肯定會迎來一些責難和歪理

4樓:

其實深意應該是: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吟者留其名。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年輕時天真想著天生己才就能為國重用的大才子李白舉杯邀明月,佯裝酒鬼,故撒癲瘋,無非不願也效高力士們之奴顏婢膝,失格做李昏君與其前兒媳現貴妃的御用詩寵辱沒自己滿腔抱負與詩情罷了。

寫得出《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等等大格局傑作的李白,怎麼可能唯唯謹謹仆伏於李昏君與其愛妃榻前,一輩子寫點「雲想衣裳花想容」的俗豔之句邀寵呢。但舉世以邀寵為榮者眾,襟懷非狹的李白怎能不痛感即墨。李白不是聖賢,做不了聖賢,但相對於蠅營狗苟趨炎附勢唯利是圖的高力士們,已賢出天際了。

然而,賢臣不幸際遇昏君當朝,就注定即墨了,混得榮華,須做奸臣。李白那樣性情痴傻的人,視姦為恥,自然寧願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選擇絕跡險惡仕途,縱情山水去也了。自號青蓮居士,也是其內心向潔的表達。

而遺憾的是,凡塵濁世,耿直遭佞者嫉,過潔受惡俗嫌,不喜與佞臣為伍的青蓮居士在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即墨中,雖嗜酒而沒有淪落成一般醉鬼,而是,一生形醉心醒,於詩界修練成仙。

5樓:Sharoong

要結合寫作背景時代去理解:

初唐詩人受魏晉影響較深(李白意氣風發期在中唐,但成長期在初唐,心態也屬初唐,他幾乎沒有杜甫般成熟的七律五律作品),當時魏晉社會政治比較複雜,尤其東晉。寂寞指不能見用於明君,不能舒展濟天下蒼生抱負。

東晉清淡風氣盛行,士人上上下下都不談政治,其代表人物竹林七賢包括大隱隱於朝的阮籍,都是寂寞的;劉伶事蹟不是個別事件,阮籍也是用長醉(當時連皇帝也接受的理由),去解決棘手問題。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泛指這個時代的故事。

詩酒劍是初唐士人必備修養,詩魄琴心劍膽,尤以酒是唐人的魂,李白詩中古人,單挑飲者留其名,當然也有題目將進酒的寫作選材考慮,畢竟是勸酒歌。

6樓:

這句有出處,孔子的後代孔魚付的作品。

孔從子·儒服

堯舜千鍾,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飲十榼。古之聖賢,無不能飲者。

李白對這種靠酒量評定人品的做法有保留意見,李白認為,古代的聖賢並不是酒量都大,但酒量小的都被大眾忘記了。

這句詩的意思就是:古代的聖賢差不多都被人忘光了,也就那些能喝酒的還有點名氣。

7樓:菲尼克斯

我引用一段韓愈進學解中的一段。

「 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於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 」

無論你是瘋子還是聖賢 , 在世上總是稀少的部分。 有其不容於世的道理。

爾「飲者」 大有知音的含義。

引全文意, 大可意為喝吧喝吧自古聖賢和酒都是寂寞的。 喝了酒,你也就成了它們的知音了。

8樓:錢宇

酒之清者為聖濁者為賢,這是古人的定論,李白所謂的聖賢,字面上就是指的酒,或者說是好酒。 古代沒有電視廣告,沒有註冊商標,一鍋好酒能否出名要看有沒有美食家去品,沒人喝的酒,再好也只能孤零零的爛在窖裡,這便是古來聖賢(美酒)皆寂寞,惟有飲者(懂酒的)留其(酒的)名。這句詩直接意思就是勸酒,讓大家放開了喝,別辜負了好酒,深層含義就是說李白自認為自己是經世之才,但也要有當權者賞識才能展現才能,名留青史,他希望有伯樂去發掘他,別讓他的才智爛在土裡。

所以這首詩雖然表面上是對及時行樂的宣洩,內裡卻隱藏一絲著讓自己及時被伯樂發掘的企盼。

語文書上的古代文人雅士都默默無聞,只有愛喝酒的名留青史這個解釋是什麼鬼?即不符合邏輯也不符合現實,二十四史裡有幾個酒鬼?真當李白寫這句詩是嫌墨多用不完?教材組水平堪憂啊。

鑑於有些人沒見過古文中聖賢的用法,摘錄了幾句供參考《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平日棜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

陸游《溯溪》:「閒攜清聖濁賢酒,重試朝南莫北風。」

李白《月下獨酌》:「已聞清比聖,復道濁如賢。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9樓:許立陽

個人認為這句詩的關鍵在於「其」指代的到底是「古來聖賢」還是「飲者」,現在通行的解釋是指代飲者,於是就各種難理解,其實我覺得應該是指代古來聖賢,那就非常容易理解了,這句詩其實是在批判時人醉心於物質即前句提到的「鐘鼓饌玉」而枉顧「古來聖賢」為代表的精神,沒人談論古來聖賢了所以說他們寂寞,而唯有飲者——這裡飲者是暗指我們這批朋友——留其名,也就是說只有我們這幾個在一起喝酒的朋友還有精神追求,還在談論古來聖賢的名字。

10樓:

第一句相對來說是實寫,位於第一品的人大多感到寂寞,所謂高處不勝寒。第二句相對來說是言此而意在彼,講的是忘情,不是忘兒女之情,而是忘世間之情。

11樓:

第二句就是裝x啊。。。。。就跟有錢人和普通人說「還是你們小白領舒服,我們富人就是錢多,天天飛來飛去,山珍海味這種日子太沒意思了」

第一句道出乙個真理,要成才,必須忍受孤獨。。。誰說過「神聖是真正的孤獨」

古來聖賢皆寂寞,有什麼深層含義?

豆子也是醉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堆出於岸,水必湍之。聖賢終究無法泯然眾人,就成了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必然是曲高和寡,和寡意思就是不被人們所接受,所以,聖賢就成了極少數,成了異類。因為超越,所以異類,所以被仇視,所以,尼采瘋了,所以,梵谷割掉自己的耳朵,也瘋了。寂寞,只是小意思了。對了,如果聖賢沒瘋,那...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怎麼解釋?

追風少年 出處 左傳 宣公二年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釋義 非 不是。孰 誰。一般人不是聖人和賢人,誰能沒有差錯?故事 晉靈公生性殘酷,經常託故殺人。一天,廚師送上來熊掌燉得不透,他就殘忍地當場把廚師處死。正好,屍身被趙盾 士季兩位正派的大臣看見。他們了解狀況後,非常憤慨,決議進宮去勸諫晉靈...

聖賢在面對插隊的時候會怎麼辦?

特蕾莎修女的人生信條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 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擷取了一部分 我想可能會有兩種情況 一 如果只有聖賢乙個人,那便微笑著讓他插了 也許在插完還有一段微笑著的提醒 二 如果有很多人,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