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源於印度,為何沒能繼續發展?

時間 2021-05-11 16:06:15

1樓:

印度被某教的軍隊入侵

信佛不留命,留命不信佛

那爛陀寺被屠(自願留下的都是殉教的)

佛教在印度被滅(印度教沒被滅,是因為人口太多了)總:現在印度的綠綠也很多,印巴分治都分出去倆國家了,你想想。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吃棗綠油油成片。

還真的是薛丁格難測。

2樓:釋迦摩尼佛

關於這個問題,我建議讓佛陀親自告訴你答案。

因為,所有的解釋,戰亂也好,外道興起也罷,都只是表面現象。

而這些表面現象,又那麼的蒼白無力,根本無法通過現象看到本質。

佛陀告訴你的,是乙個正確答案。

反過來說,之所以是「正確的」答案,是因為他是Buddha(覺悟者)

或許若干年後,有人在類似知乎這樣的平台問:「佛教起源於印度,後來,發展於中國,為何沒能在中國繼續發展,而最終滅亡?」

回答的答案,依然是這個。

《雜阿含經》【大迦葉相應品】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陀駐錫在古印度舍衛國隻樹給孤獨園的精舍裡。當時,尊者摩訶迦葉正好在鹿子母講堂裡。

尊者摩訶迦葉從甚深的禪定中出定,便前往隻樹給孤獨園去謁見佛陀。一見到了佛陀,尊者摩訶迦葉便立即向佛陀頂禮,行過禮後,尊者便恭恭敬敬地退在一旁向佛陀請教。

尊者問道:「世尊,在以前您還沒有制定這麼多戒律的時候,那時僧團中的比丘履行遵守的多;反觀現在,世尊所制定的戒律漸漸增多,能如法如律遵守履行的比丘反而少了。這一切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緣造成的?

」佛陀回答:「迦葉,你問的很好!這都是因為五濁增盛,眾生轉惡的緣故!

迦葉,就好比當每一次的世界面臨毀滅時,真正的寶物在還沒有被毀滅之前,都會出現一些魚目混珠的假寶物;一但這些假寶物充斥整個世間時,真正的寶物便會完全的消失。同樣的,當如來的正法即將消失之前,一些似是而非的像法言論也會漸漸出現;直到大家都信受奉行像法時,正法便會完全的消失。」

佛陀繼續說:「迦葉!就好比一艘滿載著珠寶的船,在汪洋大海中飄行,如果船無法承受珠寶的重量,那麼這艘船很可能一下子就沉沒。

但是,如來的正法卻不是像這艘船一樣一下就消失,反而是漸漸地消失在這五濁世間。」

佛陀又說:「如來的正法,不會因為物理世界的四大變壞而消失。反倒是因為眾生造作各種惡業,將邪法說成正法,反將正法視為非法;或將錯誤的戒律執取為清淨的戒律,反將清淨的戒律判為不正確的戒律。

像這樣似是而非、顛倒錯亂的法義處處充斥,如來正法便就此淹沒在濁惡的世間裡。

佛陀最後感慨地作出結論:「迦葉啊!具體地說,有五種因緣能令如來的正法淹沒在這五濁惡世中,是那五種呢?」

分別是:

一、不恭敬佛,但又依附於佛教之內(掛羊頭、賣狗肉)。

二、不恭敬法。

三、不重視戒律。

四、對於佛陀隨順眾生的根性所作的教授不恭敬。

五、對於佛陀所讚嘆的梵行者不恭敬。

相反的,若欲令如來正法長久住世,就只要針對上揭五種因緣反其道而行,正法律便不會被遺忘或煙沒。

所以,迦葉啊!如來在此特別地囑咐你,你要好好地帶領大眾,教導他們:

一、恭敬佛。

二、恭敬法。

三、重視戒律。

四、對於如來隨順眾生根性所為的特別教導要好好地依法奉行。

五、對於佛陀所讚嘆的梵行者要恭敬供養。

如此便能使正法律長久住世!

附原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隻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住舍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晡時從禪覺。

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

世尊先為諸聲聞少制戒時。多有比丘心樂習學。今多為聲聞制戒。

而諸比丘少樂習學。佛言。如是。

迦葉。命濁.煩惱濁.劫濁.眾生濁.見濁。眾生善法退減故。

大師為諸聲聞多制禁戒。少樂習學。迦葉。

譬如劫欲壞時。真寶未滅。有諸相似偽寶出於世間。

偽寶出已。真寶則沒。如是。

迦葉。如來正法欲滅之時。有相似像法生。

相似像法出世間已。正法則滅。譬如大海中。

船載多珍寶。則頓沉沒。如來正法則不如是漸漸消滅。

如來正法不為地界所壞。不為水、火、風界所壞。乃至惡眾生出世。

樂行諸惡、欲行諸惡、成就諸惡。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

句味熾然。如來正法於此則沒。迦葉。

有五因緣能令如來正法沉沒。何等為五。若比丘於大師所。

不敬不重。不下意供養。於大師所。

不敬不重。不下意供養已。然復依猗而住。

若法、若學、若隨順教、若諸梵行。大師所稱歎者。不敬不重。

不下意供養。而依止住。是名。

迦葉。五因緣故。如來正法於此沉沒。

迦葉。有五因緣令如來法、律不沒、不忘、不退。何等為五。

若比丘於大師所。恭敬尊重。下意供養。

依止而住。若法、若學、若隨順教、若諸梵行。大師所稱歎者。

恭敬尊重。下意供養。依止而住。

迦葉。是名五因緣如來法、律不沒、不忘、不退。是故。

迦葉。當如是學。於大師所。

當修恭敬尊重。下意供養。依止而住。

若法.若學.若隨順教.若諸梵行。大師所讚嘆者。恭敬尊重。

下意供養。依止而住。佛說是經已。

尊者摩訶迦葉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日語中的 起源於 嗎

羊微粒 不好說。上代東國方言 和室町末期的 隔太遠了,中間缺乏書證證明兩者間的連續演化。助動 現代語 活用動詞 助動詞未然形 付 打消 助動詞 打消 表 日本大文典 160408 Aguenai Yomanai Narauanai M sanai 雑兵物語 1683頃 上 思 外 死 今 命 生 伴...

人類真的起源於東非嗎?

全力的一度狐 只回答一下第乙個問題 你談到的人類族群有以下三個 澳洲原住民 美洲原住民南島民族 他們在歷史上分別在完全不同的時間,從不同的地區出發,沿著完全不同的地理路徑,依靠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來到他們後來的家園。其中澳洲原住民時間最早,他們登陸澳洲的過程是智人走出非洲的旅程的一部分。他們在四萬年以...

為什麼現代科學起源於西方?

lllllxxx 問這個問題,其實你預設了科學是必然會出現的,就像我們被教導那樣,封建社會必然取代奴隸社會,資本主義必然滅亡。更大的問題這個世界真的存在這種必然性嗎?人類必然會誕生於地球嗎?地球必然誕生生命嗎?如果一切都是偶然的,應該慶幸地球在太陽系誕生,慶幸生命在地球誕生,慶幸人類在恐龍大滅絕之後...