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的一些文學作品讀著會覺得很沒意思,比如說史鐵生老先生的《我與地壇》感覺特沒意思?

時間 2021-05-12 05:37:27

1樓:孫凝軒

拋開幸與不幸,在第一章描寫母親去園裡找他的畫面就很讓人動容,母親視力不好,且怕打擾到他,只敢悄悄的,小心翼翼的去看看他,有時候史鐵生還會呆在灌木中不言語,任憑母親焦慮的走過去,後來他自己寫到

我想告誡所有長大了的男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羞澀就更不必,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有些文字恰是如此:曲中曲,人中人,曲散人終離,曲終人散早成空。

2樓:介之雨田

這裡是地壇公園

沒有太多神奇,沒有太多驚豔,只是苦難過後的深情罷了。不清楚你為什麼讀不懂,我知道讀懂的人大概都知道那是對死亡的無懼,那是嘲笑死亡也僅僅如此的生命觀。

以至於後來醫生說史鐵生之後,談生是奢侈,談死是矯情。讀完之後有種哭出來的感覺。如不是大徹大悟又何有死不過是生的對立面。

希望以後經歷之後在來讀讀。不單單文字,僅僅對生活的態度就很值得學習。

3樓:巫巫巫巫巫一

我在看《我與地壇》的時候,是懷著很虔誠的心情,乙個字乙個字的讀,它的每一句話我都想去理解。

我覺得我從來都沒有這麼認真的看一篇文章。

4樓:泉水叮咚

其實從人生閱歷來看,反倒希望你一直不要懂這種深沉的文章,因為當你有一天突然發現了它的好,那也意味著你的人生開始經歷了種種不如意。這種經歷並沒有什麼所謂的優越性,痛苦也好,苦難也好,催人成長,但不能肯定地說它就是一種好。人在經歷這些的時候都不是主動選擇的,像史鐵生一樣,假如他沒有失去雙腿,像常人一樣的生活,永遠寫不出《我與地壇》,這是不是他本人更願意過的生活?

可能是。只是生活不給人第二種選擇,你的經歷決定了你走的路。從我內心來說,真希望世間所有的人都少經歷一些痛苦,都過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

5樓:sss雲朵朵

得到幸福前,要先經歷苦難。

但在死亡面前,所有為了幸福的苦難都不足為道了。死亡帶給始終幸福的人的,是絕望。

走出這種困局,唯有在意過程本身。

6樓:寂靜風雨

正在讀《我與地壇》,想寫讀書筆記卻無從下手,就來知乎上看一下別人的看法,剛好看到這個問題。

平平淡淡,娓娓道來,於無聲處聽驚雷,大抵是這個意思。沒有經歷過斷腿後對人生的絕望,沒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悔恨,沒有糾結過生與死的問題,那就沒意思好了,這樣的沒意思分明是一種幸福啊!

7樓:james bond

在人生陷入困境的時候想起史鐵生、找出這篇散文,朗讀,哽咽,大哭。他理解人世間的悲苦,用巨大的同情心來看世界,這就是為什麼他的文字讓每乙個值得被同情的人,低處的人能深刻共情。他經歷悲苦而產生了神性。

看不懂的人,無法在他文字裡共情的人,你是幸福的,且身在福中不知福。但願你永遠不必看懂。

8樓:藍梓

乙個沒有味覺的人怎麼可能嘗得出酸甜苦辣鹹呢。史鐵生的這篇散文是啟蒙我對文學和散文愛好的第一篇讀物,以前讀書的時候早讀課別人都在記單詞或者背古詩的時候我都喜歡悄悄把這篇文章拿出來朗讀,文字的魅力太不可思議。

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刻,地上的每乙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群Swift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麼、然後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鬱的時候它們鎮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滿園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有一年,十月的風又翻動起安詳的落葉,我在園中讀書,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說:「沒想到這園子有這麼大。」我放下書,想,這麼大一座園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

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萬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9樓:

可能是閱歷不夠吧。

我生過一場病,曾經也走不了路。那段時光是黑暗的,也看到了因為我的沮喪和頹廢,父母和周圍人有多辛苦。

我以前覺得自己是個廢人,拖累父母,也曾一遍又一遍的問:為什麼是我?

