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很好的分辨張愛玲和蕭紅的荒涼?

時間 2021-05-11 16:35:13

1樓:simple

我認為張愛玲筆下的蒼涼是直指人性的惡,將最真實的人性血淋淋剖給大眾,主要以個體的生活狀態作為展示物件,看上去滿眼繁華,其實滿目瘡痍。相比較起來蕭紅蒼涼個人覺得有時代帶給她的壓迫感,同時可能因為出生環境不同,體會也大不相同吧。

2樓:靉靆

蕭紅的荒涼是讓人看一片落了厚雪的荒原,張愛玲則是讓人隔著窗戶看漫天的飛雪,然後再把人拉出去,感受寒冷,讓雪落在指尖,慢慢看著雪的玲瓏,最終化為一抹汙水。

3樓:「已登出」

張愛玲的精巧細膩,像是一塊鋒利的瓷片,可以讓你想起那空了一角的琺琅花瓶,還有瓶子外華麗陰鬱的貴族洋房。蕭紅則要粗曠一些,像一條沒有人走的小路,通向某條蓬草飄盪的荒野

4樓:到底還是如何

唯讀過兩位作家少數的作品,分別是少帥;呼蘭河傳和生死場。

對於少帥這部作品,因為看的是譯本,所以發言權不大,我對張愛玲也不太了解,還是說一下蕭紅吧。

張迺瑩的作品和魯迅的風格不同,雖然都是山,有的巍峨,有的奇峻。張的作品由荒誕的人來演繹荒誕的事,但是卻給我很大的警醒,無論是跳大神還是做粉的人,都是那麼的荒誕;而無論是磨坊的馮歪嘴還是二伯,都是那麼的荒誕中的與眾不同,就是為了來告訴我們,荒誕的人群中仍有真正的聰明人,就算當時的大眾都說他瘋了,他活不下去了,但是他仍然有了兒子,仍然在曬著太陽。

也許張是在絕望中給我們訴說著希望。魯迅先生的作品就不說了,畢竟跑題了要被噴

5樓:搜不到我

張愛玲的荒涼,更讓你覺得是切膚之痛,字裡行間真真實實感受得到;

蕭紅的荒涼,有一種冷眼旁觀的感覺,似乎她只是陳述者,縱有感慨,也是三言兩語,萬事俱休。

6樓:帕格尼尼兩根弦

張愛玲的荒涼,是這樣:

「她不是籠子裡的鳥。籠子裡的鳥,開了籠,還會飛出來。她是繡在屏風上的鳥--悒鬱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金雲朵裡的乙隻白鳥。

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黴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 — 《茉莉香片》

蕭紅的荒涼呢,是這樣的:

「這花狗一直在外院的門口,躺了兩三天。

凡經過的人都說這狗老死了,或是被咬死了,其實不是,它是被冷落死了。」 — 《花狗》

7樓:雲興霈霈

蕭紅先生的作品通常是借個別人的身軀去看去寫比較廣闊的世界,她的文章中透露的絕望悲涼是闊的,是開放的;張愛玲先生的作品則大多把主人公放在家庭這個環境裡,通過對主人公的命運的展現,來表達對某些人事的不滿,她的作品透出的悲涼是有點憋人的,像是一座老宅,把門緊緊閉住,一點不讓人透過氣來。

以上是個人愚見,並不一定說得很對。

同為優秀女作家,為什麼蕭紅沒有張愛玲的傳播廣泛?

我感覺是 乙個偏重於文學史上的經典,另乙個偏重於文學上的經典。可讀性造成了受眾的範圍。這倆我都很喜歡,Eilleen更愛一些。 我該如何生活 林賢治在 蕭紅十年集 中作的序 蕭紅和她的弱勢文學 太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我認為蕭紅有著極自由極堅強的靈魂。她堅持自己的風格與立場,她自棄於主流之外。 頭髮接...

如何評價蕭紅的《呼蘭河傳》?

人間 呼蘭河傳 蕭紅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迴圈地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得就尋求著自然的結果。那自然的結果不大好,把乙個人默默地一聲不響地就拉著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至於那還沒有被拉去的就風霜雨雪,仍舊在人間被吹打著。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

如何評價張愛玲的《金鎖記》?

小兔小姐 大學時現代文學史課,鑑賞過金鎖記。拋開人物形象不談,當時只覺得張愛玲的寫作手法的確震撼人心。蒙太奇的敘述場景轉換,人物語言心理的刻畫,都入木三分。後來才漸漸的,對七巧從當初的厭惡到如今的同情。不過是乙個,渴求正常情愛的女人,憑什麼人生偏要給她拷上枷鎖,讓一顆鮮活的心被折磨的慢慢死掉。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