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一些文學作品,但是又不會花時間去閱讀和學習,這樣的喜歡是真的喜歡嗎?

時間 2021-06-23 02:34:49

1樓:檻外人

對於想要真正生活的人來說,並不需要多少真理;而當人們執著追求真理的話,也並不需要多少生活。

--《說真話的勇氣治理自我與治理他者》

把真理換成文學作品你就懂了。

2樓:森小魔

很奇怪為什麼會看到這種問題,是不是真的喜歡內心難道還不明確嗎?心情舒暢愉快都已經是最好的證明了吧!你現在本來不就已經是在工作之餘看的嗎?

啥叫業餘時間不會專門去看?為啥一定要「專門」才叫喜歡?

我看到一朵花,覺得很漂亮,很喜歡,這不是真喜歡嗎?但我也不會天天買花種花養花啊。

我喝到一口茶,覺得很好喝很喜歡,這不是真喜歡嗎?但我也不會天天喝同一種茶啊。

我吃到一口炸雞,覺得很好吃很喜歡,這不是真喜歡嗎?但我也不會天天吃炸雞啊。

喜歡本來就分程度,你就是喜歡,但是沒有喜歡到朝思暮想茶飯不思就想找這些東西看的程度。這有啥可疑惑的呀!開心就好!

3樓:我只是個npc

喜歡文學作品,難道非要一直在看,看很多,懂很多?甚至自己有時候興致所至再寫幾本短篇或者中篇,或者沒事來段五言七律?我覺得你喜歡的差不多了。還能怎麼喜歡?

4樓:清和拾二

是真的喜歡。

閱讀的意義在於紓解壓力,並利用起碎片時間。一次好的閱讀體驗能夠祛除內心的浮躁和空虛。並不是說非要讀完一本書才算高質量的閱讀。如果你占用一些時間去強迫自己讀,可能適得其反。

能給我推薦一些苦難文學作品嘛(類似活著這種的)?

智者不惑 之前的鄉土文學都有描述前人的苦難的奮鬥歷程,比如路遙的 平凡的世界 還有 活著 作者余華的其他作品等。還有劉震雲的 一句頂一萬句 鄉土生活中的人生哲理。這些本人都讀過,感受頗深。不知道是不是苦難文學的範疇。 lily zhou 推薦下嚴歌苓的 第九個寡婦 裡面的主人公王葡萄,很年輕的時候就...

如何理解一些文學作品哀情與愛欲之間矛盾的關係?

哦6 其實更多方面要跟文學作品的歷史背景有關。文藝復興剛開始的階段,人們認為欲和愛的關係是因愛生欲,那時候愛被認為是聖潔勇敢偉大的,情慾也是如此。因此在當時欲和愛的界限並不明顯,而求而不得的哀情就顯得悲傷也惋惜。然而到了現代,欲與愛的關係逐漸分割開來,由欲而生的愛顯得猥瑣顯得淫邪,這種哀情就顯得有些...

為什麼一些文學作品和電影中的反面角色會得到許多人的喜愛?

滄海月明 看電影的時候,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 相對於品質高尚 形象完美的主角,我們更喜歡有缺點 犯過錯誤的配角。曾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特蕾莎修女和黛安娜王妃幾乎同時去世,前後僅僅相差六天,但是大家對黛安娜的關注度卻遠遠大於特蕾莎修女。幾乎全世界的人都對黛安娜的去世悲痛不已。這些現象是否說明了人性的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