史鐵生對於生命的理解,和看待生活的方式,給了我全新的角度和思考。給了我力量與勇氣。

對於苦難,這是每個人的罪孽與福祉。

10樓:浪漫氾濫

無意中看到這個問題,嗚嗚嗚我覺得史鐵生超級有趣的。《我與地壇》《命若琴弦》等等作品和作品集我都有看我特別喜歡他文字的力量和溫柔。

原來這麼多人不喜歡(也不會改變我喜歡哈哈哈)

11樓:畫虎曉春野

觀點不同我覺得我與地壇是不可多得的作品

我其實也會感覺冰心的詩拗口魯迅先生的詞讀不懂,但是我與你的差別就是,我知道這是我自己的問題,你不知道

12樓:柳圓

我十幾歲的時候讀《我與地壇》也覺得沒意思,我三十幾歲不經意再讀的時候哭了。讀書就是這樣,年紀、經歷、心態都會影響觀感。如果有選擇,我還是願意回到讀不懂《我與地壇》的時候,這起碼意味著我還幸福快樂。

13樓:小橘子

這是我上半學期(2019——2023年高一新版語文教科書)剛學完的文章,

自己又覺得不夠,於是把整本書都買了回來讀。

反正我上半學期讀的時候讀哭了。

只能說你還沒經歷到。

我和我同學聊,我們倆一致贊同應該把這篇文章放到初中,初二。而不是高一,有些晚了,

真的,對於我們倆來說。

14樓:奈樂瑞

把書放一放等日後經歷多了再回頭看看

希望我們會有新的感悟

15樓:知無涯

整個世界本沒有意思。

每個人都要走向死亡,在死亡來臨之前,你如何面對這件事?

假如你靜下來考慮過生死之事,想不明白的話,請再回頭看看史鐵生的文章。

不生不滅,緣起性空。

16樓:白玄

園神是上千歲的園神了。

幾千年來,他守著這個園子,這個如同森林一般的園子。

園神似是沒有情緒,只歇息在園中的樹上,看來往的人。

雖然,也不多。

園子太古老了。

古老得連鳥兒都以為這只是一片被遺棄的森林。

園神是上千歲的園神了。

園神沒有老,園神的眼睛裡也沒有布滿滄桑。

直到那個下午。

Sunny灑在園神的臉上。

園神捲曲的長髮慵懶的鋪在樹葉上。

園神依舊如同往日,眯著眼,聽著鳥兒過路的吟唱。

園神聽見了樹葉被壓過的聲音。

園神稍稍偏頭,他看見乙個從未見過的陌生面孔。

園神是上千歲的園神了。

園神見過無數個面孔,他甚至不能記住其中幾個。

可是園神看見,那個陌生的面孔啊,他擁有著生機勃勃的皮囊,和即將死去的靈魂。

園神看著他的輪椅,園神突然想靠近他。

園神沒有。園神知道自己是上千歲的園神了。

園神覺得,自己沒有必要了解短暫的生命。

園神重新眯上眼,感受著Sunny。

「你為什麼要活著。」那少年突然地出聲。

園神猛的睜開眼睛,可園神知道少年看不見自己。

「我為何不面對死亡。」少年盯著前方,似是迷茫又無助。

園神放柔了目光,用手撐起自己的頭。

園神就這麼慵懶地看著少年自言自語到黃昏。

直到少年的母親將少年接了回去,園神才收回了目光。

園神想,少年明天,還會不會來呢。

少年果然來了。日復一日。

少年帶著本子和筆,整日整日的寫。

他依然會自言自語,卻似是在問園神一般。

「你寫作,是為了什麼呢。」

園神是上千歲的園神了。

少年只不過是二十來歲的少年。

日復一日,園神終日遊蕩在少年身旁。

園神看著少年掙扎,看著少年寫下乙個乙個的字。

園神上千年沒有開過口了。

這園子寂靜,也遠離紛爭,園神同樣也是。

可園神卻跟少年說了話。

「你是誰?」少年並不害怕,聲音依舊平淡。

「園神。」

那之後,園神依舊遊蕩在少年身旁。

園神告訴了少年什麼是生和什麼是死。

園神告訴了少年時間的殘忍。

園神告訴了少年園神世界裡的的一切和一切,甚至自己的頭髮為什麼是卷的。

少年也是。

園神是上千歲的園神了。

可園神感覺自己活成了少年的樣子。

「假設有一位園神……」少年的筆下寫著。

「怎麼是假設,我不就在這。」園神不滿。

「要是真的說有,別人不就知道了?」少年沒停筆。

「知道了又怎麼了,我園神還會怕人不成?」園神說。

「那你就不是我乙個人的了。」少年停下了筆,清澈的眼睛望著園神。

園神如藻一般的長髮隨風飄著。

園神看見少年的靈魂不再像初見時的萎靡。

園神將這一幕烙印在心底。

園神是上千歲的園神了。

可少年只是二十多歲的少年。

園神會繼續過上萬年日如一日的生活。

可少年卻還掙扎在生與死之間。

園神告訴少年,一切都只是少年的罪孽和福祉。

可園神沒有告訴少年,這不僅是少年的,也是園神的。

園神的福祉,是少年走進了園子。

園神的罪孽,是園神動了情。

日復一日。

少年最終走了。

那時的少年,已不再是少年。

可園神,依舊是上千歲的園神。

人們逐漸多了起來,園子變得熱鬧了。

可園神心裡,只剩下輪椅踏過落葉的聲音了。

忘了說了,少年的名字叫史鐵生。

還有點意思嗎?

17樓:劉白

讀起來沒意思很可能說明現在的你年輕健康且衣食無憂。史鐵生的文章在溫室中讀很難說能有什麼共鳴,但如果你經歷一些曠野生活的話,這些文字不但讀來有意思,而且大有意思。

18樓:vvvv0K

不是讀起來沒意思,而是不能將心沉在文字之中。

《我與地壇》已經拜讀了數十遍,至今仍是無法完全理解,經歷過各種事,在人生的不同時期,從文字中獲取的亦是不一樣的感悟。

19樓:111

我想問問題主提問時幾歲

經歷了哪些事

見過了哪些人

讀過哪些書

我覺得,如此通俗的文字,直擊人心的情感沒有領會到,絕對不是史鐵生的問題。

20樓:景聲

不覺得初中生就都不喜歡文學作品,都不喜歡看這些貌似無聊透頂的文字,初二讀的《我與地壇》,沒有任何人的言語指引下,我都沒有從中體察到無聊的成分,反而覺得節奏很好,是本「急不得」的書

為什麼一些文學作品和電影中的反面角色會得到許多人的喜愛?

滄海月明 看電影的時候,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 相對於品質高尚 形象完美的主角,我們更喜歡有缺點 犯過錯誤的配角。曾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特蕾莎修女和黛安娜王妃幾乎同時去世,前後僅僅相差六天,但是大家對黛安娜的關注度卻遠遠大於特蕾莎修女。幾乎全世界的人都對黛安娜的去世悲痛不已。這些現象是否說明了人性的複雜...

為什麼國外的文學作品讀起來有一種不適感?

具體看什麼書。一口氣就看完了巴爾扎克的十三人故事,但是看不下去馬爾克斯。主要是從小古典文學看慣了,喜歡傳統的敘事結構,不喜歡什麼現代派支離破碎故弄玄虛的方式。 Edvenlan 外國文學的人名真的是乙個麻煩,很影響閱讀體驗,以及一些翻譯者不太關心讀者的感受,一句簡單明瞭的話被翻譯的面目全非,簡直在考...

能給我推薦一些苦難文學作品嘛(類似活著這種的)?

智者不惑 之前的鄉土文學都有描述前人的苦難的奮鬥歷程,比如路遙的 平凡的世界 還有 活著 作者余華的其他作品等。還有劉震雲的 一句頂一萬句 鄉土生活中的人生哲理。這些本人都讀過,感受頗深。不知道是不是苦難文學的範疇。 lily zhou 推薦下嚴歌苓的 第九個寡婦 裡面的主人公王葡萄,很年輕的時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